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凤率领的大陈东征军,在真定、顺德一带连战连捷,不仅扫荡了多股清军哨所,收复了数座县城,更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义旗帜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感召,如同磁石般,将中原地区溃散、潜伏的抗清力量迅速吸引、凝聚起来。
卢勇等原明军将领的率部归附,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大陈军旗在河北南部高高飘扬,其“抗清中流砥柱”的名声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英雄豪杰、能人异士,从四面八方,纷纷前来投奔。
这些投奔者,身份各异,背景复杂,但都怀着一腔抗清热血,或身怀绝技,或拥有独特的资源。
他们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大陈军的力量,也使得大陈政权的抗清阵营,呈现出海纳百川的蓬勃气象。
首先是来自草莽的豪侠与义军首领。
这一日,秦玉凤大军驻跸赵州,正在整编新附军队。
辕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卫兵来报,称有百余名衣衫褴褛但手持兵刃、杀气腾腾的汉子求见,为首者自称“过天星”张天虎。
秦玉凤闻报,命人带入。
只见为首一条大汉,身高八尺,豹头环眼,脸上一条刀疤从眉骨直划到嘴角,更添几分凶悍之气。
他身后众人,也个个精悍,眼神中带着野性与不屈。
“草民张天虎,参见秦大将军!”
那大汉抱拳行礼,声若洪钟,虽处草莽,礼数却不缺,“俺本是这赵州地面的猎户,清狗来了,杀我父母,掠我妻女,此仇不共戴天!
俺便聚了百十个弟兄,专杀落单的清狗和汉奸!
前日听得大将军檄文,又见王师军纪严明,真乃仁义之师!
俺等愿投效麾下,牵马坠蹬,杀鞑子,报血仇!请大将军收留!”
秦玉凤见其性情直率,勇武过人,且麾下皆是敢战之士,正是用人之际,心中暗喜。
她沉声道:“张义士请起!
国难当头,正需尔等热血男儿!
你等既愿抗清,便是我袍泽兄弟!
暂编为‘荡寇营’,由你担任都尉,归前军节制!
日后杀敌立功,自有封赏!”
张天虎大喜过望,纳头便拜:“谢大将军!
俺张天虎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大将军的!定为王师前驱,多杀清狗!”
他麾下的草莽豪杰也纷纷欢呼,终于找到了归宿。
这些熟悉当地地形、擅长游击袭扰的义军,很快成为大陈军一双锐利的“耳目”和一把灵活的“尖刀”。
其次是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
数日后,军中又来了一对特殊的投效者——一位姓孙的老者,带着一名年轻弟子,自称来自河南怀庆府,祖辈以铸造刀剑、火器为业,尤擅改进火铳。
清军入寇,其家传工坊被毁,亲人罹难,他带着徒弟和几张秘藏图纸逃出,听闻大陈王抗清,特来献技。
秦玉凤深知火器之利,亲自接见。
孙老者献上图纸,并当场用军中现有材料,演示了他改进的一种“迅雷铳”的闭气结构,可使射程和精度提升近三成!
秦玉凤大喜过望,立即将其奉为上宾,拨给工匠、物料,命其在军中设立临时工坊,专司火器改良与紧急维修。
孙老者的到来,使得大陈军的火器优势得以保持和扩大。
还有来自士林阶层的智谋之士。
一位名叫陈子龙的中年文士,衣衫虽旧,但气度儒雅,从南直隶(江苏)千里迢迢,穿越清军封锁线而来。
他本是江南名士,因不满南明弘光朝廷腐败,又亲历清军扬州屠城之惨,立志抗清。
读到檄文后,深感大陈王乃真心抗虏之主,遂北上投奔。
秦玉凤与柳如是书信往来,知柳如是曾闻其名,乃当世才子,便以礼相待,聘为军中参赞,负责文书、谋略及与南方士林的联络。
陈子龙的加入,提升了大陈军的文化层次和战略谋划能力。
甚至还有来自关外的特殊投诚者。
几名被清军掳掠为奴、不堪虐待而逃出的汉军旗包衣(奴仆),冒死前来投效。
他们熟知清军内部编制、口令、战术特点,甚至能说一些满语。
秦玉凤谨慎地接纳了他们,经过严格审查后,将其编入斥候营,专门负责审讯俘虏、辨别敌情、乃至进行小规模渗透扰乱。
这些人对清军的了解,成为大陈军宝贵的情报来源。
更有一支意想不到的力量来投——来自海上的线索。
一名自称姓郑的商人,从天津卫泛海而来,带来口信,称其族兄(暗指郑芝龙家族)在闽粤一带仍有强大水师,关注北方局势,愿与抗清力量互通声气,必要时可提供海外物资甚至海上策应。
虽然关系微妙,但秦玉凤仍谨慎接待,将其信息快马报回太原。
这为大陈政权未来可能的海上贸易和外援,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时间,秦玉凤军中,三教九流,人才济济。
有卢勇这样的原明军宿将负责阵战,有张天虎这样的义军头领负责游击,有孙老者这样的工匠提升装备,有陈子龙这样的谋士参赞军机,有关外逃人提供情报……大陈抗清的大旗之下,汇聚起一股庞大而复杂的洪流。
秦玉凤展现出卓越的统帅才能,她不以出身论英雄,唯才是举,量才施用,同时严明军纪,将新旧部队打散整编,以朔方军老兵为骨干,迅速将这支“联合部队”凝聚成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整体。
军中每日操练,杀声震天;
夜不收(侦察兵)四出,情报如雪片般飞回。
豪杰纷纷投,抗清势已成。
秦玉凤在东线的成功,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政治和人心上的巨大收获。
它向天下昭示:
大陈王国,是真正致力于抗清复国、并且有能力庇护和重用各方志士的强大势力!
这股强大的向心力,开始从根本上动摇清军在华北的统治基础,也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战略反攻,积累了宝贵的人才和力量。
抗清的火种,已在中原大地形成燎原之势。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只手覆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