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基认真听完,思考了一下,提出了一个建议:“刘副大队长,郭支书,关于教师吃饭的问题,我有个想法。为了绝对保证教学楼的安全,最好避免在楼内生火做饭。我建议,在教学楼旁边,另外盖一个平房作为教职工食堂,实行集中用餐制度。这样既安全,也便于管理,还能减轻教师的生活负担。”
郭明雄听了,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当即表态:“这个想法不错!盖个食堂简单,我让基建队的吴克强队长派人去盖。郝主任,你们学校这边最好尽快画一张食堂的简易布局图出来,标明需要多大面积,厨房、餐厅怎么安排,交给吴克强,他好按图施工。”
郝利基马上答应:“好的,郭支书!我回去就召集老师们商量一下,最晚明天早上就把图纸画好交给吴队长。”
刘正茂补充道:“郝主任,还有一件事要跟你说明一下。目前大队的主要基建力量都投入在新村二期民居建设上,所以学校的大礼堂和标准的运动场项目,可能要稍微往后延一延。新学期开学后,学生的体育课暂时只能在教学楼旁边平整出来的那片黄土操场上进行。请务必给体育老师和各班班主任强调清楚,上课和活动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多加看护。”
郝利基表示充分理解:“刘副大队长,您放心,这个情况我们理解。大队的建设任务重,我们学校一定克服困难。我会反复跟老师们强调安全问题的,确保体育活动和课余活动安全有序。”
“谢谢郝主任理解。”刘正茂点点头,进入了下一个重要议题,“郝主任,您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接下来,大队要着手为新教学楼筹集和配备所有的教学设备。今天请您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希望您能牵头,为大队列出一份详尽的设备清单。大队将按照这份清单去努力筹措。”
郝利基问道:“是需要列出所有设备,还是只列当前必须的?”
刘正茂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请您组织老师们,尽量把所有能想到的、需要的设备都列出来!最好是分门别类,做得详细一些。比如:
* 家具类:学生的课桌椅、教室的黑板、老师的办公桌、文件柜、教师宿舍的床、衣柜等等。
* 仪器设备类: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的仪器(根据初中教学大纲初步配置),数学教学用的教具等。
* 体育器械类:篮球、排球、乒乓球台、单双杠、跳马垫子等等。
* 音乐设备类:脚踏风琴、手风琴、简单的打击乐器等。
* 办公设备类:油印机、订书机、文件柜等。
* 生活用品类:食堂的锅碗瓢盆、宿舍的清洁工具等。
* 书籍类:各科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以及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等。
我的想法是,动员各科老师都参与进来,把自己教学领域需要的物品想全、列细。大队争取按照你们提供的这份‘梦想清单’,尽可能地一次性把设备配齐,给老师和学生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环境!”
郝利基听完,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动。他原来在市教育局工作过,见过不少学校,但像樟木大队这样,一个农村大队办学,竟然有如此气魄和决心,愿意投入这么大力量一次性高标准配置教学设备的,他几乎是头一次遇到。就算是在城里,教育局给学校拨付设备经费,也往往是分批分量,很难一步到位。
他激动地站起来,连声说:“好!好!好!刘副大队长,郭支书,请大队放心!我回去立刻召集全体老师开会,就算晚上加班加点,也一定在明天早上把这份详细的清单列出来,交到您手上!这真是……真是太好了!” 他生怕这个机会溜走,恨不得马上回去开始工作。
送走了激动不已的郝利基,郭明雄回想起刚才刘正茂描述的那份庞杂的清单,不禁又为刘正茂捏了一把汗。他忍不住再次叮嘱:“刘知青,这清单上的东西可不少啊!你找社会募捐的压力太大了。还是那句话,尽力而为,能募捐到多少是多少,千万别硬扛。不够的,大队一起来想办法。”
刘正茂感激地笑了笑:“谢谢支书!我先去找我姐和她所在的江麓商店试试看。如果她们那边能支持大部分,当然最好。如果实在有困难,咱们再动用大队的资金补缺。总之,一定会把学校的事情办好!”
看看时间不早了,郭明雄说:“好了,今天忙了一天了,就先到这里吧。有什么事,明天再接着商量。下班吧!”
刘正茂和谷薇一起结伴回到了序伢子家。一进门,就看到袁洪钢、冯婷、李娟等人正围在一起吃桑葚,每个人的嘴唇和手指都染得乌紫乌紫的。
序伢子见谷薇和刘正茂回来,连忙指着桌上那个竹篮说:“正茂哥,谷薇姐,快尝尝!施大柱送来的桑葚,特别甜!给你们留了一半呢!”
