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女王居住的伦敦塔。
“砰”,大门被粗暴的推开,伊丽莎白女王怒气冲冲走进宫殿。
在她身后,王宫管家和罗伯特伯爵紧紧跟随她走了进来。
这两个人,都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家臣,也是她最信任的人。
“陛下,大臣们有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和西班牙人交战。
如果,如果我们真的卷入低地战争的话,西班牙的海军一定会封锁英吉利海峡,把我们完全隔离大陆,这对王国绝对没有好处。”
罗伯特·达德利伯爵在女王身后快速的解释着,希望能够让女王变得清醒,而不是暴怒的发脾气。
“罗伯特,你知道王国现在和西班牙的关系吗?
我们已经是交战状态了,可你们还希望能够媾和。
王国要想发展,必须打破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你知道吗?
和亨利三世合作,联合所有力量,建立反西班牙联盟和他们争夺海洋的支配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伊丽莎白女王很是愤怒的说道。
就在前天,伦敦收到来自尼德兰的求援信,希望英国能够提供帮助,为他们独立提供帮助。
虽然此时尼德兰还没有爆发全面的反西班牙暴动,但是许多尼德兰的贵族和商人,一直在寻求脱离西班牙的控制。
西班牙很强大,但是却没有帮助到尼德兰的发展,反而不断从他们身上趴着吸血。
而面对强势的西班牙,包括法国、神圣罗马帝国都表现出一定的担忧。
是的,此时没有德国,普鲁士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其皇帝是鲁道夫二世,欧洲少有的“皇帝”之一。
虽然欧洲此时大部分地方都是和平的状态,但是在低地地区却冲突不断。
鲁道夫二世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和平,只是收效不大。
而现在,他也偏向于让西班牙结束对尼德兰的统治,或许能让那里恢复和平。
毕竟,尼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相邻,周边发生战争,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来说当然不是好事。
当然,和西班牙有现实争议的,主要还是英国和法国。
西班牙从陆上保持了对法国强大的压迫力,而其强大的海军和庞大的海上利益也让英国垂涎。
德雷克只是他们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
“罗伯特。”
伊丽莎白女王坐在王位上,虽然依旧怒气冲冲,但是显然已经没有刚才那么激动了。
“陛下,有什么请吩咐。”
罗伯特伯爵急忙躬身说道。
“你去过明国,你说明国的海军也很强大,是吗?”
做为女王代表,罗伯特伯爵参加在前年才来到过大明,参加了万历皇帝大婚的仪式。
之后,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返回英国,也顺势被伊丽莎白女王任命为外交大臣。
现在,英国需要和西班牙争夺海洋霸权,虽然他们还很渺小,但是伊丽莎白显然不愿意等,她想要奋斗,尝试击败西班牙海军。
“陛下,明国虽然海军很强大,但是和西班牙相比,似乎还是略显不足。”
罗伯特开口说道。
“可是西班牙要在各地派驻军队,他们永远不可能集结全部的海军力量。”
伊丽莎白争辩道,“何况,联军还有我们和法国人,甚至葡萄牙人也会站在我们一边。”
虽然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趁着萨巴斯蒂安和恩里克一世两个葡萄牙国王去世,国内群龙无首的机会抢夺下葡萄牙国王的王位,但是葡萄牙国内的贵族,大部分是不支持他的,依旧在谋求独立。
为此,他们不断联络包括法国、英国在内的国家寻求支持,其海外殖民地依旧保持独立。
果阿总督府,其实就已经不卖西班牙国王的账,拒绝被西班牙人接管。
由此,虽然腓力二世名义上成为葡萄牙国王,但实际上海外殖民地,他根本指挥不动葡萄牙的军队和殖民地政府。
马尼拉总督府也曾经尝试联系壕镜和淡马锡的葡萄牙人,但是显然没有效果,对方根本对他们置之不理。
甚至,他们的海军战舰想要靠近壕镜,还遭到壕镜炮台示威性射击。
这就是现在欧洲复杂的形式,而伊丽莎白想到的自认为很绝妙的办法,那就是联合已知的东方大国参与,大家一起联手击败西班牙的海上霸权。
“陛下,我郑重的提醒你,明国离我们实在太远了。
他们如果要调集海军过来,至少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还要冒险跨越万里海洋来到这里。
还有,他们能得到什么?
