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首页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水浒话事人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铁甲轰鸣内大唐第一庄电影世界的雇佣兵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不宋极道战尊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绛色大宋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文阅读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txt下载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十三章 李密白马盟三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暮色四合,领下即日改撤退为整军备战的军令后,裴仁基、孟让、徐世绩等将与郑颋、贾润甫、张亮等臣鱼贯退出,沉重的脚步声在青石廊道间回响,惊起了檐下栖息的寒鸦。

却有两人,在出了郡府后,不约而同地停住脚步。

正是王伯当、祖君彦。

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未尽的忧虑。待诸人散去,他们转身折返府内堂中。

李密正伏案疾书,给洛口仓城的房彦藻撰写军令。

刚点起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日渐清瘦的面庞。见二人回来,他并无讶色,只以笔锋示意他们稍坐。待最后一笔落下,他搁下毛笔,抬头说道:“祖公、伯当,去而复返,必为军事”

两人起身行礼,齐声应是。

王伯当率先开口,说道:“明公明鉴,臣愚见,决战虽不可避免,然我军新败之余,士气可虑。当务之急,须先振作士气。”

李密目光微动,问道:“伯当有何良策”

王伯当便提出数条,说道:“明公,臣以为,其一,可借‘桃李子’之谶与‘王者不死’之说,宣扬天意在魏;其二,尽出军资钱粮,以犒军士;其三,明公当亲巡诸营,抚慰将士。”

这几条都是务实之策。

李密沉吟片刻,一一采纳,说道:“伯当所提,与我所思暗合,便依此办理。另可再散布洛阳援军不日将至的消息,安定人心;及与诸将盟誓,以示同生共死之志,壮我三军声势。”

议定士气之事。

祖君彦整了整衣冠,神色凝重,说道:“明公,士气固需鼓舞,然尚有二患,尤甚於此。”

“公请言之。”

“其一,乃徐世绩。”祖君彦往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但字字清晰,说道,“其姊为李善道妃嫔,其父、兄弟皆在河北。虽其素日恭顺,然此存亡之秋,我军困蹙之际,臣斗胆敢冒死言之,却不得不防其与李善道暗通款曲,或竟临阵倒戈。若如是,则我军大势去矣!”

李密端茶的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暗芒。

祖君彦此虑,他实际上也早考虑到了。

只是如今管城兵马,除掉留在开封、驻在酸枣、阳武、原武等地的诸部之外,如前所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管城本有之驻军和郑颋带到管城的兵马,这部分兵马,现约万人;一个是李密的内军精锐,经过秦琼的汝水之败、程咬金部在开封、雍丘等战中的损失,总计损失了一两千骠骑,现也是万人上下;一个是裴仁基的旧部,再一个是孟让部,这两部兵马原本合计两三万,而在太康、汝水两败之后,兵力大损,方下合在一起,也才万余人;再一个,即王伯当带来围攻雍丘的兵马,这部分兵马现存者较多,还有两三万人,不过大部分都已被留在开封、或者增援酸枣、阳武、原武,保护管城的外围了,随着王伯当在管城者,反而是诸部兵马中最少的,才四五千;此外,就是徐世绩部了,现有万余人。

也就是说,徐世绩部本来在管城的诸部中,只占了少数,现今却已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了。

并且,不但兵力不可忽视,其精锐之程度,更不可忽视。

瓦岗之旧部是最早跟从李密起兵的部队,历次大战,无有不与,不论凝聚力、抑或战斗力,都是仅次李密内军、裴仁基余部,比孟让、王伯当等部,都还要能战。

故此,李密虽然心中赞成祖君彦提的这个隐患,可他眼下却实是无有处置之措。

便放下茶碗,他抚须不语。

见李密沉默,祖君彦提手一劈,说道:“明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如……”他眼中厉光一闪,狠声说道,“就召他入府,伏以甲士,先除之,以绝后患!”

李密尚未说话,王伯当大惊失色,骇然说道:“这怎么能行!”

