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历前732年10月24日,下午14时,火星赤道遗迹实验舱。
基因编辑带来的身体蜕变仍在持续,季勃达能清晰感知到每一个细胞的活性提升,视网膜捕捉到的能量轨迹愈发清晰,连实验舱内设备运转产生的微弱能量波动,都能精准分辨其频率与强度。他站在核聚变实验装置前,指尖轻抚过超导约束环的冷却管路,管壁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缓,眼底却满是极致专注。
“零,加载荧惑文明的核聚变核心技术图纸,重点比对我们当前的装置结构与远古技术的差异,尤其是能量约束模块和输出接口,这可是‘老祖宗’的压箱底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得本土化改造适配我的肉身。”季勃达语气平静,指尖在终端上滑动,调出装置的三维模型,“另外,计算一下当前实验舱的能量承载极限,还有火星大气的辐射屏蔽效率,避免等会儿调试时能量外泄,给火星搞个‘人工极光’倒是炫酷,但引来地球那边的关注就麻烦了,咱可不想当‘星际显眼包’。”
【荧惑技术图纸已加载,差异比对中,当前进度68%……老板,发现关键差异点:荧惑文明的核聚变装置采用硅基晶体作为能量约束介质,而我们使用的是超导材料,二者能量传导效率相差23%;输出接口方面,荧惑技术更侧重工业级能量输出,与人体能量核心的适配度仅37%,确实需要深度改造。】零的投影在装置上方亮起,同步显示出两份技术图纸的对比图,【实验舱能量承载极限计算完成:最大可承受1.2x101?焦耳能量冲击,火星大气的辐射屏蔽效率约62%,建议启动舱体自带的能量屏蔽罩,可将外泄风险降至0.01%以下。】
季勃达点头,伸手按下装置旁的红色按钮,实验舱四周的合金壁板缓缓升起一层淡银色的能量屏蔽罩,罩体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鸣,如同沉睡的巨兽苏醒。“就按这个方案来,先改造能量约束模块,将超导材料与荧惑技术中的晶体结构建模融合,设计出‘超导-晶体复合约束层’,争取把能量传导效率提升至90%以上。”他顿了顿,补充道,“适配接口那边,以我丹田的核裂变核心为模板,精准匹配能量输出频率,确保核聚变能量能平稳注入,别跟上次基因编辑似的出幺蛾子,我可不想再体验一次‘细胞蹦迪’的酸爽。”
【收到!复合约束层设计方案已启动,预计需要3小时完成建模;适配接口改造将同步进行,已调取丹田核心的能量频率数据(1.8x10?赫兹),确保精准匹配。】零的算力全力运转,终端屏幕上的设计图纸飞速迭代,【顺带提一嘴,张教授刚才又发来消息,说调查组那边有点小动作,派人去你之前的地下实验室周边勘察了,不过他已经帮你把‘地质勘探’的幌子撑住了,还吐槽你‘躲在火星搞大事,把烂摊子扔给我’,附带一个抓狂的表情包。】
季勃达失笑,拿起终端回复消息:“回头带火星特产‘硅基晶体碎片’给你当纪念品,保证是全地球独一份,辛苦张哥稳住防线,等我金丹大成,回来请你吃顶配火锅。”发送完毕后,他抬头看向零,语气带着一丝调侃:“看来地球那边的‘剧情’还没落幕,不过问题不大,有张教授这个‘神队友’兜底,咱们专心搞核聚变就行。对了,小吴他们有没有动静?上次说的无人机干扰方案落实得怎么样了?”
【小吴已按计划在地下实验室周边部署了12架干扰无人机,可模拟地质勘探设备的信号波动,一旦调查组靠近,就能自动启动干扰程序,制造数据紊乱的假象。】零的投影切换到地球地下实验室的监控画面,画面中几架小型无人机隐藏在植被中,隐蔽性极佳,【他还发了段无人机试飞的视频,配文‘季哥放心,保证让调查组查了个寂寞’,这小子的技术确实靠谱。】
“靠谱就好,咱们现在是‘双线操作’,一边攻坚核聚变,一边应对地球的调查,哪边都不能掉链子。”季勃达收回目光,重新聚焦到实验装置上,“复合约束层的建模进度怎么样了?我去检查一下能量发生器的核心部件,确保等会儿调试时不会出硬件故障。”
【当前进度92%,预计10分钟后完成建模。】零的声音刚落,终端屏幕上便弹出建模完成的提示,【复合约束层设计方案已生成,能量传导效率理论值93.5%,适配度98%,可立即启动改造程序。】
季勃达眼神一亮,按下改造启动按钮,实验装置的机械臂开始精准运作,将超导材料与特制晶体粉末按比例混合,通过3d打印技术逐层构建复合约束层。淡蓝色的能量光束在机械臂末端闪烁,如同精细的画笔,勾勒出复杂的约束结构,整个过程精准到微米级,没有一丝误差。
等待改造的间隙,季勃达走到观测窗前,看向窗外的火星地貌。红色的沙丘连绵起伏,远处的火山遗迹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暗红色的光芒,天空中偶尔有红色的尘暴掠过,带着蛮荒而原始的气息。这里距离地球约5500万公里,以当前人类的航天技术,往返需要近一年时间,而他凭借筑基期的肉身,仅用了7天便抵达这里,这种跨越时代的能力,让他更加坚定了科学修仙的道路。
“零,你说荧惑文明当年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一步步攻克能量技术,最终却因为贪求极限而走向灭亡?”季勃达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哲学意味的感慨,“他们掌握了恒星系级的科技,却没能掌控住自己的欲望,最终落得文明覆灭的下场,这算不算一种‘科技反噬’?”