没有足够的利益,你以为明国的皇帝会派出军队来吗?
或许,他们能做的就是驱逐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对我们欧洲这边一点帮助都没有。”
罗伯特伯爵反驳道,他丝毫不认可女王的想法,邀请明国介入欧洲争斗,多么天真的想法。
或许,他宁愿联络奥斯曼人,也不会想着找明国人帮忙。
“而且,明国虽然有很多战舰,但是我看到的,他们的主力战舰是三级战列舰为主,只有少量勉强能称之为二级战列舰的战舰。”
罗伯特伯爵又继续说道。
在欧洲,此时的海军战舰分为四类,能携带超过一百门火炮的战舰才能算一级战列舰,是海军的主力。
当然,一级战列舰在此时的欧洲也非常稀少,大部分国家也只有几艘。
而英国,好吧,此时英国造船水平一般,一艘都没有。
而欧洲的主力战舰则是二级战列舰,这是能够携带90门火炮的大型战舰。
此外,三级战列舰也是各国主力,英国也少量外购和自造了一些这种战舰,它是能携带六、七十门火炮的大家伙。
而俞大猷曾经因以为傲的炮舰,携带火炮低于五十门的战舰,在此时欧洲被划入第四级战列舰的范畴。
当然,这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主要海军力量。
其实大明主力战船的吨位介于欧洲二、三级战列舰之间,只是船只结构导致不能如欧洲战舰那样携带大量火炮。
当然,这也是现在俞大猷和魏广德要求船厂仿制欧洲战船的原因。
现在,到未来几百年,大海都属于大炮巨舰时代。
巨大的船体和大量的火炮,才是这个时代代表海洋权益的关键。
“好吧,让我再想想。
不过虽然不能派出军队去低地地区,但是给他们提供一批武器是可以的。
你尽快和他们联系,给他们提供一批军火。”
伊丽莎白此时完全冷静下来,也想到明国到这里那让人胆寒的航程。
至于尼德兰的军工业,其实也很发达,西班牙大量海军战舰也是在尼德兰建造。
尼德兰在独立后,很快就发展成为海上马车夫,靠的就是庞大的军工制造业,源源不断建造海船和大炮。
但是,这些大部分都被西班牙控制着,尼德兰的贵族和商人也缺乏反抗西班牙人的武器,他们需要想方设法从英国和法国获得。
在伊丽莎白女王放弃联络大明,让其卷入欧洲战争的时候,大明帝国国内庞大的战争机器也已经开始运转,而且还在不断加速。
随着十月临近,船厂大批崭新战船下水,分别移交东海和南海水师,极大的增强了大明水师的实力。
当最后一批为战争准备的粮食和火药分别在松江府和登州水城入库后,代表着之前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发动。
大明帝都紫禁城,内阁首辅值房里,张科再次来到这里和魏广德商议。
随着时间临近,张科每隔两三日就会跑一趟内阁。
如此密集的造访,自然让外朝多少产生了怀疑。
知道内情的就不说了,看外界大部分人是不清楚的,甚至连户部调动大量粮草的事儿都不知晓。
但是,京城内外关于朝廷可能会派军队惩戒倭国的流言,却早已传开。
其实,这个流言最初传出来的时候,让锦衣卫很是紧张了片刻。
不过之后,在魏广德授意下,锦衣卫开始推波助澜。
不能明说要攻打倭国,但是通过流言的方式先传递一下,等时机成熟,皇帝下旨出征的时候,民间的情绪就不会那么紧张。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善贷,刚刚收到消息,所有辎重都已经运抵入库,现在就等定下出征时间了。”
值房里,张科放下手中茶盏,开口对魏广德说道。
此时距离魏广德被弹劾,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金陵大阅结束了吗?”
