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粤语诗)
文\/树科
日谂夜谂,日捱夜捱
谂嚟谂去,捱去捱嚟
嘟甩唔到谂返个度……
个度有冇乜嘢好?
个度人哋蹴话好!
好唔好,啱唔啱心度……
《树科诗笺》2025.5.12.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织就的精神图景》
—— 论树科《风景》的诗性探索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趋向国际化、抽象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风景》宛如一股清新而独特的溪流,以其浓郁的方言特色与深刻的情感内涵,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这首看似简短质朴的诗作,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蕴,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情感流动与哲学思考,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与韵味的文学世界。
一、方言的诗性密码:语言的在地性与超越性
粤语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方言,承载着岭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语言魅力。在《风景》中,树科大胆地运用粤语方言词汇与语法结构,如 “日谂夜谂,日捱夜捱”“谂嚟谂去,捱去捱嚟” 中的 “谂”(思考)和 “捱”(忍受、坚持),以及 “嘟甩唔到谂返个度” “个度有冇乜嘢好?”“个度人哋蹴话好!”“好唔好,啱唔啱心度……” 里的 “嘟甩”(摆脱)、“个度”(那个地方)、“乜嘢”(什么)、“蹴”(就)等,这些词汇具有强烈的地域标识性,瞬间将读者带入粤语文化的语境之中。方言的运用打破了普通话在诗歌创作中的垄断地位,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在地性,如同一幅岭南风情画,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
这种方言的运用并非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具有深刻的诗学意义。从语言学角度看,方言保留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原始形态和文化记忆。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曾指出:“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构建思维和文化的基础。” 粤语中的这些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们以简洁而生动的方式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例如,“捱” 字既包含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坚持,又暗含着一种无奈与执着,这种丰富的语义层次是普通话中单一词汇难以替代的。
同时,方言的使用赋予诗歌一种独特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认为通过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能够增加感知的难度和时长,从而增强审美效果。对于非粤语地区的读者来说,这些方言词汇带来了阅读上的新鲜感和陌生感,迫使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去揣摩和理解其中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诗歌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对于熟悉粤语的读者来说,这些方言词汇则唤起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使诗歌具有了一种亲切而独特的韵味。
方言在《风景》中的运用,实现了语言的在地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它既扎根于岭南文化的土壤,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又通过其丰富的语义内涵和陌生化效果,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使诗歌具有了普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二、情感的螺旋式递进:从困惑到思索的精神旅程
《风景》全诗围绕着对 “个度” 的思索展开,情感脉络清晰而复杂,呈现出一种螺旋式递进的结构。诗歌开篇以 “日谂夜谂,日捱夜捱,谂嚟谂去,捱去捱嚟” 的重复句式,营造出一种焦虑、困惑与无奈的氛围。这种重复并非简单的语言堆砌,而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将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正如古希腊诗人品达在其颂歌中运用重复的手法来强调情感和主题一样,树科在这里通过重复,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主人公被某种思绪所困扰,难以摆脱的痛苦状态。
接着,诗歌提出了 “嘟甩唔到谂返个度…… 个度有冇乜嘢好?” 的疑问,将情感从单纯的困惑引向了对 “个度” 的思索。“个度” 在这里成为了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意象,它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以是一种理想、目标或生活状态。主人公对 “个度” 的疑问,反映出他对未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迷茫与不满促使他进一步去探寻 “个度” 的本质。
随后,“个度人哋蹴话好!” 一句引入了他人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外部意见与内心思索的冲突。他人对 “个度” 的认可与主人公内心的疑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好唔好,啱唔啱心度……” 以一种开放式的疑问作结,将情感推向了更深层次的思索。主人公不再满足于他人的评价,而是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判断,这种从外部依赖到内心审视的转变,展现了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升华。
整首诗的情感如同一个螺旋,不断地上升和深化,从最初的困惑、无奈,到对 “个度” 的思索,再到与外部意见的冲突,最终回归到对自我内心的关注。这种情感的螺旋式递进,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读者对人生、理想和自我认知的深入思考。
三、意象的朦胧与多义:“个度” 的哲学意蕴
“个度” 作为《风景》中的核心意象,具有极大的朦胧性和多义性,这种朦胧与多义赋予了诗歌丰富的哲学意蕴。从表面上看,“个度” 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具体的地方,可能是主人公向往或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它或许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者承载着主人公的某些回忆和情感。然而,当我们深入解读时,会发现 “个度” 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在哲学层面,“个度” 可以象征着人们心中的理想、目标或追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 “个度”,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这里的 “起舞” 可以看作是人们对心中 “个度” 的追求。然而,在追求 “个度” 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困惑和迷茫,就像诗中的主人公一样,不知道 “个度” 是否真的如他人所说的那样美好,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个度” 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人生境界或精神状态。它代表着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理想状态,是人们内心渴望达到的宁静、满足和自我实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追求的 “逍遥” 境界,儒家倡导的 “君子” 人格,都可以看作是对某种 “个度” 的追求。诗中主人公对 “个度” 的思索,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的探索,他在不断地追问中,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个度” 的朦胧与多义,使《风景》具有了广阔的解读空间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力量,还能够引发对人生、理想和哲学的深入思考,使诗歌超越了简单的抒情层面,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四、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简约中的张力
《风景》在形式上具有简约的特点,全诗篇幅短小,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然而,正是这种简约的形式,与诗歌的内容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使诗歌在简约中蕴含着巨大的张力。
诗歌的简约首先体现在语言的简洁明了上。树科摒弃了繁琐的描写和修饰,以最直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干脆利落的节奏感,如 “日谂夜谂,日捱夜捱,谂嚟谂去,捱去捱嚟”,简单的几个词汇,通过重复和对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仿佛是主人公内心焦虑情绪的外化。同时,简洁的语言也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歌的核心内容,即对 “个度” 的思索和困惑。
其次,诗歌的简约还体现在结构的紧凑上。全诗没有多余的段落和句子,每一句都紧密围绕着主题展开,层层递进,将情感和思想逐步推向深入。从开篇的困惑,到中间的思索和冲突,再到结尾的开放式疑问,诗歌的结构紧凑而合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逻辑力量。
这种简约的形式与诗歌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张力。简约的形式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含蓄美,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则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厚重感。两者相互交融,使《风景》成为一首简约而不简单,平凡而不平庸的诗作。
树科的粤语诗《风景》以其独特的方言运用、螺旋式递进的情感脉络、朦胧多义的意象和简约而富有张力的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方言在诗歌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诗作提醒我们要珍视和传承地域文化,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探索诗歌创作的新可能,让诗歌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粤语诗鉴赏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