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份来自学界顶端的审稿意见,如同四道蕴含着无穷智慧与力量的光束,汇聚到了陆时羡的案头。
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逐字逐句地研读,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反而带着一种遇到真正对手的专注与兴奋。
在随后召开的核心团队会议上,气氛凝重。
罗伯特教授有些焦躁:“拉斐尔斯要求的那些点突变和生化验证,至少需要三个月!法森特要的模型可解释性分析更是无底洞!我们是不是先按照他们的要求补实验?”
埃琳娜也面露难色:“有些结构生物学方面的验证,确实需要时间。”
陆时羡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清晰:
“诸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这四位审稿人,都明确建议接受。这意味着,我们工作的核心价值与颠覆性,已经得到了最高层次的认可。现在的分歧,在于‘完美’的程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他们的意见非常宝贵,指出了我们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的方向。但是,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战略定力。”
“这篇论文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利用超算驱动的多尺度模拟,整合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级框架。我们不能陷入为每一个预测点去补充传统实验的无底洞中,那会让我们失去率先提出范式的先机。”
他决定亲自起草回复信,并且要“据理力争”。
针对拉斐尔斯博士关于“生化实验验证”的要求,陆时羡在回复中首先表达了最高的敬意,并同意其重要性。但他笔锋一转:
“我们完全同意直接的生化实验验证是最终的确证。然而,我们认为,本文的首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智能调度网络’这一系统性概念,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大、最多维度的计算证据链。”
“传统生化方法在捕捉这种动态、瞬时的分子决策过程方面存在固有局限,而这正是我们采用创新计算范式的原因。我们已将补充相关的生化验证实验列为我们后续研究的最优先事项,并将在后续论文中详细报告。”
“但我们坚信,当前论文所呈现的计算证据的强度、自洽性与新颖性,已足以支撑其核心结论,并值得优先与学界分享以推动领域发展。”
这个回应,既尊重了拉斐尔斯的学术坚持,又清晰地划定了边界、
也就是说这篇论文是“范式提出”之作,而非“终极验证”之作。
对于法森特博士对数据模型“黑箱”的质疑,陆时羡的回复则更加技术化。
他详细提供了模型的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指出了哪些蛋白质特征,如磷酸化位点保守性、结构域特异性等对网络预测贡献最大。
但他也强调:“我们认同模型可解释性的重要性,并已尽力提供。但我们必须指出,探索生命系统的复杂性,有时需要接受基于数据的、一定程度上的‘黑箱’预测,并将其作为发现新生物的‘探针’。”
“我们相信,我们模型所预测的‘影子网络’,其价值正在于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置信度的新假说。将其完全‘白箱化’在当前阶段既不现实,也可能限制了其发现未知的潜力。”
这是对纯粹计算严谨性的一种合理抗辩,扞卫了探索性研究的价值。
而对于山中教授和布莱克本教授的建设性意见,陆时羡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他几乎全盘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在修改稿中极大地丰富了关于“合成生物学元件潜力”和“疾病模型初步关联”的讨论,虽然并未补充大量新数据,但在文字上进行了深度拓展,使论文的视野和影响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回复信的结尾,陆时羡写道:“我们深信,科学的前进不仅需要严谨的验证,同样需要敢于基于强大证据提出新框架的勇气。”
“我们相信,《细胞》的读者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评判我们提供的证据是否足以支撑这个可能改变他们如何思考细胞内部运作方式的新范式。”
这份回复信,既非傲慢的拒绝,也非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次充满自信、逻辑严密且有理有据的“谈判”。
它清晰地传达了陆时羡的立场:我们尊重规则,但我们更致力于引领方向。
当这份回复信连同修改后的稿件返回《细胞》编辑部时,主编玛格丽特看到陆时羡对审稿意见的处理方式,不禁对身边的威尔金斯编辑感叹:
“看到了吗?这就是顶尖科学家的自信。他不仅知道如何做研究,更知道如何扞卫和推广他的研究。”
“这场学术博弈,他已经赢了第一步。”
......
当《细胞》编辑部将陆时羡团队那份措辞严谨、不卑不亢的回复信以及修改后的稿件,分别转送给四位审稿人进行最终确认时,这些早已站在学术巅峰的智者,心中其实都已如明镜一般。
马丁·拉斐尔斯博士在慕尼黑的办公室里,看着屏幕上陆时羡对自己“必须补充实验”要求的理性回应,那严肃的脸上非但没有不悦,反而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欣赏。
他低声自语,带着日耳曼学者特有的严谨口吻:“这种对计算范式的自信,以及对系统级洞察的执着……果然是他。那个总想看清现象背后规则的年轻人。”
他清楚地知道,要求一篇旨在提出新范式的开山之作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
陆时羡承诺将后续验证作为最优先事项,这已经满足了他对学术严谨性的底线要求。
他没有再坚持,只是在最终确认邮件中简洁地写道:“作者已对主要关切做出合理解释与适当修改。建议接受。”
而山中孝之教授在京都收到回复后,仔细阅读了陆时羡在讨论部分大幅拓展的关于“合成生物学元件”和“细胞编程”潜力的论述。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仿佛在与一位神交已久的同行隔空对话。
“能够如此迅速地把握住工作的外延价值,并清晰地阐述出来,这份远见,确实符合陆君的风格。”
喜欢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