他才落座,仓急起身,险些将案几撞翻,他急声与李密说道,“明公,懋功向来忠谨,凡明公之令,无不相从。与李善道决管城战之议,亦是他首倡。其姊虽为李善道嫔妃,父兄虽陷河北,然懋功从未有一封私信往来,其心可鉴!况其累立战功,为明公之股肱大将也。适方正言鼓舞士气,今若无故诛杀大将,军心如何能安岂不反而更坏士气又其部万余精锐,不畏生乱乎一旦生乱,祸起萧墙,何以再御外敌内恐生乱,外损明公义名,万万不可!”

祖君彦说道:“今不先除之,若其临阵倒戈,危害更胜其部生乱。”

王伯当伏拜,以首顿地,说道:“明公,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懋功绝不负明公!”

李密看着王伯当急切的模样,又瞥了眼祖君彦紧绷的脸,终是起身扶起王伯当,说道:“伯当言重了,懋功忠义,我岂不知”转向祖君彦,“祖公此虑过矣,此事休要再提。”

祖君彦无奈,只得按下杀心,陈说第二忧,说道:“明公,日前王当仁驰援偃师之时,单雄信在城中不出,坐视王当仁覆灭,也须虑其是否已生异心。若他献城而降,则黄君汉、赵君德便无后顾之忧,即可全力进逼洛口。单雄信乃我军大将,若效裴行俨故伎,再亲至城外招降,仓城诸部不免摇动,加之明公被隔断在管城,形势危蹙,只怕……,只怕仓城就危险了!”

客观地说,祖君彦的这个担忧,和对徐世绩的担忧一样,也是有道理的。

特别单雄信坐视驰援他的王当仁战败,不出城反击,确实是令人起疑。

可也同他对徐世绩的担忧相同,他的这个担忧也是无解。就算有此忧虑,李密又能怎么办他鞭长莫及,既现在回不到兴洛仓城,也见不到更远在偃师,被汉军围逼的单雄信!

李密因此默然了一会儿,问王伯当,说道:“伯当,祖公此忧,你是何意”

王伯当肯为徐世绩打包票,对单雄信,却不敢了。

他迟疑了下,说道:“明公,雄信若欲降,早可降矣,何必待至今日不救王当仁,或因其不知敌情,恐中黄君汉埋伏。其虽败於河阳,合偃师本有之驻军,现拥守卒五千余,守城足矣。臣以为,偃师方面,不必多虑。只要我军在管城击败李善道,偃师之围,自然可解。”

李密微微颔首,未置可否。

祖君彦说道:“可是明公,若管城未战而单雄信已献偃师,汉贼兵逼仓城,怎生是好”

“祖公,我正欲上表洛阳,请朝廷出兵相助。”李密说道,“不需直抵洛口,只需至偃师城外,与偃师守军遥相呼应,雄信当即能稳定军心,断无降理。”

“洛阳出兵明公,洛阳谁人可出兵王世充乎其人狼子野心,安肯真心助我”

李密说道:“我会恳请朝廷,劳段达等出兵。”

“明公,就算洛阳纵肯允明公此请,臣敢断言,王世充亦会从中作梗。”

李密又沉默了会儿,叹道:“事势至此,虽知其难,亦不得不试。……祖公,这道表章,便劳你执笔。措辞务求恳切,陈明若我军败亡,东都唇亡齿寒,此非独为我李密一人之利害也。”

仍是这句话,祖君彦没有军略之长,能看出问题,但无解决良方。

见李密决意已定,他只有领命,就展纸研墨,凝神片刻,便挥毫疾书。笔下文字恳切沉痛,将管城危局与东都存亡利害剖析得淋漓尽致,又申明若是坐观李密败亡,则天下事去矣,恳请朝廷速遣段达等领兵来援。写毕,他捧着,呈与李密。