为了掩饰集结军队操练,南京调集的兵马先是在松江府驻扎了一阵,适应海上运输,之后就掉到南京大校场驻扎训练,说是让魏国公主持进行一场南军大阅。
不过真实情况就是继续训练,对阵型和火器的熟练度。
虽然不指望卫所兵真正成为战场主力,对那适当训练还是要有的,万一需要他们顶上去呢。
为此,南军军械库为这些卫所兵进行了大规模换装,装备大量佛朗机炮和鸟铳。
至于北军,则已经集结在辽东半岛,东海水师战船也一直在协助他们进行海上运输的训练。
“水师战船充足吗?计算好没有?”
魏广德开口问道。
“都已经计算好了,足够全军出动,之后粮草辎重也会源源不断通过福船运输过去,绝不会出现前线军械粮食匮乏的情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明的兵部作为专门的军事机关,自然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早早就计划好水师战船的运输情况,甚至为此特意征集了一批船工,补充水师船员不足的困境。
要知道,当初南海水师可是空闲了不少海船,因为已经超出编制,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其中一些海船还被卖掉,给各地贸易商会购去跑海运。
现在为了保证充足的运力,这些闲置两年多的海船也被重新征用。
“前日我和陛下有过一次商议,大致定下的时间是十月初八,具体时间,陛下已经密旨钦天监,让他们来定。”
魏广德开口说道,“估计这几日就该有准信了,你到时候要及时传递到两地,不能耽搁。”
“如此就好。”
张科脸上浮现出笑容,让钦天监算出征时间,代表着皇帝已经完全同意了这次的军事行动,那么他们的工作就没有白费。
“前日你递来那份章程我看了,基本上没什么修改的,等钦天监定下时间就呈上来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那是此次东征倭国的计划,自然不会是皇帝突然下旨,还得兵部上奏奏疏,先历数倭乱对东南的破坏,然后请求皇帝下旨征讨,报复其对东南的侵扰。
到那时候,必然朝廷震动,他们才会知道兵部筹划多时的军事行动。
至于他们的态度,就目前各方反应来看,清流比较反对出兵,而大部分中下层官吏和底层百姓则是支持的。
这就是那则流言的效果,通过流言就能看出民意。
清流反对动用兵戈其实是能理解的,实际上战争就意味着死亡,就算大明军队装备远超倭国的武器也是一样。
而实际上,大明现在的武器和倭国相比,并没有质的飞跃,大抵属于同一代。
唯一不同的就是,明军中装备了更多的大炮。
好吧,这也是万历援朝战争中明军的火力优势,在鸟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火炮数量就是压垮倭国丰臣大军的利器。
而魏广德做为未来人,自然更知道这点。
其实就算大明再怎么改革火器,受技术发展的限制,也不可能拿出超越时代的武器来。
后世大家熟悉的军火,那是二百多年后才逐渐发展出来的,那时候欧洲已经经历了完整的工业革命。
“对了,我那边上奏的话,那边会不会跳出来反对?”
张科看向魏广德,意有所指的问道。
“你说张四维,呵呵,他如果反对,我就直接把他踢出朝堂。”
魏广德漫不经心说道。
上次被张四维算计了一把,事后魏广德如同没事人般继续理政,并没有因此就和张四维爆发冲突。
吏部尚书依旧没有选出,虽然朝野已经有意见,认为这个位置一直空悬不好。
唯一有变动的,就是梁梦龙取代了王篆,成为吏部侍郎,和劳堪一起处理吏部公务。
“外面关于吏部的事情,还是继续吗?”
张科小声问道。
“他给我举荐了原山西巡抚严清,我还在考虑。”
魏广德小声道。
或许严清和张四维有些关系,但他是云南官员,应该瓜葛不深。
如果朝野反应太大,魏广德其实也偏向于让严清暂代吏部。
《隆万盛世》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隆万盛世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