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四十二分,金属门的液压声还没散尽,我已走到仓储区第一排货架前。苏晨跟在身后半步,手里攥着记录本,指节不再发白。苏瑶落后一些,医疗包斜挎肩上,脚步平稳。
没人说话,但气氛不一样了。上一次进这里,是三天前例行清点,走个过场。这一次,是我们约定的正式巡检——不只是看数量,而是查状态。
我停在A区最外侧的一列箱体前,标签写着“高能量压缩饼干|批次0321|保质期24个月”。指尖划过纸箱边缘,触到一处微潮的印痕。封口胶带翘起一角,像是被什么缓慢侵蚀过。
“拆开。”我说。
苏晨蹲下,用小刀沿缝线划开外包装。里面码放整齐的铝箔袋露出大半,其中几包表面泛黄,边缘鼓胀得不自然。他抽出一袋,捏了捏,“有气体。”
苏瑶接过,轻轻按压后撕开一角,凑近闻了一下,眉头立刻皱紧。“霉变反应明显,可能已有真菌滋生。”她把袋子递给我,“整批前十箱都不能再食用。”
我把那袋变质食品放在操作台上,塑料底与金属台面磕出一声轻响。这批饼干采购自军需供应商,当时特意选了真空加氮气封装,价格高出市价三成。我以为万无一失。
现在看来,储存环境的湿度控制出了问题。
“继续。”我转身走向b区。
武器架靠墙立着,猎枪、防暴棍、信号弹分类挂置。我取下那支常用猎枪,拉栓检查。枪机拉动时发出轻微滞涩声,抽出内管对着灯光一看,膛壁有一层薄锈,虽未影响结构,但若长期忽略,迟早会卡壳。
“上次用完没彻底擦干?”我问。
苏晨站在我旁边,声音低了些:“那天雪融得快,枪身沾了水……我以为通风够了。”
我没责怪。错不在某一次疏忽,而在于我们根本没有维护流程。东西放进仓库,就当它永远可用。
他主动打开工具柜,取出工兵铲。铰链转动僵硬,润滑脂早已硬化结块。扳手、钳子等常用工具也有类似情况,握柄出现细微裂纹,不知是低温收缩还是老化所致。
“这些都得重新处理。”他说,翻开记录本开始登记。
我们移步c区,柴油储备罐阵列静立,连接发电机的供油管路上,过滤器指示灯亮着红光。我调出系统日志,显示杂质积累量已达阈值百分之八十七,若再运行超过十二小时,极可能引发供油中断。
“滤芯需要更换。”苏瑶看了眼数据,“否则一旦主发电机停机,备用电源撑不了太久。”
我盯着那一排闪烁的警报灯,脑子里飞快计算。食物损耗约百分之五,主要集中在前期囤积的谷物类;工具中三成存在保养缺失;能源系统虽未故障,但耗材更新周期已被忽略。
我们不是缺物资,而是让物资在无声中失效。
回到中央操作台,我抽出一张空白表格,铺在台面上。苏晨站到一侧,笔尖悬在纸上方,等我开口。
“从今晚起,所有储备重新登记。”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行字,“食物按保质期倒序排列,临近六个月内的优先消耗;每批开封前必须由苏瑶检测卫生状况。”
苏瑶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便携检测仪,“我可以每天上午做一轮筛查,发现问题批次立即隔离。”
“工具方面,”我看向苏晨,“使用后必须清洁、上油、归位。每日早晚各一次巡检,发现问题当场记录,小修不过夜,大修定时限。”
他认真记下,补充道:“我还得做个设备档案,每件工具编号管理,谁用了谁负责。”
“好。”我继续写,“能源系统每七十二小时强制维护一次,滤芯、电瓶、管线逐一排查。发电机运行期间,有人值守监控参数。”
话音落下,三人同时沉默了一瞬。这张纸原本只是记录表,现在却成了我们的生存规则。
“要不要加上处罚?”苏晨忽然问,“比如谁忘了保养导致设备损坏,就得承担额外巡逻?”
