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一号”成功的消息,如同一场十二级的超级地震,以燕京大学为中心,瞬间席卷了整个华夏。
紧接着,通过某些特殊的、非官方的、但效率极高的“特殊渠道”,这场地震的余波跨越了广阔的太平洋,狠狠地冲击着大洋彼岸的鹰酱。
当“刻蚀线宽500皮米”这个如同神谕般的数字,出现在cIA、五角大楼和白宫的绝密情报文件上时,整个鹰酱的高科技产业界和战略决策层,都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寂静。
他们引以为傲的“窒息攻势”,他们精心编织的“技术铁幕”,在“神光一号”那绝对的、不讲道理的、降维打击般的技术实力面前,被撕得粉碎,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然而,就在西方世界还沉浸在“神光一号”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集体失声中,试图用“这是假的”、“这不科学”、“这一定是东方巫术”之类的理由来麻痹自己时,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秦风为他们准备的“大餐”,才刚刚端上第二道菜。
如果说,“神光一号”是一记狠狠抽在他们脸上的、响亮的物理耳光。
那么秦风接下来的这一手,就是一记直击灵魂、粉碎信仰、让他们从根基上怀疑人生的……理论王炸!
“一号工程”指挥部内,庆祝的狂欢已经渐渐平息,但每个人的脸上依旧洋溢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和自豪。
张承言院士和刘文海校长正拉着几位核心专家,商讨着如何扩大“神光一号”的生产线,尽快将这项神级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业能力。
“我们必须立刻上报,申请建立三个、不,五个国家级芯片制造中心!以‘神光’为核心,彻底重塑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格局!”刘校长意气风发地说道。
“没错!资金、人才、政策,必须一步到位!我们不能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张院士也重重点头。
然而,他们却发现,作为这场奇迹的最大功臣,秦风并没有参与到这场热火朝天的讨论中。
他独自一人,坐在控制室的角落里,面前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神情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这孩子……”张院士看着秦风的背影,有些心疼地对刘校长说,“‘神光’项目这半年,他几乎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现在好不容易成功了,怎么还不知道休息一下?”
王磊和李浩也凑了过来。
“是啊是啊,”王磊一脸担忧,“风哥这状态不对啊,是不是搞科研搞得走火入魔了?你看他,嘴角还带着一丝诡异的微笑,不会是算公式算傻了吧?”
李浩扶了扶眼镜,观察了片刻,沉声道:“不对。你们看他的眼神,那不是疲惫,那是一种……一种大功告成之后,准备扔出第二个王炸的兴奋!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人要倒大霉了。”
就在这时,秦风敲下了最后一个字符。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腕,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舒爽的、大仇得报的笑容。
他站起身,拿着笔记本电脑,走到了张院士和几位核心专家面前。
“老师,各位前辈,‘神光一号’的成功,只是我们反击的第一步。”秦风的语气很轻松,但内容却让所有人心中一凛,“我们用事实,打碎了他们的技术封锁。但只要他们还掌握着学术话语权,他们就依然可以把我们定义为‘异端’,把‘神光’说成是无法解释的‘黑箱’。”
“他们会说,我们只是碰巧撞大运的野蛮人,而他们,才是定义文明和科学的上帝。”
张院士眉头一皱:“小秦,你的意思是?”
秦风微微一笑,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
屏幕上,是一篇论文的标题。
《华夏量子信息科学独立发展之路与未来展望——暨对若干西方主流量子理论局限性的批判性反思》
当看清这个长得像绕口令一样的标题时,在场的所有大佬,都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说“神光一号”是掀桌子,那这篇论文……这是要直接刨人家祖坟啊!
“小……小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指着屏幕,手都在抖,“你……你这是要向整个西方量子物理学界……宣战?”
“宣战?”秦风摇了摇头,纠正道,“不,我这不是宣战。我这是在发布一份……‘独立宣言’。”
“从今天起,我们华夏的科学,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论,我们自己的体系,我们自己的标准!”
“我们不仅要会‘做什么’,我们还要定义‘是什么’和‘为什么’!”
“真理的火炬,他们捧得太久了,也该换换人了。”
秦风将论文的电子版,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位专家。
“各位前辈,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还请各位斧正。如果大家觉得没问题,我希望,能以我们‘秦之队’全体核心成员的名义,共同署名,将它发表出去。”
整个指挥部,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打开了文件,开始阅读这篇注定要引爆世界学术圈的“宣言”。
一开始,他们还只是抱着审阅的心态。
可看着看着,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
论文的第一部分,【华夏量子科技的独立发展之路】,系统性地阐述了以“秦氏量子计算”和“宏观量子调控”为核心的全新理论框架。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洽的、逻辑完美的数学语言,解释了“神光一号”的工作原理。其中的许多观点,比如“量子态的宏观锁定与解锁”、“信息熵在多维时空中的守恒与传递”等等,都让他们这些顶级专家看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说论文的第一部分是“立”,是构建自己的理论大厦,那么第二部分,【对若干西方主流量子理论局限性的批判性反思】,就是“破”!是挥舞着理论的铁锤,去砸碎旧世界的偶像!