刘正茂走过去一看,篮子里的桑葚果然少了一半,笑着说:“你们这群馋猫,动作真快!我还想着留点泡桑葚酒呢!”
袁洪钢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茂哥,放心!给你留了一半,够泡酒的了!”
正说着,门口传来刘子光的声音:“泡酒?泡什么好酒?有没有我的份啊?” 他这个“酒鬼”,对关于酒的消息格外敏感。
刘正茂笑道:“是你最爱的水果酒!用桑葚泡酒,听说味道不错。”
刘子光一听来了兴致,大手一挥,对序伢子说:“序伢子,明天你去咱们厂里的小酒坊,买上十斤最好的基酒回来!钱我出!多泡点,到时候大家一起尝尝!” 在喝酒这件事上,刘子光向来是既大方又积极。屋里的人都被他逗笑了,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晚饭过后,院子里照例开始分工收拾。李娟、李慧、冯婷和谷薇几位女知青默契地开始收拾碗筷,准备清洗。刘正茂、刘子光和序伢子则陪着老王在屋前空地上慢慢散步,闲聊消食。许二娃和王再进晚上还要赶工做木匠活,为新房打制家具,也早早去忙了。
今天有点特别,一行人刚走出序伢子家院子没多远,华潇春就从后面跟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劳动后的满足和些许想要“显摆”的神情,扬声喊道:“老王!正茂!你们别走那么快,先别散步了,跟我去屋后新开的那片菜地看看!我们今天可没闲着,搞来了不少好肥料,还抓紧时间平整出来两块地!明天就准备先撒上蕹菜籽,再把大蒜瓣和香葱头种下去!”
大家闻言,都笑着转身,跟着华潇春朝菜地的方向走去。刘正茂好奇地问:“妈,你这动作可真快!这才一下午工夫,肥料是从哪儿搞来的?”
序伢子抢着回答,语气里带着点干完活的得意:“茂哥,是我和华婶用土车子(独轮手推车)去大队养殖场拉来的!拉了两大箩筐呢!肥力可足了!不过量还是少了点,只够铺满两块地的。明天我们打算再去拉!”
刘正茂听了,关心地问:“你去拉肥料,跟养殖场的负责人吴克强打过招呼没有?别私自去拿,坏了规矩。” 他担心序伢子年轻莽撞,不懂人情世故。
序伢子连忙点头:“说过了!我跟吴叔讲了,他说没问题,让我们需要就去拉,反正养殖场那边肥料多的是!”
这时,袁洪钢插话道:“用土车子推太慢太费劲了!一次才推两箩筐。这样吧,明天我开小四轮拖拉机去!多准备几个大箩筐,一次能拉十筐回来!跑上一两趟,就够把这十块地都铺满了!效率高多了!”
华潇春听了,觉得这个主意好,但不想占公家便宜,便说:“用拖拉机那当然好,省力又快!不过,小袁啊,这拖拉机的油钱可不能让你出,得由我们家来付。”
袁洪钢摆摆手,不太在意地说:“华婶,您这就太见外了!就那么点路,烧不了多少油,没关系的……”
华潇春却坚持原则:“哎,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该算清楚的就得算清楚,不能让你为难。今天下午,蓝桂英和卿凤她们俩也过来帮忙平整土地了,还答应帮我找各种蔬菜种子。我还托她们帮忙打听,谁家有好的鸡崽、狗崽,抓几只回来养。这样院子里跑着鸡,门口趴着狗,才更像个过日子的家嘛!”
听到华潇春提到要养鸡,老王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他对刘正茂说:“正茂,你之前提议在饲料厂试养蚯蚓来做高蛋白饲料,这事我记得。我这两个月一直留意着,现在看来,试验应该是成功了!饲料厂那边,最开始只有一个蚯蚓饲养池,现在因为繁殖得快,已经扩建成五个池子了。负责这个项目的莫老师,还在养殖场专门做了对比实验。”
老王越说越起劲,详细解释道:“他选了两组数量、品种、日龄都差不多的小鸡。一组每天喂两次掺了蚯蚓粉的饲料,另一组就喂普通的饲料。结果发现,喂蚯蚓的那组小鸡,长得特别快,比普通组的长速快了差不多五成!照这个趋势,如果普通饲料养的鸡需要六到七个月才能长到出栏的标准重量,那喂蚯蚓的鸡,可能只需要四个月左右就行了!这可了不得!所以我觉着,这个蚯蚓养殖,值得在队里大力推广!”
