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接过信封没拆开,直接问:“啥东西啊?”
杨书记笑了笑:“好事。我这趟去上面开会,他们特意让我带给你的。对你的功劳,上面一直挺犹豫——你现在是地方上的人,可又实打实解决了些外交、军事方面的事。”
“军方想表彰,不知怎么合适;地方上呢,你眼下的成绩还没到能厚赏的份上。再加上之前那些成果还没完全消化,影响没铺开,就一直拖着。”
张浩一下想到那500万美元的物资,扬了扬眉:“看来是那批东西起作用了?”
“可不是嘛,”杨书记笑了,“就因为这500万美元的东西,上面还吵了阵子。现在消化得差不多了,效果摆在那儿,上面总算定了,给你请功。”
“嚯,那不得整个特等功?”张浩半开玩笑道。
“呸!”杨书记被逗乐了,“你小子想啥呢?特等功是那么好拿的?自己回去看,别拿出来在我面前晃,我看着眼热。”
“成,不打扰您了。”张浩拿着牛皮纸袋转身出门。
一回到办公室,他就迫不及待拆开——里面是一枚奖章和一本证书,二等功。张浩琢磨着,这待遇已经很不赖了,拿着奖章在胸前比划了半天,脸上带着点抑制不住的笑意。
正这时,彭艳秋推门进来。张浩抬眼瞪了下:“没礼貌,进门不会敲门?”
彭艳秋知道他不是真生气,笑着摆摆手,目光却一下瞟到他手里的东西,快步上前:“领导,您这又立功了?”
说着拿起桌上的证书翻看起来,“嚯,二等功啊!您这是不给别人留活路了。”
“去去去,哪来那么多废话?有事说事。”
张浩把奖章收进盒子,连同证书一起锁进抽屉,又从彭艳秋手里抢过红本本塞进去。
彭艳秋也不介意,直说道:“古教授那边刚才来电话,说实验数据整理得差不多了,问您啥时候有空,一起把报告报上去。”
“知道了,下午我过去一趟。”
张浩应道,心里那点立功的喜悦,很快被工作的节奏拉了回来。
张浩和古教授将船厂的完整数据提交给发改委后,立刻引起了高层的高度关注。
一大批专家学者专程赶来,围绕这些数据展开论证与对比,古教授作为技术核心,自然成了众人问询的焦点,忙得不可开交。
张浩这边反倒清闲了不少,被“冷落”在一旁,他却毫不在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技术本身成为焦点,而非个人。
这次的成果,无疑是“核弹级”的。沪城那边还在为之前的图纸绞尽脑汁,江城船厂已经再出佳绩,这对比实在刺眼。
沪城船厂的技术主任、党委书记,乃至沪城的一把手,都急得坐不住。
“你们说说,比不过人家也就罢了,图纸都给了你们,怎么还搞不出来?现在又被人家狠狠打脸,让我说你们什么好!”一把手在会议上怒不可遏。
没多久,沪城的老书记周书记找到了张浩。“张省长,咱们找个地方聊聊?”
“周书记客气了,聊聊当然可以。”张浩笑着应道。
两人找了家安静的茶馆坐下,从区域经济发展聊到时局走向,话题渐渐深入。
张浩不禁感叹周书记的沉稳老练,每句话都透着稳扎稳打的智慧;周书记则坦言自己确实有些“老了”,看着张浩这种兼具改革魄力与激进作风,且能拿出实打实成效的后辈,既佩服又感慨。
“你的模式,看着热闹,效果也显着,但真要学,没几个人能学得来。”
周书记端着茶杯,缓缓说道,“太依赖个人判断力和执行力了,风险也大。”
“周书记说得是,”张浩点头,却也坚持自己的想法,“但眼下这局面,有时候就得敢闯敢试。当然,稳扎稳打的底子不能丢,我这激进,也是踩着实地往前冲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有辩论,有探讨,虽立场略有不同,却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如何让工业发展更快、更稳。
一壶茶喝完,周书记看着窗外,轻声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你们这股劲头,真好。”
张浩笑了笑:“周书记过奖了,我们也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往前走。”
这场谈话没有谁说服谁,却让彼此对对方的思路多了几分理解。
而江城船厂的成果,早已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全国工业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后,周书记问了个尖锐的问题:“张省长,你觉得这阵风还要刮多久?”
张浩抬眼,坦然道:“老书记,这话我听不太明白。我只知道,做好眼下的事就行。”
周书记看他不愿深谈,也不再追问。张浩心里清楚,自己那些基于先知的判断,没法对旁人言说。
他也明白沪城对国家的分量,以及在经济领域的深厚积淀。
“上回就有人提议,让我去沪城,被我否了。”张浩主动提起,“您今天的意思,我大概猜得到。”
周书记叹了口气:“我年纪大了,没几年就要退了,得给沪城找个合适的接班人。你是块好料子。”
“周书记,您该知道,上回我就拒绝过。”
张浩摇了摇头,“原因很简单,我的模式不适合到处套用,尤其沪城。”
周书记有些惊讶:“详细说说。”
“鄂省现在还是农业主导,工业做辅助,说白了是农业大省的底子。”
张浩缓缓道,“沪城不一样,它的工业基础、经济结构都太复杂,哪能照搬我的法子?我去了未必能成。再者,现在阻力不小,风暴还没停,真按我的路数来,得罪人太多,我扛不住这个压力。”
老书记沉默片刻,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
张浩回到鄂省,继续按自己的思路推进工作,带着整个省稳步前行。
杨书记也察觉到,他身上那股子韧劲更足了——知道自己该扛什么,该放什么,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农业上,育种基地的新种试种初见成效,农药化肥的缺口正通过各方协调慢慢填补;工业上,船厂的技术转化在稳步推进,码头扩建的方案也提上了日程。
一切都像长江水似的,看似平缓,却在底下积蓄着向前的力量。
张浩偶尔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的长江,心里清楚,路还长,但只要方向对了,一步一步走,总会看到更宽的天地。
《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