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最终定稿在了三十七页。
当赵承平敲下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时,他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那口气,仿佛抽走了他身体里积攒了数月的所有疲惫、焦虑和压力。
他没有立刻点击“发送”按钮。
而是启动了打印机,将这份凝聚了他和整个团队无数心血的报告,一页一页地,郑重地打印了出来。
温热的纸张,带着墨香,从打印机里缓缓吐出。他拿起这份还带着温度的报告,开始了他最后的、也是最严苛的“阅兵”。
第一遍,他以“侦查员”的视角审阅。
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对案情一无所知的人,去阅读这份报告。他重点检查的是,案件的逻辑线是否清晰?证据链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任何矛盾或模糊之处?他甚至会刻意去寻找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去推敲其背后的合理性。
第二遍,他以“检察官”的视角审阅。
这一次,他关注的焦点,全部放在了法律条文的引用和罪名的定性上。李沉的行为,构成了哪几项罪名?受贿罪的金额是如何计算的?滥用职权罪造成了多大的国家损失?每一个罪名的指控,是否都有两项以上的、相互印证的证据作为支撑?他必须确保,这份报告,到了检察官手里,能够直接转化为一份措辞严谨、无可辩驳的《起诉书》。
第三遍,他以“辩护律师”的视角审阅。
这是最艰难的一次审阅。他强迫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用最挑剔、最刻薄的眼光,去攻击自己亲手写下的每一个字。他会去质疑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证人的证言是否存在被诱导的可能?审讯过程是否存在程序上的瑕疵?他像一个疯狂的“找茬”者,试图找出这份报告中哪怕最微小的一个“蚁穴”,然后,再亲手将它堵上。
三遍审阅下来,天,已经蒙蒙亮了。
赵承平在报告的末尾,加上了几个附件的索引,然后,在那份纸质版的封面上,一笔一划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签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
那是一个承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庄严承诺。
他打开内部协同系统,找到报告上传的通道,将电子版的文档,稳稳地拖拽了进去。然后,他移动鼠标,点击了那个他期盼了无数个日夜的“提交”按钮。
随着鼠标“咔哒”一声轻响,屏幕上弹出了“提交成功”的提示框。
赵承平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他的战争,在这一刻,才算真正地、彻底地结束了。
提交报告后,赵承平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排山倒海般的疲惫感,瞬间将他吞没。那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一种精神和意志在燃烧到极致后,陡然松弛下来的虚脱。
他跟领导请了半天假。领导看着他那张几乎瘦到凹陷的脸,和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批了一整天:“回去好好睡一觉,什么都别想。你小子,是该好好歇歇了。”
回家的路上,赵承平甚至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开的车。他的大脑,仿佛进入了一种自动驾驶模式。他只记得,当他用钥匙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妻子冲上来,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瞬间就红了。
他没有力气说太多话,只是对妻子笑了笑,说:“我回来了,让我睡会儿。”
然后,他走进卧室,没有洗漱,没有换衣服,甚至没有脱鞋,就那么直挺挺地,倒在了床上。
几乎是在头沾到枕头的那一秒,他就坠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深沉的黑暗之中。
这一觉,是他有生以来,睡得最沉、最香的一觉。
没有梦。
没有那些纷乱的案情,没有李沉狡猾的嘴脸,没有工地上的断壁残垣,也没有审讯室里刺眼的灯光。他的潜意识,仿佛被彻底清空、格式化了。那根紧绷了数月的弦,终于彻底地松了下来。他的身体,在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着一场彻底的自我修复和疗愈。
他睡了整整十二个小时,醒来时天都快黑了。
他起床洗了个热水澡,拧开花洒,温热的水流从头顶倾泻而下,瞬间包裹了他整个身体。那水流,比他想象中要滚烫一些,带着微微的刺痛感,却也因此,让他那因深度睡眠而依旧有些迟钝的神经,彻底苏醒了过来。
他闭上眼睛,任由水流冲刷着他的脸颊、他的胸膛、他的背脊。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清洗。这,更像是一场庄严的、为自己举行的告别仪式。
