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可是有事要找大将军?”崔林在皇甫嵩离开的时候,注意到了王良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情,于是在皇甫嵩离开之后,带着几分疑惑询问道,“虽说大将军不在,但坚寿老哥在这里,怎么也能做个主对吧。”
“确实,我这年纪了,差不多也就这样了,有啥也确实能做主了,我爹都已经放弃我了。”皇甫坚寿很是随意的说道,完全不在乎自己其实说了某种很恐怖的情况。
“其实也没啥,主要是听说大将军在北欧之战的时候,使用了太平清领道,并且成功召唤了雷电,你们也知道,我们家就是玩这个的,而雷亟台这种东西,能增产,本质上也是靠在合适的时机,利用自然条件制造电势差,然后让大气放电,进而才有了增产的效果。”王良也没有隐藏的意思,毕竟这事虽说有私心,但确实是站在公事的立场上。
“也就是说要太平清领道?”河内张氏的张昭看了一眼王良,带着某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看向一旁的崔林。
“是啊,当然除了太平清领道,最好将张角的那一套遗物也让我借用一下。”王良想了想说道,他还真就是抱着借鉴的想法来的。
“张角的那一套遗物,那是只能找大将军了,但你要太平清领道,我倒是知道有人有全本。”王柔也很是自然的看向了崔林,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不知道谁了,对吧,老崔家的,太平清领道呢?
“呃,如果只是要太平清领道的话,我们家有全本,但这东西正常人看了也没用,主要讲究一种机缘,大概吧。”崔林轻咳了两下说道。
懂不懂什么叫做河北高门,什么叫做冀州世家,懂不懂什么叫做成功与张角共存,别人不清楚的东西,二崔清楚的很,反正太平清领道这玩意儿家里肯定是有的,正本也肯定是正本。
王良听到这话,有些诡异的看着崔林,而周围坐着的几人,也没觉得有问题,二崔可是冀州地头蛇,而且是真正大几百年的那种,根基深厚。
在这地方说是呼风唤雨都不为过的那种,哪怕还没达到后世四姓高门,五姓七望阶段的终极形态,可要说在本地称王称霸,捡两下臭外地的强人死在本地的尸体,那还是没问题的。
还记得张角爆黄巾之乱,最后蹲的地儿吗?虽说不是二崔的老巢,但冀州这地面上,崔氏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上有三公,中有地方官僚,更可怕的是,下有地方胥吏,从组织结构上看,就知道是非常强大的地头蛇了,所以说的好听一点叫做捡点张角的遗产,说的难听一点,黄巾之乱前,二崔真不知道张角想要干大事?
开什么玩笑,当然是知道喽!
问题在于,知道了就要阻止不成?开什么玩笑,刚经历了党锢,这不得给刘宏上点强度,让对方开开眼。
本质上黄巾之乱,除了当时天下确实积重难返,还有很多在于人欲,而且个人的救世之法也有所不同,救世的目标也有很大的冲突,最后的结果就一把撞碎了大汉朝的江山,走了一条更烂的路。
不过还是那句话,陈曦既不认为皇甫嵩的行为是错的,也不认为张角的行为是错的,前者作为封建阶级的既得利益者,先天就有维护自身阶级的义务,毕竟分得了利益,就该办事,这里面也有属于自己的逻辑和道理,从古至今,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套逻辑都是畅行无碍的。
当然不可否认,这一套失败,那就是上耻辱柱的助纣为虐,但这一套成功了,那就是守护了他们的阶级,单从阶级立场上而言,没啥好说的。
反过来,黄巾造反也是理所当然,毕竟吃不饱饭,干国家,干政府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活下去是最大的正义,为了这个普世性的正义,哪怕是吃了对方,都是理所当然。
你可以自己不践行这一套逻辑,但你不能认为双眼饿的发绿,已经放下了人性,拥抱兽性的人,其为了生存的行为是错误的。
所以本质上是不同阶级的战争,毁灭对方自然是没有错误的。
甚至在为了毁灭对方的过程中,所有的牺牲,所有的代价都是可以接受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所牺牲的一切,所付出一切代价缔造的果实被其他人窃取了。
三国到两晋,再到南北朝,本质上就是世家不断的窃取了果实的过程,而既然是不断地窃取果实,那么在汉末的时候,这种行为是否有发生,那自然是发生了。
二崔是知道张角的,甚至作为地头蛇曾接触过张角,当然那个年代接触过张角的官僚,也不止二崔,而张角下定决心推翻汉室之前,他毕竟也是这个时代头面的人物,太平清领道,在之前叫做太平经,早在后汉初中期就开始成型,只是到张角的时候,形成了正式的道统罢了。
这也是南华、北冥、紫虚等人言及张角都极为忌惮的原因,他们都见过这本书,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将这本书发挥到张角这种程度,甚至越是靠近帝国意志,他们越能理解张角的恐怖。
仙人能和帝国意志对轰?
