林墨对着系统商城界面里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量子启蒙积木套件(豪华版)”和“时空谐振齿轮组(1000个装)”价格,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
“系统,打个折行不行?或者搞个分期付款?我这刚买的橡皮泥和口香糖还没报销呢!”他试图讨价还价。
【叮!检测到宿主强烈意愿,可启用“整活点数贷”服务。预支1000点,下个任务奖励扣除50%。是否接受?】
“……你真是个商业鬼才。”林墨咬牙切齿,“接受!”
于是,又一堆看起来更加离谱的包裹堆满了他的出租屋。这次除了更精细的积木、更多样的齿轮弹簧,还多了许多透明的中空管道、各种颜色的奇异小球(系统标注:模拟粒子)、甚至还有几个迷你激光笔和镜片组。
新任务的要求也变得越发刁钻:【直播过程中,需至少三次“因操作失误”完全展露核心结构内部,并伴随“懊恼”情绪表达,以增强“业余爱好者”人设的真实性及节目效果。】
林墨看着这要求,嘴角抽搐:“妈的,不仅让我搓量子计算机,还得演出笨手笨脚的效果?系统你是不是偷偷报名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培训班?”
吐槽归吐槽,活还得干。
直播预告再次发出:“史上最硬核手工课!主播带你用积木和弹珠理解宇宙真理!翻车概率999%,速来围观!”
标题成功吸引了大量乐子人、手工爱好者、以及越来越庞大的“看主播到底还能多离谱”的围观群众。“直播间办公室”自然更是严阵以待,量子组、工程组、材料组专家全员到齐,分析仪器预热完毕,就等开饭。
晚上八点,直播开始。 画面里,林墨面前是一个巨大的工作台,上面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零件。他戴着一副防静电手套(但故意戴得歪歪扭扭),表情严肃中透着一丝心虚。
“家人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墨哥手工课堂第一期!”他对着镜头挥了挥手里一个极其复杂的积木构件,“今天,我们的目标是——拼装一个‘宇宙真理思考者’模型!帮助我们理解那个…呃…既在这里又在那里的微观世界!”
弹幕瞬间起飞: “手工课?主播终于认清自己的定位了?” “这零件也太多了吧!我密集恐惧症要犯了!” “宇宙真理思考者?这名字中二度爆表了!” “主播能先解释一下为啥要用弹珠吗??”
“问得好!”林墨拿起一颗彩色小球,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个,红色代表正能量,蓝色代表负能量…不对,代表量子态A,绿色代表量子态b…它们在这些管道里运动,就形成了概率波!”
他拿起一根透明管道,试图将一颗小球塞进去,结果因为“紧张”,手一抖,小球掉到了桌子上,弹了几下滚到了镜头外。
“咳咳…意外,纯属意外。”林墨干咳两声,弯腰去捡球,身体“不小心”撞到了刚刚初步搭好的积木底座。
哗啦一声! 底座的一小部分被他撞塌了,几根关键承重积木杆和几个已经安装好的微小齿轮散落开来,露出了内部更加复杂的卡榫结构和尚未安装零件的空腔。
“哎呀哎呀!完了完了!”林墨顿时手忙脚乱,脸上露出非常真实的“懊恼”表情(一半是演的,一半是真怕这贵得要命的零件摔坏了),“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才刚开始啊!”
弹幕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哈哈哈!主播这手工能力堪忧啊!” “经典再现:主播の日常翻车!” “这内部结构有点东西啊…看起来好复杂?” “散了散了,今天估计是拼不完了。” “《宇宙真理的脆弱性》”
“直播间办公室”内,专家们却瞬间瞪大了眼睛。 “快!放大倒塌部分!聚焦内部结构!” “那些卡榫的角度!那些预留的空腔位置!记录!全部记录下来!” “还有散落出来的那几个齿轮!型号和之前不一样!有特殊的阻尼设计!” “他的撞击角度…太巧了,正好露出了我们最想看到的应力分布关键节点!” “这失误…妙啊!”
