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请假出来,带着打印稿,骑车去了报社。
这一次,门卫认识她了,没有拦阻她,让她在签到本上登记,在一楼大厅等待。
门卫给李老师打了电话,不一会儿,楼梯上传来脚步声。
戴着近视镜的李老师走下楼,四处寻找,看到静安,他快步走过来。
李老师笑着,伸手跟静安握手。
静安也跟李老师握手。这种握手的礼节,礼貌,尊敬,热情。静安喜欢。
李老师说:“你怎么来了?好长时间你没给我投稿,给我送稿来了?”
静安说:“李老师,我这次真是给你送稿来了,不过,不是小说散文,是一篇不一样的稿子。”
静安从包里拿出稿子,递给李老师。
李老师让静安坐在沙发上,他坐在另一个沙发上,认真地看起稿子。
报社大厅很大,二楼是个半圆形的弧度,上面的三楼四楼,还有五楼,都是封闭的。
报社里很安静,每个出来进去的人,神情举止都不一样。跟大院里的人也不同。
大院里的人,严谨,不苟言笑。
这里的人文明,客气,谦和,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声音柔和。
静安喜欢这个气氛,忽然想起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到一篇课文,叫《赵大叔养鸡》——
好像是这样的一个题目。写这篇课文的是一个记者。
当时老师还让同学们用“理想”一词造句。
静安举手:“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当一名记者。”
她被老师嘲讽了,自然也就被同学们群嘲。
好在静安从小就被母亲打压得有叛逆之心,长辈越反对她去做的,她就越要做成这件事。
后来,语文课里有萧红的《火烧云》,老师又讲了萧红的经历,说萧红是靠稿费生活的作家。
静安的理想变了,她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作家,靠稿费生活,那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不过,她心里对记者这个梦想,依然没忘记。
李老师看完静安写的稿子,问道:“材料里提到的事情都属实啊?”
静安说:“属实,我去打听过,没问题,都是我的朋友。”
李老师痛快地说:“行,那就没问题,争取给你发在头版头条。”
李老师,身上那种文人的酸腐气不多,倒是有些江湖人的爽快。
多年后,静安才知道李老师的身上,为什么同时具有文人的儒雅,还具有商人的爽快呢?
因为李老师曾经有几年,承包了报社的广告,经常和商人打交道。
李老师也向静安提了一个要求。
“静安呢,现在的人们太浮躁,都去挣钱,没几个人搞文学创作,我希望你坚持下去,你是有灵气的,别让社会把你这点灵气磨没。”
静安说:“李老师,这么长时间没给您投稿,太抱歉了,我上大院上班之后,工作可忙了,我又忙着自考,时间总是不够用。”
李老师说:“你让我帮你发表稿子,你也得答应我一件事,每周写一篇千字文给我,总行吧?我要求不高吧?”
静安对李老师感激一辈子。
静安这一生,遇到一些给她造成伤害的老师,也遇到几位人生的导师。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静安说:“你放心吧,这回我每个周末,都来给您送稿子,您别烦我就行。”
李老师笑着说:“你要是用稿子把我砸死,我才高兴呢。”
第二天上午,打电话找静安的男人,更多了,一共有五个人。
第一个,是李老师。
李老师说:“静安,你的任务我完成了,总编很满意你的稿子,放在头版,你要是上班了,就能看到报纸。我说话算话,就等周末你的小说了!”
李老师办事真是痛快!
静安感激地说:“李老师,太感谢您了——”
李老师说:“你的文章不一样,言之有物,读起来还有故事性。你的小小说也是如此。每次你的小说见报,总有人给我打电话提到你,我就等你小说了。”
静安心里非常感激李老师。李老师对她的夸奖,就是对她的鼓励。她跃跃欲试,真想现在就写小说。
想请李老师吃饭,但没敢在办公室说。
孙科长就跟耗子一样,凑在静安身边,耳朵眼里都想再伸出一个耳朵,他两个耳朵都不够用。
第二个打电话的是李宏伟。
他说:“老妹,大恩不言谢,晚上请你吃饭。”
静安跟小哥说话也不委婉,她直截了当地说:“不行,没时间,我得去接冬儿。”
李宏伟说:“把孩子接着,我也想你闺女,好长时间没见了,我给孩子买点吃的带回去。”
静安说:“谢谢你小哥,你的情谊我领了,我真没时间,手边好多活儿都堆上了。咱们之间也不用这样,你和六哥也帮了我很多。”
父亲的两千元和尊严,是葛涛要回来的。
但李宏伟非要请她吃饭,静安只好推到周末再说。
第三个打电话的是葛涛。
葛涛说:“你小哥那么请你吃饭,你都不吃?这么不给面子呢?晚上,我的车在你们单位门口等你!”
