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归府细说寒寺险
马车轱辘碾过金陵城的青石板路,积雪被车轮压出两道湿痕,渐渐在寒风中凝结成薄冰。宝玉靠在车厢软垫上,肩头的伤口刚经过军医包扎,白色纱布下仍隐隐透着暗红血迹。他见黛玉始终捧着那只铁盒,指尖反复摩挲着盒盖上的印记,便伸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林妹妹,这一路你都没歇着,先把盒子放一旁,缓口气吧。”
黛玉抬眸,眼底还带着未散的倦意,却摇了摇头:“这盒子里的密函关系重大,若有半分差池,恐怕会连累贾府。”她将铁盒凑近烛火,仔细端详盒盖上的标记——那是个由三道弧线组成的纹样,像极了柳先生绸缎庄账本封皮上的印章。“你还记得柳老板绸缎庄里的账本吗?封皮上的印记,与这个几乎一模一样。”
宝玉眉头微蹙,努力回想姑苏之行的细节:“确实有些像。难不成,柳先生也与‘暗影’组织有关?可他之前明明被那些黑衣人追杀,柳湘莲还因此丢了性命。
“或许他并非主动投靠,”黛玉指尖轻叩铁盒,“就像忠顺王妃,当初也是被‘暗影’以家人要挟,才不得不帮他们做事。柳先生经营绸缎庄多年,人脉广,‘暗影’很可能用他的生意或是手下人的性命逼迫他。”
说话间,马车已到荣国府门口。贾母早已带着王熙凤、李纨等人在门前等候,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贾母握住黛玉的手,见她脸色苍白,又瞥见宝玉肩头的纱布,急得声音都发颤:“我的好孩子,你们可算回来了!这一路上是不是受了大罪?快进屋暖和暖和。”
众人簇拥着宝玉和黛玉来到暖阁,丫鬟们端上热茶和姜汤。待两人喝了几口暖身,贾母才急切地问道:“寒山寺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封匿名信是谁写的?你们拿到的那铁盒里,究竟装着什么?”
宝玉喝了口姜汤,缓了缓气息,将寒山寺的经过一五一十道来:“那匿名信是忠顺王妃的旧部所写,目的是引黛玉去拿密函。慧能大师是忠顺王妃当年托付玉佩的人,还帮我们挡了黑衣人。可惜小沙弥为了保护大师,没能活下来。”他顿了顿,看向黛玉手中的铁盒,“这盒子里装的是‘暗影’勾结北狄的密函,还有半块与黛玉那半块相合的玉佩。”
贾政听后,脸色凝重地站起身:“‘暗影’竟敢勾结北狄,这是谋逆大罪!若此事败露,朝廷定会彻查,贾府若被牵扯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王熙凤在一旁也急道:“可不是嘛!前阵子忠顺王府的事刚平息,这又冒出来个‘暗影’,还勾结外邦,这要是沾上边,咱们贾府就算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黛玉将铁盒放在桌上,轻轻打开:“大家先别慌。这密函里详细记载了‘暗影’与北狄往来的时间、地点和所谈之事,还有他们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名单。只要我们将这密函交给可靠的人,既能揭发‘暗影’的阴谋,也能证明贾府与此事无关。”
贾母点头:“黛玉说得在理。可交给谁可靠呢?如今朝中局势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宝玉忽然想起北静王:“北静王为人正直,又与贾府素有交情。昨日若不是他带兵及时赶到,我和林妹妹恐怕已遭不测。将密函交给北静王,由他转呈朝廷,定能妥善处理。”
众人商议一番,都觉得此计可行。贾政当即决定,第二日一早就亲自前往北静王府,将密函交予北静王。
第二折 贾政夜访北静府
次日天还未亮,荣国府的大门就悄悄打开。贾政身着素色棉袍,头戴毡帽,在小厮的护送下,乘着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往北静王府而去。此时的金陵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早起的商贩,挑着担子匆匆赶路。