他仿佛能感觉到,那股热水,正在冲刷掉附着在他身上的、属于那个案件的一切印记。
它冲走了积攒了数月的、挥之不去的疲惫。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倦意,让他在过去的每一个深夜,都感觉自己像一节被榨干了所有电量的电池。
它冲走了弥漫在他身上的、属于办公室的独特气味。那是劣质速溶咖啡的焦苦味、无数根香烟燃烧后留下的尼古丁味、以及成堆的卷宗纸张散发出的、陈旧的油墨味。这些气味,曾是他的战袍,而此刻,他需要将它们彻底剥离。
它甚至,冲走了那些无形的、更为沉重的东西。比如,审讯室里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比如,面对狡猾的李沉时那种高度紧绷的对峙感,再比如,那些在深夜里反复折磨他的、关于人性幽暗的思考。
他拿起香皂,在身上用力地搓揉着,丰富的泡沫将他包裹。他闻到的,不再是案件的腐朽气息,而是家里那块普通香皂散发出的、清新的柠檬香气。这气味,简单、干净,充满了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当他最后用清水冲净泡沫,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张虽然依旧消瘦、眼窝深陷,但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澈与平和的脸。他知道,那个在刀锋上行走了数月的“赵队”,已经被他暂时地“洗”掉了。
从浴室出来,他没有立刻穿上干净的衣服。而是将过去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所有脏衣服——那些沾着汗渍的衬衫、被咖啡溅到的t恤、在档案室里沾满灰尘的裤子——全部抱了起来,毫不油豫地、一股脑地扔进了轰隆作响的洗衣机里。
他看着那些衣物在滚筒里翻滚、搅动、被泡沫包裹,就如同他过去几个月混乱而紧张的生活。而他相信,一个小时后,当洗衣机停止转动,他将迎回的,是一堆洁净如新的、带着阳光味道的衣物。
这也是一个仪式。一个将过去彻底打包、清洗、然后翻开新篇章的仪式。
穿上一件干净的t恤和宽松的家居裤,赵承平感觉自己仿佛重获新生。胃里传来的空虚感,提醒着他,那台高速运转了太久的身体机器,亟需补充一些高质量的“燃料”。
他拿起购物袋,走下了楼。
傍晚的社区,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下了班的邻居们三三两两地走着,孩子们在楼下的空地上追逐嬉戏,发出银铃般的笑声。空气中,飘散着各家厨房里传出的、不同的饭菜香味。
这一切,都是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景象。但在赵承平的眼中,此刻却显得如此的珍贵和美好。他贪婪地呼吸着这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空气,感觉自己那颗悬了太久的心,终于稳稳地,落回了地面。
他走进了楼下那家灯火通明的超市。
超市里,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生鲜区的蔬菜,娇艳欲滴,带着清晨的露水;肉铺的师傅,正手起刀落地分割着新鲜的排骨;熟食区的窗口,飘出诱人的卤味香气。
他推着购物车,慢慢地、悠闲地,在货架之间穿行。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快速做出判断、果断下达命令的指挥官。此刻,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为晚餐发愁的丈夫。
他走到蔬菜区,拿起一个西红柿,放在手心掂了掂,又轻轻地捏了捏它的硬度,凑到鼻子前闻了闻那股独有的、带着阳光味道的清香。然后,他又挑了几个饱满的、还带着泥土芬芳的鸡蛋。
他甚至饶有兴致地,在调味品区停留了很久。他仔细地比较着不同品牌的生抽和老抽,思考着哪一种,能让他的那碗面,味道更加醇厚。
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正耐心地哄着购物车里哭闹的孩子;看到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在为晚上是吃鱼还是吃肉而小声地“争论”;看到一个刚下班的年轻人,戴着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心不在焉地往购物篮里扔着速冻水饺。
这就是他誓死守护的“人间”。
不是宏大的口号,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由这些最具体、最生动、最鲜活的日常所构成的、温暖的世界。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工作的意义,从未如此清晰和具象。
回到家,赵承平系上了那条有些日子没用过的围裙,走进了厨房。
厨房,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治愈力的地方。在这里,通过简单的食材和自己的双手,就能将最原始的饥饿感,升华为一种温暖的幸福感。
