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铁甲轰鸣内入赘王婿舌尖上的大宋电影世界的雇佣兵天唐锦绣房俊我的道姑师父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威远侯府我在大唐做战神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章 倭国改制 遣唐求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奈良城的樱花落了满地,像铺了层粉白的雪。孝德天皇站在新落成的“太政官”衙门前,看着工匠们将“民部省”“刑部省”的匾额挂上廊柱,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唐式玉带——这是大唐赐予的“海东郡王”仪仗之一,玉质温润,上面的缠枝纹比倭国工匠雕的更显灵动。

“陛下,官制改革的章程已拟好,请您过目。”中臣镰足捧着一卷帛书上前,上面用汉字写着新的官制架构:以太政官为中枢,下设八省一台,完全仿照长安的三省六部制,连官职名称都一字不差——民部管户籍田赋,刑部掌律法刑狱,兵部主军政防务。

孝德天皇接过帛书,目光落在“太学”一栏。那里写着:“设太学一所,置博士五员,传授《论语》《孝经》《唐律疏议》,招生限于贵族子弟,每年考核,优者可入仕。”

“就按这个办。”天皇的声音带着坚定,“中大兄在长安的信里说,大唐之所以强盛,根在‘教化’。咱们学唐制,不光要学官制税制,更要学他们的学问。”

半个月前,中大兄皇子从长安寄来的信在奈良贵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信里详细描述了长安的国子监如何授课,《唐律疏议》如何精妙,甚至连长安城坊市的管理制度都画了简图。最让孝德天皇震动的是那句:“治国者,先治人;治人者,先治心。儒家之学,便是治心之药。”

于是,改革的诏令一道接一道颁布:

——废除苏我氏时代的“部民制”,仿照唐制实行“班田收授法”,按人口分田,每六年调整一次,赋税则推行“租庸调制”,以实物和劳役缴纳。

——在奈良城中心建太学,校舍按长安国子监样式建造,门窗雕着唐式花纹,讲堂里摆着从大唐运来的案几和蒲团。

——选拔五十名贵族子弟组成首批遣唐留学生,年龄在十二到二十岁之间,要求“通汉字,晓礼仪”,由津守吉祥带队,赴长安国子监求学。

消息传开,奈良的贵族圈炸开了锅。有人说:“舍弃祖宗之法,学唐人那套,是数典忘祖!”也有人反驳:“苏我氏用旧法,差点亡了国;大唐用新法,四海臣服,不学才是傻子!”

争论最激烈的时候,孝德天皇带着中臣镰足,亲自去太学的工地督工。他指着正在搭建的讲堂横梁说:“你们看这梁木,大唐的隼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却比咱们用铁钉钉的还结实。学问也一样,好的就该学,学了能用,才是真本事。”

最终,五十名留学生的名单定了下来。其中有大伴氏的嫡子大伴古麻吕,自幼跟着遣唐使学汉字,能背半部《论语》;有阿倍氏的少年阿倍朝臣,虽才十四岁,却已能写出工整的唐诗;还有吉备氏的吉备真备,不仅懂算学,还自己琢磨过唐式水车的原理。

出发那天,奈良港挤满了送别的人。留学生们穿着崭新的唐式襕衫,背着装着《论语》和笔墨的行囊,对着天皇的方向深深鞠躬。孝德天皇站在码头高处,手里举着中大兄皇子从长安寄回的《孝经》抄本:“你们去长安,要学的不只是书里的字,更是字里的道理。学成归来,要让倭国也能如大唐一般,百姓安康,四海升平!”

船队驶出奈良港时,阿倍朝臣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陆地,手里紧紧攥着母亲给的护身符——那是用大唐的丝绸缝的,里面裹着一小撮故乡的泥土。他想起临行前父亲的话:“到了长安,要记住自己是倭人,但更要明白,学好大唐的学问,才能让倭人抬起头。”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遣唐使船队抵达登州港。早已等候在此的大唐官员带着他们换乘驿马,沿着官道前往长安。沿途的景象让留学生们啧啧称奇:官道宽阔平整,每隔三十里就有驿站,田地里的农夫用着曲辕犁,路边的孩童能背《三字经》,连驿站的小吏都能写一手好字。

“这就是大唐吗?”吉备真备趴在马车窗口,看着田埂上整齐的水渠,“他们的田地像棋盘一样,连水渠都笔直笔直的。”

大伴古麻吕翻着手里的《唐地记》:“书上说,这叫‘井田制’,是周公传下来的法子,大唐沿用了,所以粮食才多。”

