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王翦老将军不说,李斯跟嬴骜也都知道后续发生的事情。
在庄襄王死后,年幼的嬴政继位,朝廷局势变得复杂起来。世家看到新君年幼,又没有像宣太后那样强硬的人坐镇,心里都在算计着,蠢蠢欲动,想重新掌控朝政。
这时候,吕不韦以丞相的身份辅佐幼主,他知道世家是个大问题,一边加强宫廷守卫,确保嬴政的安全,一边广交忠直之士,在朝堂上与世家势力对抗。
吕不韦学宣太后和庄襄王的做法,不直接与世家硬碰硬,而是从侧面入手,大力推行新政,通过新政的利处慢慢削弱世家的影响力。
他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业,让秦国的经济越来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对朝廷的向心力大大增强。
对于那些依然顽固不化、想结党营私的世家,吕不韦也毫不手软,一旦掌握确凿证据,就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在这样强硬的手段和怀柔的政策下,世家势力虽然还有反复,但总体上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肆意妄为,秦国的朝堂在嬴政幼年时期,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为嬴政日后亲政,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不韦知道,要彻底稳固朝堂,光靠一时的手段远远不够,还需要从长远布局。他
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入朝为官。这一举措不仅为秦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充实了官僚体系,还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进一步赢得了民心。
在军事方面,吕不韦虽然不会领兵作战,但是有王翦老将军这个镇山之石 的人在,使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
就这样,嬴政的前期,有吕不韦跟王翦老将军的帮助,可以说,对朝堂的把控也 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虽然后来出现了嫪毐的事情,也有宗室跟世家参与其中,但是也是被顺利的平息,不仅如此,嬴政还乘机把王权握的更紧了。
王翦老将军又喝了口酒,叹了口气说道:“说实话,对于大秦这几百年来,不论发生了什么,都是有世家的身影在其中。或是直接参与,或是唆使人动手。不是不想铲除世家,但是。。。。。。”
“但是世家是铲除不尽的。”嬴骜接口说道,“旧的世家灭亡,就有新的世家成长。或者是因功而起,或是身居高位而扶持身边的人,从而形成新的世家。只是看个人的手段跟时间罢了。新的世家,必定受前两任君主的信任,至于后来的君主,就看世家是选择 了。”
0李斯跟王老将军听到嬴骜的话,都无声的叹了口气。
毕竟,不管怎么说,有着王翦老将军所在的王家,已经成了大秦新的世家了,只不过,王家忠于大秦,忠于每一任的大秦主君。这也是王家自昭襄王起,深受每一任大秦君主信任的关系。
至于李斯,可以说,在等自家老爹成了皇帝后,李斯所在的李家也是要成为大秦新的世家的。
毕竟,跟自家老爹联姻最多的,就是李斯了。
也正是因此,所以王翦老将军才没有继续说下去。世家存在本非大患,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其与王权的博弈关系。只要世家始终效忠君主,秉持国之大义,便可成为社稷支柱。
王翦心中清楚,关键不在消除世家,而在于如何驾驭与引导,使其力量为大一统所用。李斯亦深知,未来李家若成世家,必以法度自束,不越雷池一步,唯有如此,方能长保荣光,不负君恩。夜色深沉,烛火摇曳,殿内众人默然良久。
嬴骜缓步踱至窗前,望着咸阳城万点灯火,轻声道:“世家如树,根深则难拔,但若修其枝干,导其向阳,亦可成栋梁之材。”他转身凝视王翦与李斯,
“所以,我跟父王一样,其实并不惧世家存续,唯求其心归一,力为国用。”二人肃然顿首,可以说,嬴骜这句话就是已经表明了他跟王上的态度,那就是世家要有,但是。世家不可以越权。
因为有的东西,特别是政治这一块,世家的存在,就有他的道理。高度不一样,所看的角度也不一样。