我想了想,摇头:“不设罚则。我们现在不是惩罚谁,是在建立习惯。等这套流程跑顺了,再考虑责任划分。”
他没再说什么,低头继续整理清单。
苏瑶翻看刚收集的数据,忽然抬头:“还有一件事。药品库里的抗生素,有一部分包装受潮,虽然没过期,但药效可能下降。我建议尽快做一次全面药检。”
我点头,“明天就开始。你列个检测顺序,优先保障急救用药。”
她应了一声,转身去拿采样盒。
我看着操作台上的表格,已经填了大半。标题我写的是:《安全屋物资使用与维护守则(试行)》。下面分三大类,每一项都有负责人和执行时间。
“以前总觉得,只要仓库堆满,就能活下去。”苏晨低声说,目光落在那袋变质饼干上,“现在才知道,光堆着没用。这些东西也得‘活’着才行。”
“它们不会自己维持状态。”我说,“是我们得让它们一直能用。”
他抬起头,“那接下来呢?是不是还得培训?比如怎么正确清洁枪械,怎么判断食品是否还能吃?”
“当然。”我合上笔帽,“我会整理一套标准操作流程,图文并茂,贴在对应区域。你们也要参与编写,毕竟你们最了解自己的领域。”
他点点头,眼神比之前沉稳得多。不再是那个只会听命令做事的少年,而是真正把自己当成这个家的一部分。
“先从食品区开始。”我说,“把所有主食类物资按批次搬出来,筛选可用的,标记临期限的,报废的统一装箱,准备焚烧处理。”
苏晨立刻起身去拿搬运车。苏瑶也拿着检测仪走向另一排货架。
我站在原地,环视整个仓储区。高耸的货架像沉默的巨人,承载着我们的命脉。曾经我以为只要把它们填满就够了,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每一天的清醒看护。
“林越。”苏晨在远处叫我,“这批罐头标签模糊,生产日期看不清,怎么办?”
我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铁皮罐。表面涂层有些剥落,编码区域被一道划痕覆盖。
“不能确定时间的,一律视为高风险。”我说,“单独存放,暂不启用。等我们建好恒温干燥仓,再决定是否开罐检测。”
他点头记下,把罐头放进待处理箱。
我们继续推进分类工作。两人配合默契,一个查验一个记录,节奏逐渐稳定。我穿插其间,协调分工,调整优先级。
两小时后,食品区初步清理完成。临期限物资集中堆放,正常批次按新规则重新上架,报废品码放整齐等待后续处理。
我正核对最后一栏数据,苏晨突然停下动作。
“发电机那边……”他盯着角落的备用电源舱,“密封条好像有点变形?刚才路过时看到接缝处有细缝。”
我立刻走过去蹲下查看。黑色橡胶条确实在接口位置微微翘起,可能是温度波动导致老化加速。
如果密封失效,湿气渗入,电路板腐蚀只是时间问题。
“今晚必须更换。”我说,“库存还有几根?”
“还有两套。”他翻了下手边清单,“上次采购多备了一组。”
“换上新的,旧的留样分析原因。”我站起身,“明天我要检查所有舱室的密封状态,不只是电源舱。”
他应声去拿工具包。
苏瑶提着检测仪走来,“抗生素初步筛查完成,三分之一下调为观察级,建议两周内替换。”
我点头,“列入采购预警名单,等外部环境允许,第一时间补货。”
她记下后,看了我一眼,“你觉得……我们还能撑多久?”
我没有直接回答。
“不是撑多久的问题。”我说,“是能不能一直保持清醒。今天发现的是食物、工具、电力。明天呢?空气循环系统?净水装置?我们不能等坏了才修,得学会提前看见裂缝。”
她静静听着,然后轻轻说:“那我们就一条一条补。”
我看了看表,清晨五点零七分。天还没亮,风声依旧拍打着外墙。
但我们已经在动了。
“继续。”我说,“b区工具柜还没清完,c区滤芯更换要监督过程,确保操作规范。”
苏晨正拿着新密封条蹲在电源舱旁,听见后抬头,“明白。我会全程录像存档,以后当教学样本。”
我走到操作台前,拿起那份守则草案,在末尾添上一行:
**所有维护行为必须可追溯,责任落实到人,执行留痕。**
笔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
**安全屋不接受‘我以为’。**
放下笔时,苏晨正把旧密封条剪下一截,夹进透明文件袋。
他抬头看向我,“下次巡检,我能带苏瑶一起走一遍流程吗?万一我出任务,她也能顶上来。”
我说:“不止是她。每个人都得会基本维护。这是生存技能,不是附加任务。”
他笑了下,没说话,低头继续手上的活。
我站在操作台前,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灯光稳定地照着水泥地面,映出三个人影,交错在货架之间。
这一刻,我不是在盘点物资。
我是在重建秩序。
喜欢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