抵达长安的那天,恰逢国子监开学。鸿胪寺的官员带着他们穿过朱雀大街,直奔国子监。这座大唐最高学府的门楼上,“国子监”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门口的石狮比奈良城的高大许多。院内的槐树枝繁叶茂,树下有学生在背书,声音朗朗,飘得很远。

国子监博士王夫子早已接到李承乾的旨意:“倭国留学生远道而来,当以礼相待,悉心教诲。使其知大唐文化之博大精深,归后传于海东,亦是功德一件。”

他领着留学生们参观讲堂、书库、射圃,最后在“国子学”的教室里坐下,指着墙上的《周礼》图说:“诸位远道而来,辛苦。大唐的学问,始于周公,成于孔孟,讲究‘仁义礼智信’。你们既来求学,便是同窗,有不懂的,尽管问。”

阿倍朝臣鼓起勇气,用汉语问道:“夫子,大唐的律法为什么能让百姓信服?”

王夫子笑着说:“因为大唐的律法,不是为了约束人,是为了保护人。比如《唐律》规定,‘老幼废疾犯罪,可减免刑罚’,这是‘仁’;‘偷盗者倍偿,杀人者抵命’,这是‘义’。律法合于情理,百姓自然信服。”

这番话让留学生们茅塞顿开。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知识:大伴古麻吕专攻《论语》,常常在深夜还对着竹简琢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阿倍朝臣迷上了唐诗,跟着博士学写“春风得意马蹄疾”,连走路都带着韵律;吉备真备则对算学和兵法感兴趣,把《孙子兵法》和大唐的《李卫公问对》抄了满满三大本。

李承乾曾在御花园召见留学生代表。当他问起倭国的改制情况,大伴古麻吕起身答道:“陛下,我邦已按唐制分田收税,太学也已开课。百姓都说,新制比旧制公道,能吃饱饭,不再怕饿肚子了。”

李承乾点点头,指着园中的石榴树说:“这树原产西域,引种到长安,一样开花结果。学问也如此,大唐的学问到了倭国,只要能用得好,也能让你们的国家兴旺。”他命人取来五十套《艺文类聚》,“这书收录了历代诗文典章,你们带回倭国,或许能用得上。”

留学生们捧着沉甸甸的书,感激得热泪盈眶。阿倍朝臣当场吟了一首自己写的诗:“万里渡沧海,长安见日明。愿携唐法典,归国治苍生。”虽然平仄尚欠工整,却情真意切,引得李承乾抚掌大笑。

消息传回奈良,孝德天皇特意在太学举办了庆典。他把留学生们的书信抄录下来,挂在太学的墙上,供学子们传阅。中臣镰足看着那些信里描述的长安景象,感叹道:“十年后,这些孩子学成归国,倭国必是另一番模样。”

天皇望着窗外的太学讲堂,那里传来学生们朗读《论语》的声音,虽然带着倭语的口音,却一字一句都很认真。他知道,遣唐求学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为倭国种下的一颗种子——一颗带着大唐文化基因的种子,终将在海东的土地上,长出属于自己的繁茂枝叶。

长安的槐树叶落了又绿,奈良的樱花谢了又开。留学生们在国子监里渐渐褪去了青涩,脸上多了几分大唐学子的沉稳。他们或许还会思念故乡的海,却也早已习惯了长安的晨钟暮鼓;他们或许永远是倭人,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大唐文化的传播者。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场跨越沧海的求学之旅。当第一批留学生带着满脑子的学问和一箱子的典籍踏上归途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带回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海东与大唐交融共生的未来。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储君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土豪系统我的老爹是重生丹崖仙途午后香茶新书战婿归来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海贼之弹簧果实快穿之我真的不是渣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征天战途比蒙传奇名柯:毒唯恋爱手册浓情密爱:鲜妻,你好甜纵横都市不装了,抱上太子大腿后我真香了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战龙归来林北诡运蛇妻鬼眼道长
经典收藏[综穿]相依为命铁甲轰鸣内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我欲扬唐擎天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阿尤布王妃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抽个美女打江山大明极品皇孙绝世宠臣一穿就成绝世高手汉厨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大乾:帝国独裁者扬帆明海贞观楚王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
最近更新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唐代秘史高门庶子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万浪孤舟,沧海一粟浴血山河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笔架叉将军大唐躺平王英烈传奇道藏辑要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大周第一婿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