马车停在北静王府侧门,贾政递上拜帖。守门的小厮见是荣国府的人,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北静王的贴身侍卫出来,将贾政迎进府中。
北静王府的暖阁里,炭火正旺,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北静王身着常服,见贾政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贾大人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
贾政拱手行礼,神色严肃:“王爷,此次前来,是有一份关乎朝廷安危的密函,想托付王爷转呈圣上。”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锦袋,将铁盒取出,放在桌上,“这是昨日宝玉和黛玉在寒山寺找到的,里面记载了‘暗影’组织勾结北狄,意图谋逆的证据,还有他们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名单。”
北静王闻言,脸色骤变,连忙打开铁盒。他仔细翻阅着密函,眉头越皱越紧:“没想到‘暗影’的野心竟如此之大,还敢勾结外邦!若不是二位贤侄及时找到密函,后果不堪设想。”
“王爷,”贾政忧心忡忡地说,“贾府如今已被卷入此事,若密函处理不当,恐怕会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还望王爷能在圣上面前为贾府美言几句,证明贾府与此事无关。”
北静王合上铁盒,郑重地说:“贾大人放心,本王定会将密函如实呈给圣上,并向圣上说明宝玉和黛玉的功劳,以及贾府的清白。只是‘暗影’势力庞大,眼线众多,此事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走漏风声,以免打草惊蛇。”
贾政连忙道谢:“多谢王爷仗义相助。贾府上下,感激不尽。”
北静王又与贾政商议了许久,确定了呈递密函的时间和方式,才让贾政离开。待贾政走后,北静王立刻召集心腹,吩咐他们加强府中戒备,同时暗中调查密函中提到的眼线名单,确保在呈递密函前,不会出现意外。
第三折 黛玉寻踪查旧账
贾政前往北静王府的同时,黛玉在紫鹃的陪同下,来到荣国府的账房。她想从贾府历年的旧账中,寻找与“暗影”组织或姑苏神秘势力相关的线索。
账房先生见是黛玉前来,连忙起身迎接:“林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账房?可是有什么吩咐?”
黛玉微笑着说:“我想看看贾府近二十年来的往来账目,尤其是与姑苏商户的交易记录,不知先生能否帮忙找一下?”
账房先生有些为难:“姑娘有所不知,府里的旧账大多存放在库房,有些年份久远的账目,怕是已经受潮发霉,整理起来颇为费力。而且,这些账目涉及府中机密,若没有老爷或老太太的吩咐,小的实在不敢擅自拿给姑娘看。”
黛玉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贾母的手谕:“先生放心,我已得到老太太的许可,这是老太太的手谕。”
账房先生接过手谕,仔细核对无误后,才松了口气:“既然有老太太的手谕,那小的这就去库房找。姑娘稍等片刻。”
不多时,账房先生抱着几摞厚厚的账本回到账房。黛玉接过账本,在桌边坐下,一页一页仔细翻阅起来。紫鹃在一旁帮她磨墨,时不时递上一杯热茶。
账本上的记录密密麻麻,大多是贾府日常的收支和与各地商户的交易。黛玉耐心地翻看着,目光紧紧盯着与姑苏相关的条目。忽然,她在一本十五年前的账本中,发现了一笔异常的交易记录——贾府曾一次性向姑苏的一家名为“锦绣阁”的绸缎庄支付了五万两白银,交易用途只写了“采买绸缎”,却没有具体的绸缎种类和数量。
“锦绣阁?”黛玉喃喃自语,“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她忽然想起,柳先生的绸缎庄名为“锦绣庄”,与“锦绣阁”只有一字之差。难道这两家绸缎庄之间有关联?
