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经没有立刻回应,他缓缓起身,在房间里踱着步。窗外的城市灯火在他凝重的面容上流转,映照出内心的波澜。这个构想无疑极其大胆,几乎是要重构中国高端装备的研发模式。
这是个宏大的构想,李焕。良久,他转过身来,语气沉凝,但你想过没有,这其中的协调难度会有多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各方诉求不同,步调不一,如何确保力往一处使?巨大的投入如果短期内不见成效,各方信心如何维持?这绝非简单的资金叠加,而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完全明白你的顾虑。李焕也站起身,与张汝经并肩而立,所以,这个联合体绝不能是松散的联盟,而必须是一个目标明确、利益深度绑定、管理高度专业的实体。
我的设想是,在这个联合体内设立一个高规格的专职指挥部,由你这样的行业泰斗领衔,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
“同时,我们必须制定清晰的阶段性技术目标——不追求一步登天,而是务实地从dUV等成熟制程设备入手, 通过一个个可量化、可验证的技术突破,积小胜为大胜,用实实在在的进展来凝聚人心、维系信心。
听完李焕这番深思熟虑的阐述,张汝经内心既激动又忧虑。李焕这种老成谋国的思路,确实为国内光刻机的研发指明了一条相对可行的道路。
他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构想的价值: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或许真能破解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
但即便如此,张汝经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路的艰难。这不仅仅涉及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协调众多部委、科研单位和企业,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这注定是一项需要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艰辛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更重要的是,李焕的声音将张汝经从沉思中拉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去年我国芯片进口总额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远超原油进口,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这个数字让张汝经的眉头锁得更紧。李焕继续深入剖析:这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完全足以支撑起我们国内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更为关键的核心不在经济账,而在国家安全账。一旦国外对我们实施高端芯片的全面封锁,而我们又没有成熟的自主产业作为支撑,这对我国工业化进程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焕的语气愈发凝重:未来的工业化,本质上是芯片和算力的竞争。从智能制造到国防安全,从人工智能到数字经济,哪一样离得开芯片?”
“我们必须让高层充分认识到发展自主芯片产业的极端迫切性和战略必要性。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
张汝经深深吸了一口气,李焕这番话句句敲在他的心坎上。这些年来,他何尝不是怀着同样的忧患意识,在半导体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你说到了问题的根本。张汝经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亲身经历过国外技术封锁的切肤之痛。但以往我们总是就技术谈技术,就产业谈产业,很少有人能够像你这样,把芯片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正因如此,李焕神情恳切地向前一步,我今天冒昧前来,是真心想请张博士你来牵这个头。你是国内芯片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业界德高望重。如果你亲自向高层建言,其分量和效果将大不相同。
张汝经沉吟片刻,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好,为了这个事业,我这把老骨头就再去一趟北京。
李焕闻言,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执意邀请张汝经牵头,看重的正是这位产业泰斗的威望和影响力。有他出面,高层必将更加重视。
这个做法虽有君子可欺以其方之嫌,但好在张汝经是真正的君子,胸怀产业报国之心,让李焕的想法得以实现。
不过,李焕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慎重,芯片全产业链的突破,远不止一个光刻机这么简单。即便有市场、有政策支持,我们也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突破。这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持续投入。
他的目光中带着深切的忧虑:我最担心的是,希望高层能够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容忍度,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产业规律必须得到尊重。
这番话背后,是李焕对事件的深刻警醒。他亲眼目睹过那个因为急功近利而导致的悲剧,深知若不能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容错机制,类似的教训还可能重演。
张汝经重重地点头,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刻满了岁月的教训:你说得对。我曾经见过太多因为急功近利而夭折的项目。芯片产业最忌讳的就是浮躁,它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
所以,李焕接过话头,在你去北京之前,我们可以先草拟一份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的考核指标。要让决策层明白,前三年甚至前五年可能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但这恰恰是最关键的基础积累期。
张汝经郑重的点了点头,我们就用最专业的方案、最务实的规划,去争取最持久的支持。这不仅是为了一个项目,更是要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尊重科学规律的新路。
“希望我们今天种下的这粒种子,十年后能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李焕一脸希冀的说道。
“我想一定会的,国内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只要做好协调,形成合力,总归是能突破的。”张汝经点头附和道。
喜欢重生之酒色财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之酒色财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