静安严肃地说:“不行,没时间,你要是无理取闹,以后我不帮你,你找别人写吧。”
葛涛倒是也没有说什么,电话就挂断了。
孙科长围着静安走了两圈:“小陈,你的业务也太忙了,这办公室的电话,都是给你用的,以后交电话费你要交大头。”
静安也不惯着孙科长,你惯一次,就得惯一辈子。要不然,哪天不惯着他,就得罪了他。之前的委曲求全,就都白做了。
静安说:“科长,您看见我往外打一个电话了吗?我的所有电话,都是从外面打进来的,不是我打出的,电话费跟我没关。”
孙科长笑嘻嘻地说:“那也是你的电话最多,你看张哥,人家不打电话,徐佳也不接电话,办公室电话一响,都是你的。”
静安说:“科长大人,什么时候接电话也花电话费啊?你比电话局收费的都霸道?”
孙科长看着静安:“你的嘴呀,一点不让人。”
静安心里想,这不都是被你锻炼的吗?我嘴要是不快点,一天不用吃饭,你给的窝囊气就吃饱了!
张哥不打电话,也不接电话,是因为张哥有手机。
有一次,静安看到张哥在楼梯拐角打电话,手机很小巧,掀盖儿的。比葛涛和李宏伟的手机还好看呢。
徐佳呢,社会关系更隐秘,只不过,她不表现出来罢了。
正跟孙科长斗嘴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孙科长指着话筒,笑着说:“大家猜一下,看看是找谁的。”
张哥凑趣儿:“肯定不是找我的。”
徐佳也说:“不是找我的。”
静安伸手接起电话,心里话,是找自己的更好,我就不许有两个朋友吗?以后想欺负我,你也过过脑子。
电话里,却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小陈啊,来我办公室一趟。”
是任局。
电话还没有挂断,孙科长就说:“你看,又是找静安的。”
静安挂断电话:“老大找我——”
有点忐忑,任局咋又找她?
三个孩子的作文,她都已经送到文化馆崔老师的手里,能否发表,就看他们各自的运气了。
在任局的办公室门前,静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刚要敲门,门却在里面开了。
任局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静安:“快请进。”
领导怎么这么客气?
静安进了办公室,房间里再没别人。
窗台上的绿植清清爽爽,看着养眼。
任局用纸杯接了一杯凉水,递给静安:“坐下吧。”
任局指着的椅子,是办公桌前的椅子,不是旁边的沙发。
这待遇也太高了吧?
静安有点受宠若惊。
她是一个经常遭到打击的人。遇到打击,她反而能镇定自若,遇到幸运的好事,她一时之间却适应不了。
静安试探地问:“任局,您找我有事儿?”
任局拿出一张报纸,递给静安:“你得了第三名,给咱们局争光了,今天开早会,大人物还表扬我,说咱们局里卧虎藏龙,还特意叮嘱我,要好好地任用有才能的人。”
任局一席话,让静安高兴得有些发蒙,要慢慢地消化领导的这些话。
她把报纸接了过来,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报纸上头版头条,写的是今年夏天,市里举办的两个活动都已经有了结果。
静安看到歌手比赛,自己是第三名。文学比赛里,她也是第三名。
任局说:“没想到,你参加了两个比赛,都获得了名次,还有,报纸下面那篇文章,也是你的。没想到,你写这种材料也不错。”
静安看到,李老师把她写的葛涛和李宏伟的事情,换了一个醒目的标题。
作者一栏,竟然写了“本报通讯员陈静安。”
任局说:“你什么时候是报社的通讯员,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静安窘得满脸通红,只是傻笑。
她想,这都是李老师为她做的,为的是抬举她,让更多人看到。有利于她将来转正。
任局还说:“小陈,以后多给咱们局里写点这方面的稿子,也往报纸上发,咱们局里的好事,也挺多,为农村做了许多实事——”
任局说了很多,静安没记住几个,反正有材料,回去慢慢琢磨。
任局最后说:“晚上一起去吃饭,省里来的领导,你没事吧?”
静安有事也不能说有事,老大是头一次要她出去吃饭,怎能拒绝?
静安这一天,都是好事,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要下班的时候,忽然接到第五个电话,这个电话,却让静安心凉了下去。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