她继续往下翻,又在一本十三年前的账本中,发现了一笔与“锦绣阁”的交易,金额同样巨大,用途依旧模糊不清。而且,这两笔交易的经手人,都是当年贾府的管家赖大。
黛玉心中疑惑更甚,决定去找赖大问问情况。她将账本收好,对账房先生说:“这些账本我先借走,看完后会尽快归还。”
账房先生点头应允:“姑娘放心,这些账本您尽管拿去,只是要妥善保管,切勿损坏。”
黛玉带着账本离开账房,直奔赖大的住处。此时的赖大已不再担任贾府的管家,赋闲在家,每日只是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颇为清闲。见黛玉前来,赖大连忙迎上前:“林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看老奴?”
黛玉将账本放在桌上,指着那两笔异常的交易记录,问道:“赖管家,十五年前和十三年前,贾府曾两次向姑苏的‘锦绣阁’支付巨额银两,用途只写了‘采买绸缎’,却没有具体明细。不知你还记得此事吗?”
赖大接过账本,仔细看了看,眉头渐渐皱起:“姑娘不提,老奴倒忘了。这‘锦绣阁’确实是姑苏的一家绸缎庄,当年是老爷吩咐老奴与他们交易的。至于交易的具体用途,老爷只说是为了府里的大事,让老奴不必多问,老奴也就没敢细究。”
“老爷?”黛玉心中一惊,“是我外祖父,还是贾政老爷?”
“是已故的贾代善老爷。”赖大回答道,“当时贾代善老爷还在世,这些交易都是他亲自吩咐的。后来贾代善老爷去世,这‘锦绣阁’也不知为何,突然就关门了,再也没有了消息。”
黛玉心中豁然开朗,看来这“锦绣阁”很可能就是当年贾府与姑苏神秘组织往来的联络点,而那两笔巨额银两,或许就是用于支持神秘组织的活动。她又问赖大:“赖管家,你还记得‘锦绣阁’的老板是谁吗?或者有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
赖大摇了摇头:“老奴只见过‘锦绣阁’的伙计,从未见过老板。而且,每次交易都是他们派人将绸缎送到府里,老奴再将银两交给他们,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黛玉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再多问。她谢过赖大,带着账本离开,心中却有了新的打算——既然“锦绣阁”已关门,那或许能从赖大当年接触过的伙计入手,寻找线索。
第四折 宝玉探监问柳生
与此同时,宝玉在茗烟的陪同下,前往姑苏衙门的大牢,探望被关押的柳先生。他想从柳先生口中,了解更多关于“暗影”组织和梅花图的信息。
姑苏衙门的大牢阴森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血腥味。狱卒带着宝玉和茗烟穿过狭窄的通道,来到一间牢房前。柳先生正坐在牢房的角落里,头发凌乱,面色憔悴,身上还穿着那件沾满血迹的绸缎长衫。
见宝玉前来,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贾公子怎么会来这里?”
宝玉隔着牢门,看着柳先生:“柳老板,我是来问你一些事的。关于‘暗影’组织,还有梅花图,你知道多少?”
柳先生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暗影’组织势力庞大,遍布各地,他们的目的是颠覆朝廷,掌控天下。梅花图是他们计划的关键,据说图中藏着打开一处宝藏的秘密,而那处宝藏,足以支撑他们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宝藏?”宝玉心中一惊,“那梅花图现在在哪里?”
柳先生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当年我只是受‘暗影’的胁迫,帮他们传递消息和寻找梅花图的线索。至于梅花图的具体下落,只有‘暗影’的首领才知道。”
宝玉又问:“那你知道‘暗影’的首领是谁吗?还有,你绸缎庄账本上的印记,为什么与我们找到的铁盒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提到账本上的印记,柳先生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那印记是‘锦绣阁’的标志。‘锦绣阁’是‘暗影’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当年我父亲曾是‘锦绣阁’的伙计,后来‘锦绣阁’关门,我父亲便带着一些积蓄,在姑苏开了这家绸缎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我父亲一直在暗中为‘暗影’做事。”
宝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你父亲现在在哪里?”