张角真的和帝国意志对轰了。
为什么仙人们都认为丝娘不正常,不就是丝娘能徒手抓取被激活的玉玺,徒手触摸帝国意志,这都不是仙人能做到的事情。
然而相比于丝娘能做到的程度,张角更为夸张,张角和帝国意志对轰,并且塑造了属于黄巾的帝国意志雏形,当然失败也是真的,可你不能因为失败而将张角彻底打倒丢在一旁。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最起码对于仙人而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
当然,这是对于仙人而言,可对于世家而言,他们不在乎对方有多危险,也不在乎对方有多特殊,他们只在乎能不能舔包。
别说是张角了,这群人面对陈曦,面对已经完全无敌,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办法的陈曦,到现在都抱着伏低做小一整个时代,熬过陈子川,待陈侯阖目那一日,再跳出来就是。
在这种逻辑下,二崔有张角的太平清领道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纵然不是原件,也最起码是张角优化修正过的最终版本。
懂不懂什么叫地头蛇啊!
“呃,你们家居然有全本吗?呃,你们家的全本是不是顺帝年间,或者桓帝年间的那套?”王良听到崔林这话,先是一惊,随后想起来自己搜集到的情报,带着几分疑惑询问道。
“顺帝和桓帝年间的那套我们也有,但我想你要的应该是张角手上的那套,我家有一套手抄的,虽说不是原件,但确实是张角最终优化调整完的那本。”崔林轻咳了两下,实话实说道。
都这年头了,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他们家就算当年和张角搅合过又怎么了,当年和张角搅合又不止他们二崔,多的是世家和官僚搅合过,更何况我二崔当年和张角搅合,那是正义的搅合,是为了万民的大义,为了推翻这万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是正义的行为。
至于说你们信不信什么的,反正我们崔家是这样的。
“?”王良带着某种诡异看着崔林。
“算了,王公你也别问了,也别疑惑了,我让人去祖宅里面将手抄版给你送过来就是了,为什么有的话,你问这种东西没意义。”崔林看着王良的神情,就知道王良准备询问,于是叹了口气直接给打断了,问什么问,你看你的书就是了,你还说你家子嗣尽皆理科思维,你也是好吧!
“好了,王公,有些事情你最好还是不要了解比较好。”王柔也在一旁开口道,什么东西都想知道并不是什么好事,比方说现在,最好就是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对大家都好。
“张角的那套装备,我回头找我父亲借过来,我父亲好像挺喜欢这套衣服的,每次都会将之带在身边。”皇甫坚寿带着几分疑惑说道,不过也算是应下了这件事,毕竟是有助于万民的正事,该帮还是要帮的。
“丰隆乡侯啊,以后这种事情,不要藏在心里,多问一问,会有奇效的。”袁陶轻咳了两下说道,“当初王家在会稽的时候,有一些事情确实了解的不够到位,毕竟你们是学术性质的家族,和我们不一样,要知道就算有些清贵的家族,其实也未必真的清贵。”
话说间,袁陶看了一眼袁涣,要说清贵,在所有带着官僚和政治性质的世家之中,陈郡袁氏首屈一指,出了名的清贵,但官僚和政治难免会有屎坑,就算是再怎么清贵,也是要沾屎的。
这也是赵爽和徐岳有时候吐槽陈曦说,就这数学水平,你搞什么政治,来搞学术啊!
