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皇太后娄昭君去世后,皇帝高湛彻底放飞自我,一连串倒行逆施,让北齐朝野瞠目结舌。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研究过来自北齐的情报后,感觉伐齐的大好时机到了。
宇文护派人去建康找陈顼,打探陈国皇帝对伐齐有没兴趣。
在宇文护看来,北齐对南陈的建立,从头至尾是打压态度,还几次派军队攻伐陈家军。
而北周不但没有针对陈军,还在关键时刻进攻王琳的老巢江夏城,算是曲线帮助过陈国。
再说了,北周还先后礼送前太子陈昌、后皇弟陈顼回国。
若要在北周、北齐之间选边站队,南陈怎么说都应该选北周。
而陈顼反馈的回复是:南陈皇帝陈蒨多谢宇文大冢宰的心意;南陈目前专心致志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对伐齐之役,南陈无意加入;南陈绝不会趁宇文大冢宰伐齐时对北周不利。
对南陈的答复及承诺,宇文护还是满意的。
宇文护也料到是这个结果。
他派人出使突厥,去游说突厥可汗阿使那俟斤,动员他与自己一同出兵伐齐。
俟斤是突厥首位可汗土门的次子,也是第三位可汗。
土门可汗在553年去世后,土门可汗长子阿使那科罗继位。
但科罗时运不佳,于同年英年早逝。
土门次子俟斤继承汗位。
俟斤自称木杆可汗。正是他率大军踏平柔然王庭,覆灭了柔然国。
俟斤灭了柔然后,随即遭到高洋率领的鲜卑百战铁骑攻击。
俟斤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臣服于对方,年年向北齐纳贡。
现在,俟斤心目中的“英雄天子”高洋已死去几年。
宇文护的邀请,让俟斤心底深埋的那颗复仇种子立即激活。
他非常干脆答应了宇文护的提议。
得到俟斤可汗肯定答复,宇文护立即着手制定作战计划。
他这次决定还是用老将杨忠和达奚武对付北齐,因为二人有经验。
上次二人一起对付北齐是558年,当时北齐皇帝还是高洋。
那次,高洋找借口对七弟、录尚书事高涣动手。高涣斩杀了前来传唤自己的都督破六韩伯昇,开始逃亡。
有人向高洋举报,高涣可能去找妹夫司马消难。
司马消难是司马子如长子。
神武帝高欢很欣赏他,便将东海公主高那耶嫁给他,授其驸马都尉、黄门侍郎,任命他担任北豫州刺史,镇守虎牢关。
东海公主比七哥高涣小一岁,自幼一起玩耍,兄妹俩感情很好。
高欢曾让司马子如做过高涣老师。
高涣知书守礼,对司马子如一直执弟子礼。。
因此,东海公主出嫁后,与驸马司马消难一道,和高涣比较亲近,来往颇多。
高涣亡命天涯,真有可能是去投靠妹妹高那耶和妹夫司马消难。
高涣那时确实打算去虎牢城找妹妹、妹夫。
但还没到那里,在济州关卡身份暴露、被逮捕。
后来,高涣与三哥高浚一起,被高洋活活烧死。
高洋逮到了高涣,却并未就此罢休。
因为有人告密说:高涣的计划是与司马消难会合后、起兵反叛。
高洋便派兵去捉拿司马消难。
二十多年前,因为世子高澄调戏自己老婆李昌仪,北豫州刺史高慎(仲密)便率虎牢城背叛东魏、投降西魏,从而引发邙山之战。
而今,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被皇帝高洋逼迫,也作出相同决定。
司马消难派人去长安,联络确定了投降事宜。
宇文护那时刚刚成为大冢宰不久,急需建立功业、提升自己声望,巩固地位。
何况准备来投的人物,身份地位份量极重,准备献出的城池是非常关键的军事要塞?
宇文护便派出柱国达奚武、大将军杨忠这样超高规格的组合,率5000精骑兵去虎牢城关接应司马消难。
达奚武、杨忠日夜兼程赶到虎牢附近时,却见不到约好的接头人。
达奚武心生怀疑,下令后撤。
杨忠却认为:如果出了意外,则退死进生。只有攻进虎牢城才有活路。
达奚武不同意贸然前行进攻。
达奚武是主将,杨忠无奈,于是请求率1000骑兵前往虎牢城探路,达奚武原地等待或后撤。
达奚武觉得如此最好。
两人都知道,如果有意外,杨忠的1000骑兵根本等于是送死。
万幸,只是司马消难的斥候出了意外,没遇到北周军。
司马消难没改主意。高洋的军队也还没到。
杨忠顺利进入虎牢城,并派人接应达奚武也进了城。
宇文护交代过达奚武、杨忠:北周还没作好与北齐展开旷世大战的准备,接到司马消难后立即撤出、退回关中。
达奚武下令:在虎牢城及周边大肆扫荡一圈,迅速西撤。
之后,达奚武率2000骑兵,与司马消难的人马一道,在前撤走。
杨忠领3000骑兵断后。
当时,北齐虎牢东城守将伏进远率2000甲士,尾随杨忠的队伍。
高洋派出的2万人马与伏进远会合后,北齐军加快速度追击北周军。
过了洛水,杨忠下令军士们就地散开、排阵,准备迎战敌军。
北齐军隔着洛水,见到北周骑兵如此从容,不敢渡河。
杨忠的骑兵与北齐军对峙一个白天。
夜里,估计达奚武、司马消难的队伍应该到了安全距离,杨忠命令悄悄撤退。
最后,接应司马消难的队伍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因为扫荡城池、村落,收获巨大。
宇文护本来对杨忠不熟,经过那次行动,达奚武向宇文护隆重推荐了杨忠,宇文护便升杨忠为柱国大将军。
杨忠由此成为北周第一阶梯的军事统帅,开启属于杨家的传奇时代。
这次伐齐,宇文护决定兵分两路:北路军北上与突厥人会合,由漠北入并州;南路军由河东入晋州,攻打白马城(平阳)。
两军的最后目标是北齐军事中心晋阳(太原)。
当时,北齐并州刺史是段韶,晋州刺史是斛律光,两人手下布置在晋阳附近的精锐部队,加起来超过10万。
侯莫陈崇等老将都认为:杨忠至少也要带10万大军,才能对付段韶、斛律光。
面对朝中老将们的建议,杨忠轻轻摇头,表达感谢后表示:段韶、斛律光,竖子也,不足为虑。吾只需一万精骑足矣。
宇文护后来单独与杨忠确定兵力数量,杨忠才道出实情:漠北苦寒之地与中原大不一样,10万中原军入漠北,单是粮草数量和后勤人员搭配,就需天文数字的开销;带一万精骑和足够后勤补给作为先锋,以突厥兵为中军主力。决战时让利给突厥人,那样更合算。
宇文护想想确实是这么个理,于是同意了杨忠方案。
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幸好遇见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