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中心,最深处的综合集成实验室。
这里不同于其他功能单一的实验室,更像一个生命信息的指挥中枢。巨大的环形平台中央,三个分别代表着“基因织布机”、“时光沙漏”和“曙光”系统的独立操作终端,通过物理和数据链路,连接到一个全新的、结构更加复杂的主控单元上。
林默站在主控台前,陈淑华院士、赵昊、李婉清、刘毅等核心成员围聚在他身后,神情肃穆。今天,他们将进行“生命法典”系统的第一次全功能集成测试。
这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疾病或某个生理指标的测试,而是旨在验证三大技术能否在同一个生命系统内,按照“生命法典”的统一算法,协同工作,实现从基因编辑、到损伤修复、再到细胞状态重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测试对象是一批特殊制备的、携带了多种模拟人类复杂疾病和加速衰老基因的小鼠模型。它们可以看作是行走的、微缩的“生命危机集合体”。
“系统自检完成,所有单元连接正常。”
“实验体生命体征监控就绪。”
“‘生命法典’统合算法加载完毕。”
冰冷的电子音在实验室内回荡。
林默深吸一口气,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滚动的、代表三大子系统状态的绿色数据流,最终落在了那个象征着启动的虚拟按钮上。
“启动‘生命法典’,执行预设干预方案一。”他平静地下令。
指尖落下。
刹那间,主控台的全息投影屏上,代表三股技术洪流的能量标识瞬间亮起,如同三条颜色的溪流——代表精准编辑的银色、代表时序调控的金色、代表重置与新生的蓝色——开始沿着复杂的算法路径奔腾、交汇,最终融合成一股璀璨的、蕴含着难以言喻秩序感的白色光流,涌入代表实验小鼠生命数据的复杂三维模型中。
实验室里寂静无声,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屏幕上的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刷新。
他们看到:
“基因织布机”率先启动,如同最灵巧的织工,在细胞核内精准地找到那些致病的突变位点,进行着无声无息的“缝合”与“修正”。
几乎同时,“时光沙漏”开始滴落,其智能调节分子根据每个细胞的“年龄”和状态,精准地释放端粒酶激活或抑制信号,并标记出那些顽固的衰老细胞,启动清除程序。
紧接着,“曙光”系统的温和脉冲照耀而下,它不是粗暴地将细胞打回原始状态,而是如同一种引导性的力量,帮助那些经过修复、摆脱了衰老负担的细胞,重新焕发活力,优化其功能。
整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在加速模拟的时间尺度下,依然显得行云流水,充满了某种令人敬畏的美感。
数小时后,初步结果开始呈现。
实验小鼠体内,多种模拟的遗传病变标记物显着下降;代表衰老的多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向年轻状态回调;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整体生理活动、代谢水平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充满活力的提升趋势。而全程监控显示,那些曾被标记的“微小异常”信号,在三大技术的协同作用下,并未出现放大迹象,反而有部分被系统自身的纠错机制平复。
“成功了……我们真的做到了!”陈淑华院士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她毕生追求的生物学终极梦想之一,此刻正在她眼前变为现实。
赵昊等人更是激动地难以自持,这意味着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套完整的、能够系统性维护和升级生命的“操作系统”。
林默看着屏幕上那稳定运行、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生命法典”系统标识,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实验室:
“从今天起,这套整合了三大基石技术,以信息统合算法为核心的生物系统,正式命名为——‘生命法典’(codex Vitae)。”
他转过身,面对着他的团队,眼神中闪烁着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光芒:
“理论上,‘生命法典’能够识别、解读并编辑生命蓝图中的一切缺陷。它不仅能够治愈已知的数千种遗传病,对抗衰老,未来,它或许能够让我们适应外星环境、抵御极端宇宙辐射、甚至……重新定义生命的形态。”
技术奇点,在这一刻,被人类亲手点燃。他们手中掌握的,已近乎于“神”的权柄。
