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停顿片刻。
孙承宗开始了本次会议最后一项人事环节。
“下面宣布内阁成员投票结果,首届明镜台会议拟选阁臣为孙承宗、钱龙锡、毕自严、李邦华、卢象升、范景文、侯恂七人!
经全体代表决议,内阁诸臣赞成票六百一十九票,反对票及弃权票为零,全票通过!”
“哗哗哗......”
这几人当中本就有五个阁臣,侯恂是去年入阁的,本次新进卢象升一人。
皇帝的旨意大过一切,崇祯想讲新式民主,但就当下而言还不具备那个条件。
推动人事放在明镜台会议上产生便是一次试水,其实际意义远大于象征意义。
这是对未来大明民主作出铺垫,随着社会整体意识形态步步提升,真正的民主或许在百年之后,前期不得不以君主意志为主导。
“请新晋阁臣登台!”
孙承宗露出一丝笑容,他这一嗓子,代表以他为首的班子圆满完成天子交代的任务。
接下来轮到阁臣分别发言,有点类似于后世就职演说。
当然,所说的皆为可公之于众的,机密一点没有提及。
这种演说在大明尚属首次,上行下效预示着今后地方上都要如此了,令与会者耳目一新。
阁臣们的发言比五年计划中提到的更有深度,相当于一种细化与延伸,经营地方的范景文和侯恂也就各自地域提出展望。
卢象升没有多说什么,只讲了点稳固边疆与社会稳定,大明儿郎将为经济民生保驾护航。
之后,轮到崇祯作总结。
十五天会议在全场代表都在的情况下,他还从未发表过任何言论,现在该他了:
“诸位爱卿!”
全场鸦雀无声,臣子们都微微垂眸,静静等着天子御音。
这段时日带给他们的新理念实在太多,规制上起初还一度令人不太适应,但皇帝要这么做而且已成定局,只能慢慢去习惯了。
“本次明镜台会议无比成功,看到卿等为大明不辞辛劳谏言献策,朕为之欣慰!
虽当中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然瑕不掩瑜终归圆满!”
内阁诸臣带头鼓掌,全场随即爆发热烈掌声。
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极大勉励,只要对大明好对天子好那便皆大欢喜。
压了压双手,崇祯话锋一转:
“近三百年来,我朝文官不是一直在向君王要权吗?朕登基以后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绞尽脑汁与朕对抗到底!
为了所谓党争,一度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什么苍生黎民通通不顾!
务实者被打压,不同流合污者被孤立,可谓坏事做尽!”
“啥?”
“......”
在场人等除了保皇党外大多犯嘀咕,天子开头说的话都还算中肯,咋一下子变味儿了?
有的臣子自惭形秽,有的云里雾里,有的甚至感到后怕,不知道天子究竟什么意思。
“君臣之间争权夺利便乃我大明顽疾,宪法与当下明镜台制度即为良药一剂!
朕不提本朝令朕厌恶之事,尔等心知肚明!
就说百年前武宗病危要求更换御医一事,首辅杨廷和严词拒绝,到最后不了了之!
武宗满腔热血一心匡扶社稷,却被士大夫视作另类!
作为堂堂一国之君就连换个御医之权都没有,最后英年早逝实在可悲可叹!
那是臣子该做之事吗?就该那般冷血吗?大明文官就那么想驾临于皇权之上吗!
在朕看来是弘治老祖宗把文官惯坏了,让一帮迂腐变得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满口江山社稷,实则藐视皇权一肚子坏水!”
崇祯这番话掷地有声,也基本遵循历史事实,眼神如利剑般扫视着全场。
明武宗被后世螨清描述得不可救药,迁就文官的弘治皇帝却被赞誉为中兴之祖。
明武宗仅靠杀几个鞑子就能换来边关百年安宁吗?怎么可能!清修明史特么一派胡言!
那是东林余孽与螨清皇帝竭力贬低他的战功,再把弘治捧得老高,两相对比以体现大明多么的不伦不类,实在太可恶了!
崇祯语气不改,继续道:
“当初武宗的确已无回天之术,朕不否认杨廷和顾全大局,深恐后继无人引发动荡,然此般前车于我大明实属可悲!
终究两个字:权力!
尔等要从朕手里分权,如今朕直接给了你们!
自宣宗起文官与阉人争斗两百余年,朕当下让阉人退出朝堂,也将权力悉数还给尔等!
朕已经作出表率并付之于行动,然尔等究竟该怎么做?尔等是否明白!”
搞半天皇帝是想表达他放了权,听起来似乎是妥协,但那表情却一点不像。
当年太祖设立六科言官制,是为让君王随时保持清醒,听取更多来自下面的声音。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演变成了不可调和的党争。
大明党争归根结底就是君臣权利之争,什么为国为民在党争面前纯属臭屁!
现如今与其说天子作出最大让步,倒不如说在显露一种告诫,甚至是威胁!
“臣等定当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还是孙承宗、温体仁等人反应够快,带头对天子表达忠心。
看着臣子们全部起身作揖,崇祯深吸一口,将胸中那份浊气释放出不少。
《大明宪法》缔造出明镜台制度,诞生立法、行政、司法三权,都是以宪法为基础。
在封建体制下,不可能像几百年后西夷蛮子那般操作,实行所谓三权独立相互制衡,蛮子那套古板理论根本不适合大明。
崇祯的三权是指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并处于皇权绝对领导下。
皇权将行政权与军权牢牢掌于手中,内阁与首席军机仅乃具体实施的臣子而已,也能从相当程度上减轻帝王负担。
而立法权与司法权两项则完全下放,也就是说今后啥秋后问斩之类不需要皇帝打勾了,此等事务由司法衙门全权处理,并拥有明确的律法作为执行蓝本。
在此般制度下,各系统责权定义相对清晰,至少比过去含糊不清更先进,君臣之间也不需再为争权而明争暗斗了。
崇祯这套制度有多优秀谈不上,还是那鞋子理论,不追求好与多,合脚即可。
“甚好,但愿尔等心口合一,彻底给朕忘掉党争,给朕切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古人早就将问题看得很透,然历朝历代往往仅挂于嘴边,尔等皆为我大明精英,自当明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朕相信你们!”
“多谢陛下教诲!”
“臣等谨记!”
“......”
雄壮的《大明凯歌》中,首届明镜台会议落下帷幕。
崇祯达成了他想要的最终结果,条条框框下臣子们也有了新标准、新机遇。
封建体制绝不是一个优良制度,百年后说不定也要不了一百年,这套老古董或许不复存在,因为他已经撕开了口子。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期望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大明百姓生活富足,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永远矗立于世界之巅!
喜欢重生大明1635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大明1635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