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基地的内部环境,早已不再是早期原型机诞生时的那种紧张而寂静的氛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力量感和震撼力的工业轰鸣声。巨大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如同一条条钢铁巨蟒,在封闭且高度净化的厂房内蜿蜒延展,银灰色的“星尘”合金板材在精密机械臂的精准抓取、精确定位、高效焊接和牢固铆接下,逐渐成型。激光刻线在崭新的机身上划过一道道流畅而耀眼的弧光,仿佛在为这些未来战机的诞生增添一份神秘的光辉。
林默,这位龙巢基地的总设计师,此刻正站在总控室的巨大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宏大的生产场景。量产型的“玄鸟-1A”与他亲手打造的初号原型机在外形上几乎一模一样,但在内部细节和制造工艺上却已有了天壤之别。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和日后的可维护性,部分极致性能不得不做出了一些妥协:聚变引擎的部分核心部件采用了更易于生产的简化版材料,虽然最大推力和极速略有下降(但依然远超现有任何战机的性能),却使得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本复杂的主动力矢量喷口系统也被部分简化,转而依赖更强大的电传飞控系统来弥补这一简化带来的不足;高度一体化的3d打印部件比例有所降低,而标准化的模块化设计比例则大幅提高,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报告总师,第三批次第15架机体已顺利下线,并通过了所有无损探伤测试,合格率达到了100%。”一名穿着白色洁净服的工程师走到林默面前,语气中难掩自豪与兴奋。
林默微微点头,目光随即投向了生产线终端。刚刚下线的机体正被缓缓推入旁边灯火通明、规模更为庞大的测试大厅。那里是整机测试区,电磁兼容测试仓、高压气密测试罐、极端环境模拟室等一应俱全,最显眼的莫过于中央的“点火台”,专门用于验收和测试聚变引擎的性能。
透过窗外的玻璃,可以看到高空跑道上,三架刚完成涂装的量产型“玄鸟”正整齐列队,等待着起飞的命令。机身不再是初号机那种闪亮的银灰色,而是采用了低可视度的哑光墨蓝色,在戈壁滩的阳光下透着一股冷硬而威严的气息。机翼下方,武器挂点的接口清晰可见,预留了搭载未来新概念武器的空间。地勤人员穿着新型的地勤装甲服,正高效而有序地进行着起飞前的最后检查。
空军装备部的将军陪同在林默身旁,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林总,‘零号’部队(即未来空天军第一支实战部队的代号)的首批成员已经全部就位,只等这些战鹰交付使用。我们正在秘密改建西北和东南的几个战略基地,铺设专用的充电与燃料补充系统。预计在三个月内,第一个成建制的‘玄鸟’中队就能完成初步形成战斗力的训练。”
“训练是关键。”林默转过身,指向不远处一个巨大的球形全息模拟训练舱,“飞行员需要适应的是全新的维度、速度和无视距空战规则。高翔他们总结的经验非常宝贵,但要将其转化成整支部队的战斗力,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训练体系和实战验证。智脑正在生成更为复杂和逼真的对抗训练场景。”
将军深表认同地点了点头:“是的,第一批种子教官就是高翔队长亲自挑选的。不过……”他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忧虑,“在产能方面,军方希望再提速。当前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我们掌握的情报显示,某些国家正在不计代价地投入反制‘玄鸟’的研究,虽然暂时还构不成威胁,但夜长梦多。而且,一旦‘昆仑计划’公开,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空天力量作为坚实的盾牌。”
林默微微蹙眉,陷入了沉思。加快量产意味着生产线需要再次优化,部件供应商的产能爬坡压力将剧增,训练基地和后勤保障的压力也会呈指数级增长。龙巢基地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再提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理解军方的紧迫感。”林默看向基地的另一边,那里是正在深入荒漠扩建的新厂区,“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的生产线也在安装调试中。预计三个月后,产能有望翻倍。但将军,我有个问题比产能更为重要。”他指了指外面正在进入起飞跑道的量产机。
“量产虽然简化了设计和制造,但也引入了一个隐忧。”林默的目光变得锐利而深邃,“数千架战机的软件系统、通信协议、主控核心……其复杂性远超以前任何装备。它们链接的是整个空天防御网络。如何确保这庞大的‘蜂群’不会因为一个微小的漏洞而被整体攻陷?比如……被一种具备强渗透性和高伪装度的智能网络武器入侵。”
将军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这确实是一个他们尚未深思熟虑的战略级风险。数量上来了,但信息安全的隐患也随之放大。
就在此时,基地内突然响起了尖锐的警报声!并非战斗警报,而是最高级别的信息网络入侵警报!
控制室内,代表基地核心网络的拓扑图瞬间变红,闪烁着刺眼的光芒。一个来自量产型“玄鸟”测试终端的异常数据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尝试突破内部防火墙,其入侵方式复杂诡异,代码风格前所未见,仿佛拥有自学习和进化能力!
主屏幕剧烈闪烁,一行挑衅的文字强行跳入所有人的视线:
【钢铁群鸟,巢穴难安?这只是来自深渊的第一声问候。】
喜欢深空余烬:默者的法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深空余烬:默者的法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