刘正茂更关心生猪的养殖情况,问道:“王叔,这个结果确实喜人!那生猪那边做过类似的对比实验了吗?效果怎么样?”
老王摇摇头说:“莫老师提过,生猪的实验还没系统做。主要原因是现在蚯蚓的养殖规模还跟不上。猪的食量大,现有的蚯蚓产量,还不够给几头猪做长期对比试验的。他说要等蚯蚓的养殖规模再扩大几倍,能稳定供应了,才能给生猪做系统的营养对比。毕竟猪是大队更重要的经济来源,实验得更稳妥才行。”
刘正茂沉思了一下。他知道,蚯蚓养殖对很多社员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甚至有人会觉得恶心、不愿意碰。要想推广开来,最好有人先做出个成功的样板。于是,他对母亲华潇春说:“妈,既然蚯蚓养鸡效果这么好,咱们家带个头怎么样?明天让二娃舅去饲料厂的蚯蚓养殖池看看,学学人家是怎么砌池子、怎么管理的。回来就在咱家屋后也照样砌一个小的蚯蚓养殖池。咱们家先养起来,等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用动员,社员们自己就会跟着学了。”
华潇春一听要在家里养蚯蚓,心里本能地有些抗拒。想起那软乎乎、蠕动的样子,她皱起了眉头,不太情愿地问:“啊?在家里养那东西干什么?怪腻味人的……”
刘正茂耐心解释:“妈,您刚才不是还说要抓鸡崽来养吗?如果咱们自己养了蚯蚓,每天捞一点喂鸡,您养的鸡也能长得特别快!可能只要四个月就能长大下蛋或者出栏了。这既是为了咱们自己家,也是为了给队里做个榜样,起个带头作用。”
华潇春虽然心里不太乐意,但听儿子说得在理,而且是为了队里的大事,她这个当母亲的不能拖后腿。于是,她勉强答应道:“好吧……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试试。不过我可说好,那东西我看着发怵,管理什么的你得想办法。”
老王见状,笑着安慰华潇春:“老华,你别有顾虑。蚯蚓这东西其实挺好养,不费什么事。你就在池子里铺点烂树叶、碎草、还有择下来的烂菜叶,再掺上一点点发酵好的鸡粪,保持湿润就行。平时基本不用怎么管,它们自己就能繁殖得很快。到时候你要是实在不想弄,我来帮你照看!”
听老王这么一说,华潇春心里踏实了些,终于点头:“行吧!那就这么定。明天让序伢子带许二娃去饲料厂看样板,回来就找地方砌一个池子。”
安排完蚯蚓的事,华潇春又展望起菜园子,脸上露出了笑容:“等这十块菜地全都种上,各种菜都长起来,再过上二十来天,咱们自家吃的菜肯定就够了!”
老王笑着附和:“何止是够吃!照你这么上心,到时候肯定多得吃不完!”
刘子光在一旁出主意:“华婶,菜多了吃不完是好事啊!可以腌成咸菜、酸菜!早上喝稀饭、吃面条的时候,就着自家腌的小菜,那才香呢!”
华潇春越想越高兴,仿佛已经看到了满园青翠、鸡犬相闻的红火日子,连连点头:“好主意!好主意!就这么干!” 夕阳的余晖洒在众人身上,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踏实劳作的满足。
从菜地看完肥料和整理好的土地回来,众人在刘正茂的新房里又坐着喝了一会儿茶,聊了聊家常和接下来的农事安排,直到天色渐晚,才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住处休息。
第二天早上,大队部照例开了个简短的碰头会后,刘正茂给自己泡了杯浓茶,坐在办公室里,准备接待事先约好的两位客人——市邮政局的陈科长和公社派出所的指导员。
大队部的外间大办公室里,谷薇在做着自己的日常工作,整理文件、登记台账。刘正茂则利用等待的时间,拿出那个专用的笔记本,将脑海中新近回忆起的一些关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碎片,抓紧时间记录下来。这些零散的思绪,关乎政策动向、技术信息乃至市场机会,他必须及时捕捉、留存,以备将来参考。
出乎意料的是,最先到访的并非约好的客人,而是两位不速之客——江麓厂的后勤处长毛奇和姐姐刘阳云。
《花开春来晚》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花开春来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花开春来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