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悲伤:“我父亲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他临终前告诉我,一定要摆脱‘暗影’的控制,好好生活。可我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他们的魔爪。”
宝玉看着柳先生,心中有些同情:“柳老板,如果你能配合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暗影’组织的信息,或许朝廷能对你从轻发落。”
柳先生苦笑一声:“从轻发落?我双手沾满了鲜血,就算朝廷饶了我,我也无法原谅自己。贾公子,你还是别再问了,我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宝玉见柳先生不愿再多说,也不再强求。他从怀中取出一些银子,递给狱卒:“麻烦你多照顾一下柳老板,给他送些干净的衣服和食物。”
狱卒接过银子,连忙点头:“公子放心,小的一定照办。”
宝玉又看了柳先生一眼,才转身离开大牢。走出衙门,茗烟忍不住问道:“公子,柳先生说的是真的吗?梅花图里真的藏着宝藏?”
宝玉若有所思地说:“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必须找到梅花图。只有找到梅花图,才能彻底粉碎‘暗影’的阴谋,保护贾府和林妹妹。”
第五折 贾母设宴议对策
傍晚时分,荣国府张灯结彩,暖阁里摆满了丰盛的宴席。贾母召集了贾政、王夫人、王熙凤、李纨、宝玉、黛玉等人,一来是为宝玉和黛玉接风洗尘,二来是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宴席开始后,贾母首先举杯:“昨日宝玉和黛玉在寒山寺历经艰险,终于拿到了密函,为贾府化解了一场危机。这杯酒,我敬你们两个好孩子。”
宝玉和黛玉连忙起身,举杯回应:“多谢老太太。”
众人饮完酒,贾母放下酒杯,说道:“如今密函已交给北静王,相信很快就能呈给圣上。但‘暗影’组织势力庞大,余党未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说。”
贾政放下筷子,神色严肃地说:“依我之见,我们应当加强府中戒备,严查府中下人,防止有‘暗影’的眼线混入。同时,派人暗中调查‘暗影’在金陵的余党,协助朝廷将他们一网打尽。”
王熙凤点头附和:“老爷说得对。府里的下人确实该好好查查,尤其是那些近几年新来的,来历不明的,一定要仔细盘问。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府里的商铺和人脉,打探‘暗影’的消息,一旦有线索,就及时上报给北静王。”
李纨也说道:“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安抚府中众人的情绪,避免引起恐慌。可以告诉大家,朝廷已经在全力追查‘暗影’组织,让大家放心。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轻易外出,尤其是在夜间。”
宝玉看向黛玉,问道:“林妹妹,你有什么想法?”
黛玉放下手中的汤勺,缓缓开口:“我觉得我们还应该继续寻找梅花图。根据柳先生所说,梅花图是‘暗影’计划的关键,只有找到梅花图,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阴谋,也才能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另外,我在贾府的旧账中发现,当年外祖父曾与姑苏的‘锦绣阁’有过巨额交易,而‘锦绣阁’是‘暗影’的秘密联络点。我怀疑,外祖父当年可能也被‘暗影’胁迫,参与了他们的活动。我们或许可以从‘锦绣阁’的旧人入手,寻找更多线索。”
贾母闻言,心中一惊:“你外祖父?他怎么会与‘暗影’扯上关系?”
