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岭讲武堂的开办,如同在堡垒内部点燃了一盏明灯,为未来的军事骨干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从队列纪律到战术推演,从兵器原理到地形辨识,他们的眼神日渐锐利,言行举止也多了几分沉稳和章法。
秦玉凤的严格训练和苏婉清的耐心教导,让这支小小的军官种子队伍迅速成长。
然而,陈远深知,在这个信息闭塞、敌友难辨的乱世,光有内部的强健筋骨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拥有敏锐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及时洞察外部的风云变幻,才能避免被突如其来的危机吞噬。
野狐岭,需要一张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
这个想法,在“胡不为”事件和其其格到来后,变得愈发迫切。
野狐岭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多方势力的注意。
是敌是友?意图何为?若不能提前知晓,便只能被动挨打。
“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谍报系统。”
议事厅内,油灯的光芒将陈远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不能只靠商队带回的消息和流民的口耳相传。那样太被动,也太零碎。”
秦玉凤第一个表示赞同:“陈兄所言极是。用兵之道,情报为先。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我们现在对周边势力的动向,几乎一无所知,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苏婉清也忧心道:“三水镇的‘北货行’虽能收集一些南边的消息,但毕竟只是商业据点,难以触及核心。
北边与巴特尔的联系,也多是贸易往来,对草原深处的动向了解有限。”
赵胜挠头:“搞谍报?那得派细作啊!咱们这些人,打仗还行,搞这个……不在行啊!”
陈远微微一笑:“正因为不在行,才要学,要建。
我们不求一开始就渗透到朝廷或流寇高层,但至少要对我们周边百里之内的情况了如指掌。
哪些山头有土匪,规模多大,头领是谁?
哪些村镇还在官军控制下,守将如何?
流寇主力大致动向如何?
甚至……附近有没有其他像我们一样聚众自保的势力?”
他顿了顿,继续道:“人选,不一定要能打能杀,但要机灵、忠诚、善于观察和伪装。
我们可以从流民中挑选背景清白、无牵无挂、又有些见识的年轻人;
也可以从斥候队里选拔心思缜密、擅长潜伏的老兵。”
计划已定,一场无声的布局悄然展开。
第一步,内部遴选与培训。
秦玉凤从斥候队中挑选了五名最机警、口风最严、且有一定伪装能力的老兵,作为谍报网的骨干。
苏婉清则从流民中物色了三个识文断字、家境破落、但为人谨慎灵活的年轻人。
陈远亲自对这八人进行秘密培训。
培训内容并非高深的间谍技巧,而是更实际的东西:如何伪装成逃难的货郎、游方的郎中、寻亲的百姓;
如何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与人攀谈,套取有用信息;
如何识别官军、流寇、土匪的服饰、旗号和习惯;
如何利用市井谣言分析局势;
以及最关键的一点——如何安全地传递消息,设立秘密联络点和接头暗号。
陈远将前世所知的一些基本情报观念和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编成了简易的《侦伺要略》。
第二步,建立外围据点与交通线。
以三水镇的“北货行”为南线情报站,赵铁柱和留守的老兵在经营生意之余,肩负起收集延安府方向官军和流寇动向的任务。
同时,利用与巴特尔的贸易关系,在北边尝试建立情报交换渠道,由往来商队中的可靠人员负责传递草原上的消息。
第三步,撒出眼线,编织网络。
培训结束后,八名首批谍报人员,被分批派往不同方向。
两人向西,扮作皮货商人,进入横山山区,打探“坐山虎”等几股土匪的最新动向和实力消长。
两人向南,混入前往延安府的流民队伍,伺机接近官军驻地和流寇活动区域,观察兵力调动和社会舆情。
两人向东,沿着黄河沿岸,探查是否有其他民间堡寨或小股义军的存在,以及官军与流寇在这一带的拉锯情况。
另外两人作为机动,负责在野狐岭周边五十里范围内建立秘密联络点,并作为信使,传递各方消息。
他们出发时,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陈远和秦玉凤的再三叮嘱和一句沉甸甸的“保重”。
每个人怀揣着少量的银钱和防身武器,更重要的是,牢记着使命和接头方式。
他们将像蒲公英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散落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
第四步,建立接收与研判机制。
野狐岭内部,由陈远直接领导,秦玉凤和苏婉清协助,成立了一个小型的“情报分析小组”。
他们负责接收通过各种渠道传回的信息(可能是口信、可能是藏在特定地点的字条、也可能是通过商队夹带的密信),并进行汇总、比对、分析,去伪存真,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绘制出不断更新的周边态势图。
起初,传回的消息琐碎而模糊:“东边五十里张庄有官军征粮,人数约百人”、“西面山里有土匪火并,死伤数十”、“南边流言说闯王部队正在集结,意图不明”……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经过梳理和分析,逐渐拼凑出野狐岭周边势力分布的模糊轮廓。
一个月后,第一份有价值的情报被证实:向西的谍报人员传回消息,确认“坐山虎”部因内讧和饥荒,实力大损,已放弃原山寨,向更深的山区流窜,短期内无力威胁野狐岭。
这条消息,让野狐岭西北方向的压力骤减。
又过了半个月,向南的谍报人员冒死传回一条紧急情报:一股约三千人的流寇(非李自成主力),因在延安府周边受挫,有向北流窜的迹象,其前锋探马已出现在野狐岭以南八十里处!
这条情报至关重要!陈远立刻下令加强南面警戒,讲武堂学员提前结业,编入战备序列,堡外垦荒的流民全部撤回堡内。
三天后,果然有小股流寇游骑出现在野狐岭外围窥探,但因见堡防严密,试探性攻击被秦玉凤率部击退后,便退走了。
野狐岭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突袭。
这次成功的预警,让所有人认识到了情报工作的巨大价值。
投入的资源没有白费!
谍网悄铺开,耳目渐清明。
虽然这张网还很小,很脆弱,传递信息缓慢且充满风险,但它毕竟让野狐岭拥有了初步的“远见之明”。
从此,野狐岭不再是封闭的孤岛,而是有了一根根纤细却坚韧的神经,延伸向外部的世界,感知着风雨的来临。
在这乱世棋局中,信息,就是最宝贵的筹码。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只手覆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