李密览罢,钤上印信,连同刚给房彦藻写就的军令,即命快马潜行,送往洛阳、洛口。

决战就在眼前了,很多军务要忙,王伯当是李密帐下的头号大将,祖君彦现肩负了半个房彦藻之任,该与李密说的,都已经说完,两人不再多留,就告退离去,各去做自己分内的事。

待二人退下,李密独坐堂上。

望得堂外,暮色已深。

烛火昏黄,将他映在墙壁上的孤独的身影拉得细长。

他悄然静坐了稍顷,起身出堂,沿着廊庑缓步而行,直至后院一座三层阁楼。

拾级而上,李密凭栏而立。晚风带着寒意,吹动他的胡须。虽当壮年,前些时日,婢女为他挽髻时,却已惊见几根银丝掺杂其间。摘下了幞头,他任由风吹,俯瞰城中,城内屋舍鳞次栉比,街上人影稀疏。越过不远的城墙,可见城外连营如云,蔽野的旌旗在暮色中低垂,——这是他麾下的各部兵马。更远处,丘陵点点,河流如带,暮霭沉沉,天地苍茫。

这景色,他并非初见。

恍惚间,时光倒流。当年他还是杨玄感帐下的谋主,自长安不远千里,投奔而至。杨玄感是在黎阳起的兵,从起军中,自汲郡渡河,倒与李善道渡河东来的路线一般无二,亦是先到的白马,随之,出白马,过东郡,穿荥阳,直指洛阳!途经此城时,百姓箪食壶浆,夹道观望,视他们如解民倒悬的义师,从投者如市。彼时他意气飞扬,以为天下可图!

岂料只一个多月,杨玄感即兵败身死,他也为隋军所擒。

后来用计脱囚,流落江湖,几经生死,逃亡期间,他又曾经路过管城,但他不敢露面,只能夜行荒野,此时河山依旧,却已非昔年风光,曾经的雄心壮志,似乎都化作了泡影。

“然而王者不死……”忆及至此,他低声自语。

是啊,他终究没有沉沦。从瓦岗寨到兴洛仓,从流寇到魏公,他李密的名字再次震动天下!

如今三度面对这片山河,他的心境,细细究之,当然与第一次时不同,与第二次时更不同。於今他虽困在此,兵马尚强,境遇已远非逃亡时可比,而至於当前所临的危局,尽管似是更甚於杨玄感兵败之际,可是,又如何呢起落至今,早是多少的绝境,他没有历经而他又何时不曾於绝境中重生危局愈重,大丈夫当其志愈坚!他再次低声自语:“王者不死!”

暮深夜至,城中灯火次第亮起,与天际疏星交相辉映。萧瑟寒风吹动他的衣襟,猎猎作响。他凝望着这片三度见证他起伏荣辱的土地,眼中疲虑渐褪,取而代之的是燃起不屈的锋芒。

“成败在此一举。”他握紧冰凉的栏杆,“李善道,纵使你暂占上风,我李密亦决不轻言退让!”

昔日辅佐杨玄感,是为人作嫁;今朝高举义旗,是为自己开创江山!

王者不死,既然上天让他的名姓应合谶纬,既然他屡经大难而不死,那么这一次,他也定能绝处逢生!若天意真有垂青,又何必惧李善道一时之盛

夜风渐烈,星子一颗颗探出头,缀在墨色的天幕上。

城外连营中,也次第燃起篝火,连缀如练,映得初夜的天际微红。

这火光,仿佛他心中不肯熄灭的野火。

“请李玄英先生来见。”他吩咐从吏说道。

他要用这位以解谶闻名的名道,为他的“天意垂青”再添几分佐证,他要借这“天意”,为自己的霸业、为三军、为决战李善道,再添一把火。

……

次日,罗士信引兵出营,开向虎牢,且不多提。

只说几道流言,只一夜过去,便在城外连营中不胫而走,蔓延传开。

有士卒信誓旦旦地说,昨夜亲眼见有仙人乘鹤而过,紫气东来,正是真龙将兴之兆。

有说有仙人夜观天象,帝星摇曳於紫微垣,主李善道气数将尽,真主当兴於管城。

有传言杨玄感败后,李密虽为隋军俘虏,然竟得生逃,此后辗转江湖,屡遭围捕,历经困厄,却总能化险为夷;如今坐拥百万之众,称雄中原,正是王者不死的明证。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这道谶语也再次在军中流传。