黛玉解释道:“老太太,我也只是猜测。当年‘锦绣阁’的交易记录十分模糊,而且经手人是赖大,赖大说这是外祖父亲自吩咐的。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隐情,或许外祖父是为了保护贾府,才不得不与‘暗影’合作。”
贾母沉默许久,才缓缓说道:“你外祖父一生正直,若真如你所说,他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件事,我们一定要查清楚,还你外祖父一个清白。”
众人商议到深夜,最终确定了接下来的计划:加强府中戒备,严查府中下人;派人暗中调查‘暗影’在金陵的余党;继续寻找梅花图和‘锦绣阁’的旧人;安抚府中众人的情绪,避免引起恐慌。
第六折 紫鹃寻线遇故人
次日一早,按照商议好的计划,紫鹃乔装成普通百姓,前往金陵城的各个商铺和市集,寻找与“锦绣阁”相关的线索。她记得黛玉说过,“锦绣阁”是姑苏的一家绸缎庄,十五年前突然关门,或许在金陵能找到当年“锦绣阁”的伙计或顾客。
紫鹃先来到金陵城最大的绸缎市场,这里商铺林立,往来的商贩和顾客络绎不绝。她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人知道姑苏的“锦绣阁”,可大多数人都摇着头说不知道
就在紫鹃有些失望的时候,她来到一家名为“瑞和祥”的绸缎庄前。这家绸缎庄门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门口挂着的蓝布幌子在寒风中轻轻晃动。紫鹃犹豫了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店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掌柜正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仔细整理着账本。见紫鹃进来,老掌柜抬起头,和善地问道:“姑娘想买些什么绸缎?是做衣裳,还是做被褥?”
紫鹃走上前,轻声说道:“掌柜的,我不是来买绸缎的。我想向您打听个事,您知道姑苏的‘锦绣阁’吗?”
老掌柜听到“锦绣阁”三个字,手中的笔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姑娘怎么会问起‘锦绣阁’?那可是十五年前的旧事了。”
紫鹃心中一喜,连忙说道:“我家主子想找‘锦绣阁’的旧人,打听一些往事。不知掌柜的您……”
老掌柜放下笔,叹了口气:“不瞒姑娘说,我年轻时曾在‘锦绣阁’当过三年伙计。后来‘锦绣阁’突然关门,我才离开姑苏,来到金陵,开了这家小铺子。”
紫鹃激动地说:“太好了!掌柜的,您能跟我说说‘锦绣阁’的事吗?比如老板是谁,当年为什么会突然关门?”
老掌柜示意紫鹃坐下,又给她倒了杯热茶:“姑娘别急,听我慢慢说。‘锦绣阁’的老板姓苏,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为人低调,很少在店里露面。我们这些伙计,大多只见过他寥寥几次。当年‘锦绣阁’的生意十分红火,不仅在姑苏有名,就连金陵、扬州等地的商户,也常来我们这里进货。”
“那为什么会突然关门呢?”紫鹃追问道。
老掌柜喝了口茶,缓缓说道:“十五年前的一个深夜,我正在店里值夜,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透过窗户往外看,只见一群黑衣人闯进了苏老板的住处。没过多久,就看到那些黑衣人抬着几个箱子出来,匆匆离开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听说苏老板一家都不见了,店里的账本和一些重要的东西也被拿走了。官府来查了几次,都没有查到线索,‘锦绣阁’也就只能关门了。”
紫鹃皱着眉头:“那些黑衣人是什么来头?您有没有看清他们的模样?”
老掌柜摇了摇头:“当时天色太暗,我只看到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服,蒙着脸,看不清模样。不过,我记得他们腰间都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腰带上还挂着一个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一个‘影’字。”
“‘影’字?”紫鹃心中一动,“难道是‘暗影’组织的人?”
老掌柜疑惑地问:“‘暗影’组织?那是什么?”
紫鹃解释道:“是一个神秘的邪恶组织,最近一直在暗中搞破坏,还勾结外邦,意图谋逆。”
老掌柜闻言,脸色一变:“原来如此!当年苏老板恐怕就是被这个组织给害了。”他顿了顿,又说道:“对了,姑娘,我还记得一件事。当年苏老板有一个心腹,名叫秦忠,是负责管理店里账目和对外联络的。‘锦绣阁’关门后,秦忠也不见了踪影。听说他是金陵人,或许他现在还在金陵。”
紫鹃连忙问道:“您知道秦忠的下落吗?比如他的住址,或者他可能去的地方?”