林墨一边“哭丧着脸”重建底座,一边“笨拙地”试图将那些散落的齿轮重新安装回去。过程中,他又“不小心”用工具碰歪了旁边几根已经装好的透明管道,导致整个结构的对称性看起来有些微的失调。
“完了完了,感觉越来越歪了…”他嘟囔着,额头上甚至急出了些许细汗(演技逼真),“这玩意儿精度要求太高了,我这粗手粗脚的…”
但他并没有拆掉重做,而是就着这个“微歪”的结构继续往下搭建。这个无意的(或者说,系统任务要求的)“错误”,恰好让内部几条关键的、“模拟量子纠缠”的管道交错角度发生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后期的“运行”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墨的“手工课”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和“失误”合集:
· 他在安装一套由镜片和微型激光笔组成的光路系统时,“手滑”装反了一个透镜,导致激光路径偏移,差点照到自己的眼睛,吓得他猛地一躲,又带倒了一排刚刚插好的、代表“能级”的彩色小柱子。
· 在连接那些细如发丝的导线时,他“总是”焊错节点,不得不拿吸锡器反复修改,期间多次短暂地短路,冒出小小的电火花和青烟,引得弹幕惊呼“主播注意安全!”
· 最严重的一次,他在尝试将一个核心的、“模拟量子比特”的复合积木单元嵌入主体时,因为用力过猛,导致整个单元的外壳崩开了一条缝,虽然很快被他按了回去,但足够让高清摄像头捕捉到内部那更加精密的、由特殊合金丝和微型晶体构成的复杂结构——那根本不是积木该有的东西!
“我靠!这啥啊?里面还有电路?” “刚才闪过去的是啥?金线吗?” “这真的是积木?我怎么感觉像拆了个精密仪器?” “主播你实话实说,这材料哪买的?链接发一下!” “手工课(x)精密仪器组装现场(√)”
林墨看着这些弹幕,心里暗笑,脸上却是一副“完了藏不住了”的慌张表情,赶紧用手挡住那个裂缝,语无伦次地解释:“啊…这个…这是…高级版本!对!自带LEd灯效果的升级版积木!对!就是这样!大家别在意细节!”
他越描越黑,反而更加坐实了“这玩意儿不简单”的猜测。
“直播间办公室”里,专家们已经快疯了。 “放大!分析那个裂缝里的结构!” “那些合金丝的排布方式!像不像我们实验室里那种新型量子比特的雏形?” “还有那个微型晶体!是压电材料?还是某种谐振器?” “他的每一个‘失误’,暴露的都是最关键的技术节点!这绝对不是巧合!” “他焊接时那些‘错误’的短路点,产生的电磁脉冲峰值频率…都和下一步的调试需求吻合!” “还有那装反的透镜…计算一下偏移后的光路…天啊,正好形成了我们之前论文里设想过的、用于量子态读取的干涉条纹检测方案!”
老院士激动得直拍桌子:“天才!简直是天才般的‘失误’!每一次手滑,每一次碰撞,都恰到好处地为我们揭示了难点和解决方案!这哪里是手工课?这分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针对我等凡夫俗子的量子力学启蒙运动!”
林墨就在这不断的“失误-懊恼-补救-再失误”的循环中,艰难地将这个庞杂而精密的“宇宙真理思考者”模型逐渐拼接完成。当最后一块积木扣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那个融合了积木、齿轮、镜片、激光、小球管道和各种不明芯片的怪异装置,静静地矗立在镜头前,散发着一种极不协调却又神秘莫测的气质。
它看起来依然像个过于复杂的玩具,但经历了那么多“意外”和“穿帮”后,再也没有观众敢单纯地把它当成玩具了。
“好了…终于…拼好了…”林墨长出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看起来累得像条狗,脸上还沾着点焊锡的痕迹,“虽然过程坎坷,虽然外观有点…别致,但我觉得,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和…呃…运气。”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极其简单的算式:1 + 1 = ? “现在,就是验证奇迹的时刻!”他故弄玄虚地将纸条放在装置的一个传感器前(其实是个光敏电阻),然后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总电源开关——一个巨大的、红色的、像是从老旧机器上拆下来的按钮。
装置内部传来一阵轻微的嗡鸣声,那些小齿轮开始缓慢转动,激光笔亮起,光线透过镜片在内部形成复杂的光路,彩色小球在管道里开始被某种机制推动,缓慢地、随机地运动起来…
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在进行某种无意义的、花里胡哨的运转。
弹幕开始调侃: “开始了开始了,大型催眠现场!” “所以答案呢?1+1等于2吗?” “我赌五毛,它会爆炸。” “主播:我的心血。观众:这啥?”