秦风没有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哲学思辨,他用的,是纯粹的、冰冷的、无可辩驳的数学推演和“熊猫量子霸王机”模拟出的海量实验数据!
批判一:对“哥本哈根诠释”的颠覆性质疑。 论文指出,“观测导致波函数坍缩”这一核心观点,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学的不可知论”,它回避了“观测”本身的物理过程。秦风用长达三十页的公式推演,结合“神光一号”中对单个原子进行“无损观测”的实验数据,证明了所谓的“坍缩”,并非瞬时发生,而是一个遵循特定“宏观量子调控”规律的、可预测、可控制的连续过程!“上帝不仅不掷骰子,他甚至连骰子都没碰过!一切所谓的‘随机’,都只是因为你们的理论,还不够深刻!”
批判二:对“薛定谔的猫”佯谬的终极解答。 论文嘲讽道:“一只猫,怎么可能同时处于死与活的叠加态?这个困扰了物理学家近一个世纪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秦风指出,生命体作为一种复杂的宏观系统,其内部时刻发生着不可逆的熵增和信息交换,这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自我观测”,会瞬间破坏掉任何可能存在的量子叠加态。“下次再有人跟你提这只猫,你可以直接告诉他,在箱子盖上的那一刻,它的状态就已经确定了。至于到底是死是活,那取决于你往箱子里放的是毒气,还是……一份红烧肉。”
批判三:对“标准模型”历史遗留问题的尖锐揭露。 论文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当前西方主流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虽然在实验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更像是一个打满了补丁的“缝合怪”。它无法解释暗物质、暗能量,无法统一引力,内部存在十几个需要靠实验来测定的、无法从理论上推导出的自由参数。“一个无法预测自身参数的理论,能叫终极理论吗?不,它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好用的‘经验公式’罢了。”
……
一篇论文看下来,整个指挥部里,鸦雀无声。
所有的大佬,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秦风。
他们感觉自己的大脑,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被反复地格式化,然后又被强行安装了一个全新的、版本领先了至少一百年的操作系统。
“我……我同意署名!”那位之前质疑秦风的老院士,第一个站了起来,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声音都在颤抖,“这……这不是论文!这是圣经!是量子物理学的……新约圣经!能在这上面留下我的名字,我死而无憾!”
“我也同意!”
“同意!必须同意!谁不同意我跟谁急!”
一时间,群情激奋!
所有人都被这篇论文中展现出的、那种睥睨天下、重塑乾坤的雄心和智慧,给彻底点燃了!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的物理系学生,都将学习以“秦氏理论”为基础的新教材。而他们这些名字,将作为新时代的开创者,被永远地镌刻在科学史的丰碑上!
最终,这篇由秦风执笔,联合了“秦之队”数十位顶尖学者共同署名的“宣言式”纲领性论文,没有投给任何一家西方期刊。
它被直接发表在了华夏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期刊——《华夏科学》的特刊上。
期刊的编辑部在收到稿件的当晚,总编连夜从家里赶来,召集了所有核心编辑,通宵审稿。
第二天一早,他们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推掉本期所有已定稿件,整本期刊,只刊登这一篇文章!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八国语言,向全球同步发布!
当这篇题为《华夏量子信息科学独立发展之路与未来展望……》的“理论王炸”,正式出现在网络上时,一场远比“神光一号”更加猛烈的思想风暴,在全球学术界,轰然引爆!
一开始,西方主流学者们对此嗤之以鼻。
“哈!看看这可笑的标题!又长又蠢!这是学术论文还是政治口号?”
“华夏人疯了吗?他们造出了一台机器,就以为自己可以推翻量子力学了?这是何等的傲慢和无知!”
“批判哥本哈根诠释?他以为他是谁?爱因斯坦再世吗?可笑!”
然而,当一些真正顶尖的、不受政治和利益捆绑的理论物理学家,怀着好奇或轻蔑的心态,点开了这篇论文,并开始认真研读其中的数学推导和实验数据时……
他们的表情,渐渐地,变了。
从轻蔑,到凝重。
从凝重,到震惊。
从震惊,到骇然。
最后,变成了一种……信仰崩塌般的、深深的恐惧。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
一位以严谨着称的、白发苍苍的理论物理学主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把自己关了整整三天三夜。
第四天早上,当他的学生推开门时,发现这位一向不苟言笑的导师,正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周围散落着上百张写满了计算公式的草稿纸。
他看着自己的学生,眼神空洞,喃喃自语:
“错了……我们都错了……”
“那只猫……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同时是死是活……”
“我们……我们竟然被一个如此简单的哲学陷阱,困扰了将近一百年……”
一场思想上的原子弹,正式在西方学术界的核心地带,被引爆了!
喜欢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