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奉天殿大朝会。
庄严肃穆的殿宇内,百官依序而立,气氛凝重。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目光扫过群臣,不怒自威。在例行处理了几项军政要务后,太子朱棣手持玉笏,稳步出列,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
“儿臣有本奏!”
“准奏。”朱元璋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托陛下洪福,天佑大明,今年夏粮遍及南北,乃前所未有之大丰收!此乃陛下德政感天所致。同时,朝廷宝钞信用日益稳固,流通顺畅。”
朱棣先是颂圣,随即话锋一转,抛出了重磅议题,“为顺应天时,革除积弊,充实国库,惠及黎民,儿臣奏请,于赋役制度上行革新之举——推行‘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
他清晰地阐述核心内容:“即,取消现行之单独人丁税、以及力役、杂泛徭役,将其全部折算,统一合并入田亩之中,计亩征收农业税。此后,农业税统一以大明宝钞缴纳,以减少实物运输之损耗,规避胥吏层层盘剥之中饱私囊!”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强调:“为示公平,宗室、勋贵、官绅一体纳粮,其名下田亩,皆按此新制缴纳农业税,无一可免!”
“嗡——!”
此言一出,原本肃静的奉天殿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沸腾起来!文官队列中更是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交头接耳的议论声。这政策简直是要掘他们的根啊!取消丁役,并入田亩,还要官绅一体纳粮?千百年来,读书人、官员的特权何在?
很快,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颤巍巍地出列,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尖锐:“太子殿下!税收乃国朝之基石,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天下稳定,岂能如此轻率改动?历朝历代,赋役皆有定制,随意变更,恐生祸乱,动摇国本啊!臣,万死恳请殿下收回成命!”
对于这些反对声音,朱棣与幕后的王卓、朱高炽早已推演过无数遍。朱棣面色不变,从容应对:“卿家所言,老成持重。然,任何良法美意,皆需实践检验。孤亦知此事体大,故提议,前期仅在南直隶地区,试行推行。”
他具体说明试行方案:“试行期间,农业税税率暂定为一成半(15%)。同时,根据田地肥瘠,划定等级,贫瘠山地税额减半,开垦荒地免税五年,鼓励开垦;至于鱼塘等非耕地,则予以免税,以示朝廷体恤。”
“一成半?!”那老御史像是被踩了尾巴,声音更加凄厉,“殿下!国朝税制,田赋乃三十税一!您竟要提高到一成半?这……这简直是横征暴敛,与民争利,搜刮百姓啊!殿下,臣冒死进谏,此例万不可开!”
“哼!”朱棣闻言,冷哼一声,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不屑,“卿家是在欺孤不懂民间疾苦,不通国朝赋役实情吗?”
他踏前一步,目光如炬,扫过一众文官:“尔等只知三十税一的‘仁政’,可曾算过,小民除了这三十税一的正赋,还有多少丁银要交?还有多少无偿的徭役要服?更有各级胥吏、地方豪绅,借此名目,层层盘剥,巧立名目!寻常农户,一年辛苦劳作,最终能到手六成收成,便算得上是当地官府有良心、风清气正了!孤将此等隐形的负担阳光化、固定化,统合为一成半,且可用宝钞缴纳,免其运输损耗与胥吏勒索,究竟是搜刮百姓,还是惠及百姓?尔等心中,当真不明吗?!”
他这番质问,结合了王卓提供的现代经济视角分析,直指传统税制下“轻税之名,重敛之实”的弊端,驳得那老御史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就在文官们面面相觑,准备组织更多理由反驳时,宗室队列中,周王朱橚稳步出列。
他先向朱元璋行礼,然后朗声道:“父皇!自大明立国,您驱逐鞑虏,再造华夏,二十余年来,赖父皇雄才大略,朝野上下一心,方有如今边疆安宁、土地丰收之盛世景象!太子殿下所提新政,儿臣细思之下,实乃利国利民、巩固国本之长策!儿臣代表宗室,坚决拥护太子殿下所提之策,愿率先依新制,按实有田亩,缴纳农业税!”
周王话音刚落,勋贵队列中,魏国公徐允恭也昂然出列,声若洪钟:“陛下!太子殿下!我等勋贵,世受国恩,与国同休,荣辱与共!国家新政,自当全力支持!臣等亦愿按田亩缴纳农业税,绝无异议!”
周王和魏国公这一表态,如同两道惊雷,在文官集团头顶炸响。他们心里顿时骂声一片:这些宗室勋贵,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如今靠着海外开拓、矿产分红、远洋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哪里还看得上国内田地里那点“三瓜俩枣”的产出?自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支持朝廷新政,还能博个顾全大局的美名。
可我们这些文官呢?除了朝廷俸禄和老家那些田亩租子,还有什么进项?这新政简直就是割我们的肉,去补朝廷的窟窿,还要我们喊好?真是慷他人之慨,不当人子!
然而,宗室与勋贵这两大集团已然表态支持,极大地增强了朱棣提案的分量,也让许多还想反对的文官不得不掂量一下后果。
喜欢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