“问题在于仔细想想的话,好好搞学术的家族,也没有多少了。”袁陶的这句话,王良倒是听懂了,但正因为听懂了,王良反倒有些皱眉。
虽说各大世家都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贵族转变过来的,都知道武力的重要性,但各大世家除了这份武力之外,在曾经都有一个学术内核,这个内核是继承自自家先祖,也就是诸子百家的。
在之后的几百年间,或是吸收别家的思想,或是自行开拓原有的学术道路,总之只要家族还存在,就会不断的形成符合自家家学的思想。
所以早先的世家都有一份属于自家的家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到汉末这个阶段,很多家族就已经全面放弃家学,转而在权力方面进行开拓。
当然,正史是因为伤寒、瘟疫叠加,让学术性的家族,基本死绝,又遇到了魏晋那种离谱的大环境,最后只能选择权力。
可元凤这个时期,陈曦保留了绝大多数的元气,也没有破坏天下的共识,这个时期的人最起码还是维持着对于知识的尊重,也就是说官僚依旧尊重知识分子,学术性质的家族依旧是贵族。
换句话说,陈曦是承认甘石两家对于太史一系的垄断地位,也是承认会稽王氏对于电学,及其衍生的官职爵位的垄断地位,同样也承认南阳张氏对于匠作大监一系的垄断地位。
陈曦清楚这样其实并不好,因为这种玩意儿已经是事实性质的学阀了,但汉末这个大环境在有人愿意继续行走在学术道路上,陈曦是必须要给予支持的,哪怕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什么正确的方式。
可没有其他的方式了。
毕竟现阶段连识字率都没办法提的时代,陈曦还能有什么要求。
说句过分的话,不是陈曦不愿意在军队进行扫盲,而是陈曦努力的对于军队进行了扫盲,但这么多年意义依旧不大。
请认知一个事实,新中国能迅速开启扫盲,是因为新中国的文盲率在80%,但这80%的文盲率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在城镇,越发达的地方文盲率越低,甚至部分地区,乃至特殊的行业之中,识字率能达到95%,但在农村地区,普遍性的文盲率在95%以上。
陈曦面对的汉末是什么情况,是在陈曦开挂之前,真实识字率大概不到5%,处于到处都是文盲的现实状态。
如果说这个真实识字率是完全均衡分布的话,陈曦也有办法,可核心就在于,这个识字率并非是均衡分布。
首先是所有的官僚都是识字的,世家之中给自家干活是肯定也识字,再算一些给汉室官僚打下手的胥吏有部分也识字,天下间绝大多数识字的人,都已经集中在城镇区域了,剩下没在城镇区域的,绝大多数也都是来往的行商,或者地方坐商,剔除这些人之后,广大的农村区域,识字率搞不好是低于1%。
这也是陈曦和世家妥协,以及妥协之后,按着各大世家的头,让他们安排人,用自己命人制作好的辞典强行推动识字率的原因。
可就算如此,汉室的识字率经过了十年的滚雪球,依旧没有进入快车道,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按照早期中帝那种疯狂搞教育,并进行强制教育,外加所有人都有超乎想象的热情的情况下,从20%到66%的识字率都需要二十年,至于之后80%,90%,甚至更高的97%什么的,那需要的时间就更多更多了。
那陈曦面对的是什么情况,是5%,从5%识字率到20%识字率,哪怕真当识字率是线型,以及陈曦在三世纪就有红军级别的组织力,外加陈曦如同中帝早期那般疯狂的投入人力和资源搞教育。
从5%到20%也需要三十年,而现如今才是元凤十年,陈曦就算是超人其实也就这么一个现实状况了,更何况,陈曦真的没有红军级别的组织力,那要求实在是高的要命了。
故而按照陈曦的估计,元凤朝整个走完,刘禅一朝走到大半,汉室的识字率能达到20%,得以进入快车道都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了,至于说迅速达到80以上,这么讲吧,没有任何现实能借鉴。
这也是陈曦在元凤五年之前没有大规模搞理科和技术,主要进行识字教育的原因,因为在元凤五年之前,陈曦找不到足够的学生来学这些东西,就算开个班来搞,那也是给世家准备的礼物。
陈曦虽说和世家妥协了,但也没混到给世家灌饭的程度。
相反,将大多数的世家清出去,让他们在国外发展,除了减少了国内的内部斗争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让这群搞易啊,搞经啊,搞史啊,搞子啊的偏文科系的世家腾出生态位,让搞理科的得以发展。
好吧,那个时候,还没有几个搞理科的,搞数学的有几个家族,搞天文的有几个,搞物理的有几个,绝大多数的世家都是搞文学经意,道德解读的,所以这些世家出国之后腾出来的位置,纵然被那些搞技术,搞研究的家族占据了一部分,也足够大学之中培养出来的那一批搞技术的,搞研究的,没有根基,没有家族的新人发展了。
哪怕这些人没有这个意识,但只要人活着,就会和其他人有交互,就会形成“我们”这个概念,自然就会诞生理科的土壤。
这种行为,对于这个时代的家族而言,是无法察觉的,因为这些人并没有侵入到世家的核心权力,也就是所谓普世道德的定义权,学术文化的主导权等等,在他们看来,这群大学毕业的新人只不过是他们的下属,并不会侵占他们的权力,反倒会带动他们的实力扩张。
毕竟在这个年头,道德、学术、文化这些是要靠辩经分个高下的,能辩过的才是正统,但这是文科的思路。
理科的技术、研究路线在这个时代并不怎么明确,可理科思维的技术、研究路线若是能带来生产力,那就不需要辩经了!
? ?趴窝,理科和文科的差距自己体会,文科核心在于归纳总结,辩经将别人同化,而理科的核心其实是分析解决,用技术事实将对方征服
《神话版三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神话版三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神话版三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