然而,几秒钟后,变化发生了。 那些原本随机运动的小球,运动轨迹开始出现某种难以言喻的规律性,它们在某些节点会同时改变方向,仿佛被无形的手拨动。 激光形成的光路,在穿过那些特定振动频率的齿轮上方时,产生了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干涉条纹,并且条纹在缓慢移动、变化。 装置内部,那些被林墨“失误”安装的元件和“错误”焊接的电路点,开始发出极其微弱、不同颜色的荧光,彼此呼应,明灭不定。 一种低沉的、和谐的谐振音开始取代杂乱的嗡鸣,从装置内部传来。
整个装置,仿佛突然从一个死物,获得了某种极其初级的、机械式的“生命”迹象。它没有显示出“1+1=2”的结果,但它展现出的这种协同性、关联性,却隐隐暗合了某种量子系统特有的整体性特征!
“卧槽?!它…它好像自己动起来了?” “那些小球…怎么回事?约好的吗?” “光!里面的光在变!” “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耳朵不舒服…” “妈呀…我有点害怕了…这玩意儿真的只是模型?”
林墨也适时地露出“惊讶”和“懵逼”的表情:“咦?好像…真的动起来了?虽然不知道在算啥…但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所以1+1到底等于几啊?”他挠着头,一副完全搞不清状况的样子。
就在这时,系统提示音准时响起。 【叮!直播任务已完成!实时在线观众人数:11,200,xxx。】 【奖励发放:【量子比特动态稳定架构-进阶应用篇】知识流传输完毕;【环境噪声自适应抵消算法】已解锁;整活点数+500(已扣除贷款利息)。】 【评价:宿主将“失误”艺术发挥到极致,精准暴露关键信息,完美强化人设,整活效果与技术投喂结合度满分。综合评分:S+。】
更庞大的信息流涌入,林墨对如何“哄”好那些脆弱的量子比特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利用环境本身的反向波动来抵消干扰,其思路之清奇,再次让他叹为观止。
直播的最后,林墨对着那个还在自主运行、发出微弱光芒和和谐声音的装置,煞有介事地总结: “看来,宇宙的真理果然就藏在积木和弹珠之中!虽然它没告诉我1+1等于几,但它告诉了我…快乐手工,其乐无穷!下课!”
他光速下播。
这一次,他甚至没有特意去留下什么“废料”,因为整个组装过程中的无数“失误”,早已将海量的信息通过镜头暴露无遗。
“直播间办公室”已经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和研究的战场。 “快!把所有‘失误’瞬间提取出来!建立三维模型!反向推导整个设计图!” “分析那些异常的光学现象和声学共振!这可能是宏观展现量子关联性的关键!” “他‘错误’焊接点产生的电磁频谱图出来没有?那可能就是动态稳定的控制信号编码!” “申请调用超算资源!我们需要模拟他最终那个‘错误’结构下的整体谐振模式!” “老张!你们材料组赶紧分析一下他那个崩开的核心单元里暴露出的合金和晶体!那可能是下一代量子比特的候选材料!”
赵青看着陷入狂热的下属们,又看了看屏幕上定格的、林墨那一脸“我是谁我在哪我搞出了啥”的懵逼表情,忍不住笑了笑。 “手工课…”他回味着这个词,“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信息密度最高、也最有效的一堂手工课了。”
他拿起加密通讯器,接通了一个号码。 “首长,‘手工课’圆满结束,‘学员们’收获极大,许多困扰已久的问题找到了新的思路。是的…他再次‘运气爆棚’,每一次失误都恰到好处…好的,明白,保护等级会再次提升。”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城市的灯火之下,无形的科技竞赛正在激烈进行。而他们,却依靠着一个看似不着调的主播,在一场场荒诞的直播中,不断地捡拾着通往未来的钥匙。
“下次,”赵青喃喃自语,“他会开什么课?橡皮泥雕塑超导体?还是口香糖粘合虫洞?”
他居然开始有点期待了。
而林墨,正对着下一项任务要求发呆: 【任务:利用常见厨具及调味品,演示“常温超导悬浮”现象,并成功悬浮起不低于500克的物品。】 林墨:“……系统,你今晚买菜必涨价!”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