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五年二月初的洺水河畔,残冰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寒光。河面上漂浮着尚未融尽的浮冰,如同碎裂的玉片,在初春的微风中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两岸的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战争的阴云比尚未远去的寒冬更加凛冽。
当徐河大败的消息在黎明时分传回洺州时,刘黑闼正在王府用早膳。在听到战报的瞬间银箸从他指间滑落,在青石地面上弹跳着发出刺耳的声响。他缓缓起身,玄色王袍上的金线刺绣在晨光中闪烁不定。
\"十善败了也好。\"他对着侍立一旁的范愿冷笑,声音中带着几分刻意的轻松,\"让李世民以为我军心溃散,正是时候。\"说罢大步走向城楼,沉重的战靴在石阶上踏出回响。望着南岸连绵不绝的唐军营寨,他眯起眼睛,\"是时候让这位养尊处优的秦王见识真正的河北儿郎了。\"
此时在三十里外的洺水县城内,一场关乎城池命运的密谋正在县衙后堂悄然进行。烛火在微风中摇曳,将县尉李去惑的身影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显得格外凝重。他屏退左右,只留下心腹李潘买,两人对坐在铺着城防图的案几前。
\"昨夜收到的密信,\"李去惑压低声音,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案上的青瓷茶盏,\"秦王许诺,若能献城,封刺史,世袭罔替。\"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
李潘买抚着案上绘制的城防图沉吟不语,指尖在城墙轮廓上缓缓移动。\"刘黑闼待我等不薄,\"他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只是这'汉东王'的旗号,终究不如大唐正统。况且...\"他抬眼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李世民已经收复了大半河北。\"
二人密谈至三更时分,烛泪在烛台上堆积如小山。最终,在鸡鸣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做出了决定:二月初十举事。
翌日黎明,洺水城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发出沉重的吱呀声。李去惑亲率部众擒杀守将,鲜血染红了城门洞的青石板。他立即派人向唐营报信,信使的马蹄在尚未完全解冻的官道上激起阵阵冰屑。
正在巡营的李世民闻讯,玄色大氅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他立即召来彭公王君廓,目光如炬:\"将军速带一千五百精骑入城,切记稳守待援,不可贸然出击!\"
王君廓领命而去时,铁甲在晨曦中泛着冷光。
秦叔宝在旁提醒,声音低沉:\"殿下,刘黑闼必不会坐视洺水易主。此城恐将成为血战之地。\"
果然,二月十日,刘黑闼亲率两万精锐直扑洺水。大军行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战马的铁蹄踏碎了沿途的残冰。行至列人县时,道路两侧突然杀声震天,早有准备的秦叔宝伏兵四起。这位当年的\"门神\"手持马槊,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汉东军前锋顷刻溃散。阳光透过扬尘,照在他染血的铠甲上,映出一片刺目的红光。
刘黑闼见势不妙,急令后军结阵自保,此战损兵三千,被迫退回洺州。
就在河北战事胶着之际,南方的张善安在虔州府衙内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二月十二日,这位盘踞豫章多年的豪帅,将虔、吉等五州的舆图用锦盒装好,派心腹快马送至长安。
大唐皇帝李渊在太极殿亲自接见来使,殿内的金柱在晨曦中闪耀。他当即下诏授张善安为洪州总管,诏书上的玉玺印记鲜红如血。
消息传至前线,李世民对房玄龄感叹,声音中带着欣慰:\"南方既定,我军后顾无忧矣。\"
二月十六日,秦王李世民率唐军收复邢州的捷报随着春风传来。这座曾坚壁清野的古城,终于在刺史陈君宾的治理下重归大唐。城墙上新换的唐字旗在风中飘扬,守军将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在两日后,井州人冯伯让的归降更显意味深长,他原是窦建德麾下骁将,如今却主动献城。
李世民在军帐中得知消息,特意吩咐侍从:\"善待冯将军家眷,此例一开,河北人心可定。\"
最关键的转折发生在二月二十三日。李艺的幽州铁骑连克定、栾、廉、赵四州,战马的鬃毛上还沾着征尘,就在洺州城北与李世民成功会师。当两军旌旗在洺水北岸交相辉映时,猎猎作响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刘黑闼在城楼上远眺这一幕,终于意识到局势危殆。他立即召集众将,手指着洺水县城的方向,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必须先拔除此城,否则我军腹背受敌!\"
洺水城的攻防战随即进入白热化。这座四面环水的城池本易守难攻,护城河的水面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但刘黑闼不惜代价,在城东北修筑两条甬道,民夫们在皮鞭的驱使下日夜不停地搬运土石。
另一方的王君廓日夜督战,城墙下尸积如山,血腥味引来了成群的黑鸦。
李世民三次亲率援军,玄甲军在阳光下如同一道移动的钢铁洪流,却皆被刘黑闼以重兵阻截在城外。
当日深夜,唐军大帐内灯火通明。李世民凝视着沙盘上洺水城的模型,眉头紧锁:\"若甬道修成,洺水必失。\"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军帐中显得格外沉重。
李世积指着模型进言,烛光在他坚毅的面容上跳动:\"为今之计,唯有换将死守。\"
话音未落,年仅二十的罗士信慨然出列,年轻的脸庞在烛光中显得格外坚毅:\"末将愿代王将军守城!\"
翌日清晨,李世民登城南高冢,朝霞将他的身影染成金色。他以旗语命王君廓突围,战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正值双方混战之际,罗士信率二百死士趁势入城,他们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当王君廓浑身浴血冲出重围时,回头望见城头已然易帜,不禁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八个昼夜,成为河北战事中最惨烈的篇章。罗士信亲自挽弓射敌,弓弦震响的声音在城头不绝于耳。士卒见主将如此英勇,皆为之感奋,即便受伤也不肯下城墙。然而天公不作美,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很快就在城墙上积了厚厚一层。唐军援兵被大雪所阻,只能眼睁睁看着洺水城陷入重围。
二月二十四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甬道在日出时分终于完工,汉东军如潮水般涌上城头。阳光透过纷飞的雪花,照在沾满鲜血的城墙上,反射出诡异的光泽。
城破之时,罗士信犹自死战不退。他的战甲已经破损不堪,鲜血从多处伤口不断渗出,在雪地上绽开一朵朵红梅。
刘黑闼在阵前高呼,声音在风雪中回荡:\"罗将军若降,当以尚书之位相待!\"
满身创伤的年轻将领倚着残垣,轻蔑一笑,鲜血从他的嘴角渗出:\"大唐只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言毕挥剑冲入敌阵,剑光在风雪中划出最后一道寒芒。
就义前,罗士信望着长安方向,用尽最后力气整了整破碎的战袍。这个十四岁就从军、被李世民称为\"少年英雄\"的将领,最终用生命践行了诺言。当他的首级被悬上旗杆时,连汉东军士卒都为之动容,有人悄悄别过头去,不忍目睹这悲壮的一幕。
消息传至唐营,李世民掷剑于地,剑身插入泥土的声音在寂静的军帐中格外刺耳。他对天立誓,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不破黑闼,誓不还师!\"
而在洺水城头,刘黑闼抚着染血的城墙,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让他心中一颤,他明白,罗士信的殉国,已然激起了唐军更深的复仇之火。
此刻,南北唐军已完成对洺州的合围。洺水城的硝烟尚未散尽,更大的风暴正在洺州城下酝酿。残阳如血,映照着这片见证过无数英雄传奇的河北大地,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最终决战即将拉开序幕。寒风卷起地上的雪花,仿佛在为逝去的英魂低吟着一曲悲壮的挽歌。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凌烟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