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前,清军的攻势如同撞上礁石的浪潮,一次次徒劳地粉碎。
关墙依旧巍然屹立,而清军的伤亡数字却在不断攀升,士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低落下去。更让多尔衮焦头烂额、寝食难安的,并非关墙上那些致命的火铳和炮火,而是那条从他后方延伸而来、漫长而脆弱的生命线——粮道。
赵胜在部署“诱敌深入”之计时,就将袭扰粮道作为重中之重。
他留下的以及从山海关派来的精锐骑兵和小股部队,在本地向导的带领下,如鱼得水,活跃在桑干河谷地乃至更遥远的宣大地区的群山之中。
他们的任务明确而致命:不惜一切代价,切断清军的补给!
这些游击健儿,个个身手矫健,熟悉地形,来去如风。
他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战术,让清军的后勤部队苦不堪言:
伏击运输队: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游击队在清军补给队必经的险要山路、河谷、密林设伏。
待清军押运队伍进入伏击圈,先以冷箭射杀斥候和指挥官,然后用火铳齐射打乱队形,最后趁乱突入,焚烧粮车,抢夺或破坏军械,然后迅速撤离,绝不停留。
清军往往援军赶到时,只能看到满地狼藉和燃烧的车辆。
破坏道路桥梁:游击队频繁破坏官道,挖掘陷坑,摧毁桥梁,特别是那些关键隘口的小桥。
这使得清军的大型辎重车队行进极其困难,大大延缓了补给物资送达前线的速度。
夜袭屯粮点:清军为了缩短补给距离,会在沿途设立一些临时屯粮点。
游击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摸清屯粮点的守备情况后,发动突然袭击,杀人放火,将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粮草付之一炬。
散布恐慌:游击队故意虚张声势,散布谣言,宣称大陈主力已绕到清军后方,搞得清军后勤部队人心惶惶,草木皆兵,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效率。
负责押运粮草的清军将领叫苦不迭。
派重兵护送?补给线漫长,处处需要设防,兵力根本不够用。
派轻骑清剿?游击队往山里一钻,踪影全无,反而可能中了埋伏。
清军的后勤保障陷入了恶性循环:前线每日消耗巨大,而补给却迟迟不能足额送达。
雁门关下的清军大营开始出现粮草短缺。最初是战马的精饲料减少,然后是士兵的口粮配额被削减。
饥饿如同瘟疫般在军营中蔓延。
士兵们面有菜色,士气低落,怨声载道。
伤兵因为缺乏药品和营养,死亡率急剧上升。
多尔衮暴跳如雷,连连斩杀了几名押粮不力的官员,但于事无补。
没有粮食,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垮掉。
他被迫下令收缩战线,减少不必要的出击,同时严令北京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向前线运粮。
但远水难解近渴,从北京到雁门关,千里迢迢,路上不知有多少“游击队”在虎视眈眈。
游击袭粮道,如同一把无形的软刀子,缓缓割裂着清军的命脉。
前线清军不仅要在雁门关的铜墙铁壁前碰得头破血流,还要时刻忍受着饥饿的煎熬。
战争的天平,因为后勤的崩溃,正在加速向大陈一方倾斜。
多尔衮和他庞大的军团,正一步步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只手覆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