然而,在林默宣布命名的同时,“智脑”的监控界面角落里,一个极其隐蔽的日志条目悄然生成。记录显示,在三大技术能量流融合的巅峰时刻,实验室内所有生物传感器的底层读数,曾出现过一次持续时间为3.7纳秒的、全局性的、无法用现有物理和生物模型解释的基准偏移。偏移幅度极小,瞬间恢复,未对系统及实验体产生任何可观测影响。
“智脑”将其标记为“未知现象-001”,归档至最高机密数据库。
“蓬莱”基地,生活区。
三级研究员周锐疲惫地揉了揉眼睛,关闭了个人终端上的文献阅读界面。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宿舍区一片寂静。他负责的“青春小鼠”行为学数据分析工作遇到了瓶颈,一些细微的行为模式差异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白天的那次违规操作警告让他心有余悸,他知道基地的数据管理规定极其严格。但强烈的求知欲和一丝想要在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念头,驱使着他想利用休息时间再琢磨琢磨。那份被他试图拷贝的,只是关于小鼠在转轮上活动偏好性的脱敏摘要,不涉及任何核心技术细节,在他看来无伤大雅。
他起身倒了杯水,目光无意间扫过床头柜上的一张合影。照片里,他和女友笑容灿烂,背景是国外某知名大学的校园。他的女友目前正在“环球基因”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做博士后。
想到女友,周锐嘴角露出一丝温柔的笑意,但随即又被一丝阴霾笼罩。最近几次跨国视频,女友总是有意无意地问起他在“蓬莱”的工作情况,言语中充满了好奇,甚至带着点……羡慕?她说她所在的研究所项目进展缓慢,经费削减,前景不明,远不如他能在这样一个国家级保密项目中参与前沿研究。
“小锐,你真幸运……要是能知道一点点你们那里的突破性进展,哪怕只是边角料,对我们这边的研究思路也是巨大的启发啊。”女友最后一次视频时的话,言犹在耳。
周锐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些念头。他知道纪律,也深知“生命法典”项目的重大意义。
他打开内部通讯系统,想看看有没有新的通知。忽然,一条来自未知加密频道的讯息弹了出来,发送者的标识经过层层伪装,但内容却让周锐浑身一僵:
“周先生,关于你母亲的心脏病,我们联系到的欧洲专家已经有了初步会诊方案,但需要最新身体状况数据。另,你女友的博士后合约续签遇到了一些‘技术性’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提供帮助。请查看附件中的资料需求清单,期待你的回音。”
附件是一份看似普通的医学资料问卷,但其中夹杂着几个非常隐蔽的、指向特定实验动物生理指标和数据采集方法的问题。对方没有明说,但周锐瞬间就明白了,这依然是在索要“蓬莱”的研究信息,而且比之前更加具体!
他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几个月前,他为了给母亲寻求海外顶尖医疗资源,通过一些非公开渠道联系上了一家所谓的“国际医疗中介”。起初对方只是索要母亲的病历,后来逐渐开始询问他的一些专业背景,直到最近,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他所在项目的“宏观方向”。他每次都含糊其辞,以为提供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开领域也能查到的生物学常识就能应付过去。
但现在看来,对方远不满足于此。而且,他们竟然能影响到女友在国外的工作!
冷汗瞬间浸湿了他的后背。他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白天他试图拷贝数据,会不会也是在这种无形压力下的潜意识行为?
他该怎么办?上报?那意味着自己此前与外界的不当接触会立刻曝光,前途尽毁,可能还会连累女友。不上报?对方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自己迟早会被拖入深渊。
就在他心神不宁,手指颤抖地想要关闭讯息时,一个误操作,他点中了讯息界面一个极其不显眼的“已读回执”选项。
绿色的对钩瞬间亮起。
周锐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这个回执,无疑告诉对方,他收到了信息,并且……他看到了。
几乎在回执发出的同时,那条讯息和附件如同鬼魅般自动删除,没有在终端上留下任何痕迹,只有周锐脑海中那冰冷的恐惧在疯狂蔓延。
他瘫坐在椅子上,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一丝微小的、不慎泛起的涟漪,或许已经在这绝对密封的“蓬莱”之外,引发了某些人注意的波澜。
喜欢深空余烬:默者的法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深空余烬:默者的法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