他熟练地洗菜、切菜。当锋利的刀刃与案板接触时,发出“笃笃笃”的、富有节奏感的声音。这声音,不像在办公室里敲击键盘那般充满了战斗的意味,而是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家的韵律。
他点火,倒油。听着锅里那“滋啦”一声,看着切好的葱花和蒜末在热油中爆出诱人的香气,他整个人的身心,都彻底地放松了下来。
他做的,是最简单的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但在他看来,这碗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哲学。西红柿的酸甜,象征着生活中的起伏;鸡蛋的嫩滑,代表着平淡中的温柔;而那一把劲道的面条,则是贯穿始终的、坚韧不拔的生活本身。
当他端着那碗热气腾腾、红黄绿相间的面,坐到餐桌前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那混合了番茄、鸡蛋和葱油的香气。
然后,他夹起一大筷子面条,送入口中。
那一瞬间,他的味蕾,仿佛被瞬间激活了。
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极致的美味。它比专案组食堂里那些为了果腹而存在的盒饭,好吃一千倍、一万倍。因为,这碗面里,有他亲手挑选食材的用心,有他对火候的精准把控,更重要的,它有“家”的味道。
这味道,踏实、温暖,能抚平一切的疲惫与创伤。他吃得很慢,很认真,仿佛在品尝一道绝世佳肴。每一口,都是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艰苦付出的、最好的奖赏。
第四幕:电视里的“另一个世界”
吃完饭,洗好碗,赵承平舒服地陷在客厅的沙发里。他打开电视,漫无目的地按着遥控器。
他只想让自己的大脑,被一些无意义的画面和声音填满,彻底地放空。
然而,当他换到一个本地新闻频道时,他手中的遥控器,却突然停住了。
新闻里,女主播正用她那字正腔圆的声音播报着:“关于备受市民关注的观音寺扩建工程质量问题,我市纪委监委今日发布最新通报……”
赵承平的身体,下意识地坐直了。
画面,切换到了他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镜头下,是那座已经被彻底查封的寺庙工地,门口拉着长长的、醒目的警戒线。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工程鉴定专家,正在废墟中进行取样。
紧接着,画面又切换到了那家“宏达建筑公司”的办公楼。大门上,贴着交叉的封条,显得那么萧瑟和落魄。
记者站在警戒线外,对着镜头报道:“……据了解,该案主要嫌疑人李沉等人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审理中。纪委监委表示,将对李沉在任期间负责的所有项目,进行全面的、拉网式的核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赵承平关掉电视,整个客厅,瞬间陷入了温柔的静谧之中。那块曾经播放着风云变幻的屏幕,此刻只映照出他平静的脸庞。他缓缓站起身,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走到了窗前。
他推开窗,一股夹杂着青草和泥土芬芳的晚风,轻柔地拂过他的脸颊。
楼下的小区花园,灯火点点,像散落在黑色丝绒上的碎钻。
他看到了。
看到了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正围在一起,不知疲倦地追逐着一只忽高忽低、闪着彩色光芒的陀螺。他们清脆的笑声,穿透了夜色,如同最动听的音符,充满了无忧无虑的生命力。
他看到了。
看到了几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互相搀扶着,沿着花园的鹅卵石小径,悠闲地散步。他们的步伐缓慢而安详,时不时地低声交谈着,脸上洋溢着一种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温和的幸福。
他还看到了。
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父亲,正半跪在地上,耐心地教他那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何踢一只小皮球。孩子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在父亲的鼓励下,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这一切,就是最真实、最质朴的人间烟火。
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只有平凡生活中,那些细微而又真切的幸福瞬间。
然而,就是这些平凡的景象,在此时此刻的赵承平眼中,却拥有着雷霆万钧般的力量。它们清晰无比地、无可辩驳地,回答了他心中一个长久以来、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终极问题——
“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那些冰冷的法律条文吗?是为了卷宗里那些复杂的证据链吗?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结案报告吗?