又有消息灵通者透露,说的有鼻子有眼,传称洛阳已发精兵十万,由陈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纳言段达等率领,不日即可抵达管城,与魏公合兵,共击汉军。

流言如风,无孔不入,吹遍连营。

李密闻报后,顺势而为,召聚王伯当等将领,将与王伯当议定的“尽出军资钱粮,以犒军士”等决定,颁行下去,大开府库,重赏诸将,犒赏三军。

接着,在诸将陪从下,他亲自巡视各营,所到之处,必驻足与士卒交谈,询问疾苦,与低级军校共饮一碗薄酒,拍着士卒的肩膀温言勉励,慷慨承诺此战胜后,必不吝更多的赏赐。

借着流言之势,这番举动效果显着,军中低迷之气为之一振。

三日后,罗士信的军报送达:房彦藻因受黄君汉、赵君德部牵制,不敢分兵相助。罗士信以数千兵力强攻虎牢两日,损兵折将,却未能接近关墙一步,请求下一步指示。

最后一线侥幸破灭。李密不再犹豫,便令罗士信回师,同时传檄开封、酸枣、阳武等地驻兵,调其精锐,俱来管城,他要集中所有力量,与李善道决一死战!

城外,一座三丈高台已经筑成。

就在这天下午,李密身着戎装,登台誓师。

台上“魏”字大纛飒飒,王伯当、孟让、裴仁基、徐世绩等大将俱着甲胄,仗剑从立於侧。

台下甲士如林,汇聚而来的数万将士,环绕高台,步卒列以上百个方阵,刀矛耀日,骑士牵马挟槊,如片片黑云密集,程咬金等诸将各立本军前。旌旗招展,鼓角相闻,天地为之低昂。

步卒也好、骑士也罢,一张张面孔带着紧张、期盼,还有对未知命运的惶惑。

命人牵来白马,李密亲执利刃,一刀斩下马首,热血喷溅在祭坛之上。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李密举刀向天,声如洪钟,“我李密起兵,本为解民倒悬,廓清寰宇!今李善道恃强来犯,我三军将士,当同心戮力,誓死与战!天意在魏,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三军雷动,万岁之声震天撼地,回荡在原野之上。

连日来的压抑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士气为之陡涨。

……

两日后。

魏公三年,汉王二年,正月二十九日。

汉使自白马来,呈上李善道的“礼物”。

木匣开启,正是月前李密赠去的这套妇人衣裙。

附书一纸,字迹刚劲,为李善道亲笔。

上写:“公之巾帼,今还与公。二月初一,吾兵南下。初三,取酸枣;初五,取阳武;至迟初十,兵临管城之下,与公会猎於野。既克,望公着此衣裙,为吾帐前歌舞,善道何吝美酒!”

李密手持这轻薄的衣裙,视之良久,忽而放声大笑。

二月初一,汉军如期南下。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比蒙传奇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别笑哥抓鬼呢娇妻入怀:恶魔总裁来自阴间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重生年代不做贤妻无上炼体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神道丹尊征天战途战龙归来林北侯门福妻追你没商量将明战皇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斗战魔帝开局操作蝙蝠侠总裁前妻很抢手娶个村官大小姐
经典收藏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支点爱妃,本王俯首称臣医品狂妃史上最囧的穿越:腐女皇妃墓园崛起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我在大明得长生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不宋重生之傲仕三国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汉末大混子华夏鼎世
最近更新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大楚武信君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道藏辑要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明朝的名义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衣冠谋冢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冰临谷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玉符传奇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穿越之原始之路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赵子曰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txt下载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