诚如那句话:你不曾站在我的角度,又怎知我所见的江山全局。
世家掌资源,通人情,维系地方稳定,亦能助朝廷推行政令。然若私欲膨胀,结党营私,则必成国之祸患。故分寸在于君主能否执其枢机,制其权柄。
嬴骜之意,正在于此——容世家存续,但绝不允其干政乱法。唯有以法度约之,以信任导之,方能使上下同心,共赴大治。
李斯心里清楚,他日若李家显贵,亦当以此为训。世家兴衰,不在门第高下,而在守分与越矩之间。
嬴骜语毕,殿内复归寂静,唯余烛芯爆裂轻响。王翦抬眼望向自己这个年轻的学生,眸中掠过一丝欣慰。三代君王皆明此理,大秦根基方能愈固。
李斯垂首凝思,指尖轻叩案角,说道:“那么,我们现在对明面上动手的这几个世家怎么处置?”“王上说让你自行决定。你。。。。。。是何想法。”
听到李斯的问题。王翦老将军也扭头看向了嬴骜。王翦能猜的出来,嬴政让自己的儿子自己决定怎么处置这个事情的心思。
“对甘家跟杜家,以我大秦法律处置,至于背地里的那些人,既然敢动手,那就把手脚都断了吧。”
嬴骜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定,他缓步走回案前,执笔在纸张上写下“依法问罪”四字,墨迹沉厚,力透竹背。他抬眼看向二人,“甘、杜二家触法在明,按律查办,昭示天下;幕后之人,暗通叛逆,不必留情。”
烛光映照下,他的面容冷峻如铁,“但凡涉事者,族不赦、官不庇,务必一网打尽。”王翦微微颔首,李斯一脸肃立,他们都知道,只要此令一出,咸阳风雨将至。然法立则信立,乱止则国安,此亦正是大秦之基不可动摇的根本所在。
次日清晨,咸阳城门大开,禁军铁骑分三路疾驰而出。甘家府邸外,旌旗猎猎,廷尉府官吏手持诏令高声宣读:“甘氏结党营私、私铸钱币、勾结杀手刺杀诸公子公主,按律当诛九族!”
话音未落,府内哭喊声骤起,数百名甲士破门而入。与此同时,杜家祠堂内,杜氏族长正跪在列祖列宗牌位前,忽闻外面刀兵相交之声,待要起身查看,已被冲进来的甲士按倒在地。
而在咸阳城阴暗的角落里,那些曾与甘、杜二家暗通款曲的世家代表们,此刻皆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他们深知,嬴政的雷霆手段不仅针对甘、杜二家,更是对所有心怀不轨者的严厉警告。
随着嬴政的一道道诏令下达,咸阳城内风声鹤唳,百姓们皆闭门不出,生怕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波及。而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世家,此刻也纷纷收敛了锋芒,不敢再有丝毫异动。
夜雨如注,洒在咸阳宫檐上,汇成细流沿瓦当滴落。嬴骜立于廊下,凝望着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青石阶,指尖轻抚廊柱上的裂痕。
“王上怎么能这么做,就这样,让咸阳城风声鹤唳的。这就不是仁君所为。老夫一定要去跟王上理论。”
淳于越拍着案几一脸愤怒的对自己周围的学生说道。老师慎言!那话可是诛心之言!学生们纷纷跪地劝阻,生怕这话传出去招来灭门之祸。
淳于越却昂首冷笑:“老夫读圣贤书,行正道事,何惧一死!”
听到这话,周围的学生都一脸的惨白,说实话,这次他们见识到了嬴政的雷霆手段,才真正明白法家之治的冷酷与决绝。昔日孔孟所倡仁政,在铁律面前如薄冰般碎裂。
他们以为读书明理可抗刀兵,却不知时移世易,天下已非礼乐所能维系。
可惜,这群儒家之人,还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真正的那些有思想有能力的,不是跳出儒家这个巨大的天坑,就是已经避世不出了。否则儒家也不会让淳于越这种人,成了儒家现在的领袖了。
“老师,虽然是如此,可是,甘家跟杜家下手也确实有点狠,毕竟他们都勾结刺客杀手刺杀秦王的子嗣了,这要是。。。。。。。”
淳于越的一个学生话未说完,便被淳于越厉声打断:“住口!仁者爱人,岂能因一己之怒而屠戮九族!嬴政此举,分明是借题发挥,以暴制暴,何来天理人伦!更何况,诸位公子跟公主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吗。何至于如此?如果是主使者受死这都没什么,但是,为什么那群稚子都要处死?稚子何辜?我纵死,亦要直谏于朝堂!”言罢,他拂袖而起,离开了前厅。
留下一地烛影摇曳,学生面面相觑,无人敢语。他们望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心中既敬且惧。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