【根据荧惑文明的遗迹数据推断,其灭亡的核心原因是核裂变能量的失控运用,导致母星磁场崩溃,生态系统彻底瓦解。】零的语气变得严肃,不再有之前的吐槽意味,【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文明的发展本质上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对力量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一旦失去理性的约束,就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当前的科学修仙之路,其实也是在走一条前人未走过的险路,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荧惑文明的覆辙。】
“你说得对,所以我们必须保持绝对的理性,每一步都要经过精准计算,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季勃达转头看向实验装置,复合约束层的改造已经完成,机械臂正在有序撤离,“核聚变的能量强度是核裂变的数千倍,一旦失控,别说我这具经过基因编辑的肉身,就算是整个火星实验舱,都可能被瞬间汽化。但风险越大,回报越高,只要能凝聚人造太阳金丹,我们就能真正摆脱地球的束缚,驶向更广阔的宇宙。”
下午17时,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改造全部完成。
【装置改造完毕,所有部件运行正常,能量屏蔽罩已启动,应急冷却系统处于待命状态,可启动首次调试。】零的汇报精准而简洁,监测窗口弹出各项参数,均显示正常,【首次调试建议采用低功率输出,能量输入从1x1012焦耳开始,逐步提升,实时监测约束层的稳定性与能量传导效率。】
“没问题,就按低功率启动,我会同步调动体内的核裂变能量,配合装置进行能量引导,确保万无一失。”季勃达走到装置中央的能量注入平台,盘膝坐下,双手按在能量接口上,“零,启动调试程序,能量输入逐步提升,每提升一个档位,停留5分钟,确认无异常后再继续。”
【核聚变调试程序启动,能量输入1x1012焦耳,当前功率10%……约束层稳定性98%,能量传导效率92%,无异常。】零的声音在实验舱内回荡,装置核心开始发出淡金色的光芒,柔和的能量波动如同涟漪般扩散,被约束层牢牢锁定在装置内部。
季勃达闭上双眼,调动丹田内的核裂变能量,与装置输出的核聚变能量形成共振。两股能量如同两条奔腾的河流,在他的经脉中交汇、融合,温暖的能量流滋养着他的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贪婪地吸收着能量,基因编辑带来的蜕变效果被进一步放大。
“能量输入提升至2x1012焦耳,功率20%。”季勃达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能量输入已提升,约束层稳定性97%,能量传导效率93%,仍无异常。】
随着能量输入逐步提升,装置核心的光芒越来越亮,从淡金色变为耀眼的金黄色,能量波动也越来越强烈,实验舱内的温度开始缓慢上升,但在冷却系统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季勃达的周身萦绕着淡淡的金色能量光晕,与装置核心的光芒交相辉映,宛如一尊掌控能量的神只。
傍晚19时,能量输入提升至5x1012焦耳,功率50%,此时约束层的稳定性突然降至90%,出现轻微的能量泄漏迹象。
【警告!复合约束层出现微量能量泄漏,风险等级:低。】零的预警及时响起,【建议暂停提升能量输入,启动约束层加固程序。】
季勃达立即停止调动核裂变能量,语气冷静:“启动加固程序,同时分析泄漏原因,是不是约束层的晶体结构存在缺陷?”
【加固程序启动,泄漏原因分析中……已找到根源!是晶体结构中的一个微小裂隙导致能量泄漏,裂隙宽度约0.5微米,已启动激光修复程序。】零的算力全力运转,一束细微的激光从装置顶部射出,精准地照射在约束层的裂隙处,修复着结构缺陷,【修复完成!约束层稳定性回升至97%,能量泄漏已停止,可继续提升能量输入。】
危机解除,季勃达松了口气,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次的小插曲虽然不严重,却也给了他一个警示:核聚变技术的攻坚之路,远比想象中更艰难,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继续提升能量输入,这次谨慎一点,每次提升0.5x1012焦耳。”季勃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重新调动体内的能量,与装置输出的能量同步共振。
实验舱内的光芒愈发耀眼,能量波动如同潮汐般起伏,季勃达的身影在光芒中若隐若现,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仿佛在与宇宙中最强大的能量对话。远处的火星夕阳渐渐落下,夜幕降临,只有实验舱内的金色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他通往金丹期的道路。
【实验报告:核聚变装置首次调试实验】
项目目标:测试复合约束层的稳定性与能量传导效率,验证核聚变能量与人体能量核心的适配性;
实验过程:从低功率逐步提升能量输入,实时监测约束层状态、能量传导效率及人体能量共振情况,应对微量能量泄漏危机;
关键数据:最大能量输入5.5x1012焦耳,功率55%,约束层最高稳定性97%,能量传导效率93.5%,人体能量共振适配度96%;
风险等级:低(出现微量能量泄漏,已成功修复);
实验结论:首次调试取得成功,复合约束层与适配接口的改造效果符合预期,为后续“人造太阳金丹”的凝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喜欢真现代修仙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真现代修仙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