老掌柜想了想:“我只知道他老家在金陵城南的秦家村,具体的住址就不清楚了。不过,听说他有个妹妹,嫁给了城里的一个铁匠,或许你可以去那里问问。”
紫鹃站起身,向老掌柜行了一礼:“多谢掌柜的告知,这些信息对我们太重要了。”她从袖中取出一些银子,递给老掌柜,“这点心意,还请掌柜的收下,就当是我向您打听消息的酬劳。”
老掌柜推辞道:“姑娘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我也希望能早日查清当年的真相,还苏老板一个公道。”
紫鹃见老掌柜不肯收,也不再勉强,再次道谢后,便匆匆离开了“瑞和祥”,直奔金陵城南的秦家村。
第七折 秦村访亲获新证
金陵城南的秦家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此时正值寒冬,村里的道路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积着雪,远远望去,一片银装素裹。
紫鹃按照老掌柜的指引,来到秦家村。她挨家挨户地打听秦忠的消息,可村民们要么说不认识,要么说秦忠多年前就离开了村子,再也没有回来过。就在紫鹃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正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奶奶告诉她,秦忠的妹妹秦氏,确实嫁给了城里的铁匠张老三,就住在城东的铁匠铺附近。
紫鹃谢过老奶奶,立刻赶往城东的铁匠铺。铁匠铺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十分热闹。紫鹃走进铁匠铺,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正在打铁,旁边一个妇人正忙着给炉火添柴。
紫鹃走上前,对着妇人问道:“请问您是秦氏吗?”
妇人抬起头,疑惑地看着紫鹃:“我是秦氏,姑娘找我有事吗?”
紫鹃轻声说道:“我是荣国府林姑娘身边的丫鬟紫鹃,想向您打听一下您哥哥秦忠的消息。”
秦氏听到“秦忠”两个字,手中的柴刀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你找我哥哥做什么?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跟家里联系了。”
紫鹃连忙解释道:“秦嫂子,您别误会,我们没有恶意。我们只是想向秦大哥打听一些关于姑苏‘锦绣阁’的旧事,这件事关系到很多人的安危,还请您能告知我们秦大哥的下落。”
秦氏沉默了片刻,看了看正在打铁的丈夫张老三,又看了看紫鹃,才缓缓说道:“我哥哥五年前回来过一次,他说他一直在躲着一群坏人,不敢露面。他还说,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锦绣阁’和苏老板的事,就把这个交给他们。”说着,秦氏从里屋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递给紫鹃。
紫鹃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和一封信。她翻开小册子,里面记录的都是“锦绣阁”与各地商户的交易明细,其中有几页,详细记载了“锦绣阁”与“暗影”组织的往来,包括向“暗影”提供资金和传递情报的时间和数量。
紫鹃又打开那封信,信是秦忠写给秦氏的,信中写道:“妹妹,我知道我对不起你和爹娘,但我也是身不由己。‘锦绣阁’其实是‘暗影’组织的秘密联络点,苏老板是‘暗影’的人,我当年是被他们胁迫,才不得不帮他们做事。后来‘暗影’内部发生内讧,苏老板被灭口,我趁机逃了出来,一直躲在外面。我知道‘暗影’不会放过我,也不会放过与‘锦绣阁’有关的人。这本小册子是‘暗影’的罪证,你一定要妥善保管,如果有一天遇到可靠的人,就把它交给他们,或许能为我赎罪,也能保护更多的人。”
紫鹃看完信和小册子,心中激动不已。这些证据,不仅能证明“锦绣阁”与“暗影”的关系,还能为当年的苏老板和秦忠的遭遇提供解释。她抬头看向秦氏,说道:“秦嫂子,多谢您信任我们。这些证据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揭露‘暗影’的阴谋,还所有受害者一个公道。”
秦氏眼中泛起泪光:“希望你们能说到做到,也希望我哥哥能早日摆脱‘暗影’的追杀,平安回来。”
紫鹃安慰了秦氏几句,便带着木盒匆匆离开铁匠铺,赶回荣国府。她知道,这些新的证据,将为贾府接下来的行动,提供重要的支持。而此时的荣国府,正等待着她带回的消息,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金陵烬未央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