是,但又不全是。
归根结底,他们拼尽全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去战斗,就是为了守护眼前这一切。
是为了守护那个孩子的笑声,不被“豆腐渣”工程的阴影所吞噬。
是为了守护那对老人的安详,不被贪官污吏的黑手所打扰。
是为了守护那个年轻家庭的希望,不被社会的黑暗面所侵蚀。
那一刻,赵承平感觉到,自己过去几个月所承受的所有压力、所有疲惫、所有的煎熬,都在这片宁静的夜色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也是最崇高的回报。
他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滚烫的情感。那不是立下奇功后的骄傲,也不是获得赞誉后的满足,而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厚重的……值得。
是的,就是值得。
为了眼前这片万家灯火,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平凡的幸福,他们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他靠在窗框上,久久地凝视着楼下的世界,直到夜色更深,直到那些身影都渐渐散去,各自回到了温暖的家中。他知道,他刚刚完成的,不仅仅是一个案件,更是对这片人间烟火的一次庄严的守护。
第二幕:办公室里的“轻描淡写”
第二天,当赵承-平再踏踏入单位大门时,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他不再是那个身心俱疲、紧绷如弓的战士,而是像一个刚刚远行归来的旅人,带着一身的风尘,也带着一颗更加沉静和坚定的心,回到了他熟悉的地方。
他刚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电话就响了。是领导的秘书打来的,请他去办公室一趟。
领导的办公室里,飘着一股淡淡的茶香。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办公桌上,投下了几道斑驳的光影。
领导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示意他坐下。
“承平啊,”领导的语气,没有了往日的严肃,而是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欣赏与欣慰,“你们的结案报告,我昨天连夜看完了。写得非常扎实,非常出色。逻辑严密,证据确凿,可以说是办成了一件铁案!”
他顿了顿,看着赵承平,眼神里充满了赞许:“这次的案子,难度有多大,压力有多大,我们心里都有数。你,作为主要负责人,从最初的线索核查,到最后的收网审讯,再到这份堪称范本的结案报告,始终冲在第一线。你的表现,组织上都看在眼里。我代表组织,对你,以及整个专案组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高的肯定!”
这是一段分量极重的表彰。如果换作几年前,赵承平或许会感到激动,会感到自豪。但此刻,经历了那场窗前的“精神洗礼”后,他的内心,却异常的平静。
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那笑容,是从容而真诚的。
“领导,您过奖了。”他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缓缓地说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的分内工作。其实,我只是做了所有人都看得见的那一部分。这个案子能办下来,靠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力量。”
他的语气,举重若轻,没有丝毫的邀功和浮夸。仿佛他所讲述的,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工作。
领导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更为深刻的赞赏。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经过这次大案的淬炼,不仅能力上得到了飞跃,心性,也变得更加沉稳和厚重了。这是一个将才,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话虽如此,但你的功劳,是谁也抹不掉的。”领导话锋一转,关切地说道,“看你这脸色,就知道这段时间没怎么好好休息。我给你批几天假,你回去陪陪家人,把身体调整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然而,赵承平却轻轻地摇了摇头。
“谢谢领导关心。”他真诚地说,“我已经休息好了。现在手头还有不少后续工作要处理,等把这些都忙完了,再休息也不迟。”
他拒绝了休假。
因为他知道,一个案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的终结。那些堆积如山的案卷需要整理归档,那些协助单位需要去表达感谢,那些在案件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需要形成书面材料,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