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组那列满问题的初步反馈清单,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西北基地每一位领导成员的心上,更压在林卫东的肩头。反馈会结束后,基地高层连夜召开了紧急党委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有人抱怨督察组“吹毛求疵”,不理解基地的特殊性和历史贡献;有人担忧巨大的整改投入会影响正在攻关的科研项目进度;更多的人则是沉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茫然。
林卫东静静地听着各种声音,直到所有人都发言完毕,他才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目光沉静而坚定地扫过每一位同事。
“同志们,”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必须改,并且要尽快、彻底改好的问题。”
他拿起那份问题清单,在空中扬了扬:“郑工他们指出的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污水管网的渗漏,危废库房的不规范,老旧设备的跑冒滴漏……这些照片,这些数据,就摆在这里,抵赖不了,也回避不了。”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沉重:“我们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历史不会忘记,国家也不会忘记。但是,”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功劳,不能成为掩盖问题的挡箭牌!过去条件艰苦,强调‘先解决有无’,我们确实在环境保护上欠了账,忽视了脚下这片本就脆弱的土地。”
他走到窗前,猛地拉开厚重的窗帘,指向窗外在月光下泛着清冷银辉的戈壁滩:“看看外面!这里是什么地方?是戈壁!是干旱缺水、生态一旦破坏就极难恢复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搞建设、搞科研,是为了让国家更强大,不是为了把这里变成一片污染的废墟!如果我们一边造着保卫国家的利器,一边却在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那我们和我们要抵御的那些东西,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如同惊雷,在每一位与会者心中炸响。他们习惯了从国家战略、技术突破的角度思考问题,却很少如此直接地将自身行为与这片土地的长远命运联系起来。
“督察组的到来,不是来找麻烦的,”林卫东转过身,面对大家,“他们是来给我们敲响警钟的!是来帮助我们走上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如果我们连自己身边的环保问题都解决不好,还谈什么为国奉献?还谈什么对得起历史和后代?”
他回到座位前,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灼灼:“所以,我决定,立即启动基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要求最严的环保综合治理行动。把这个问题,提升到与我们核心科研任务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第二天,基地破天荒地召开了一次全员大会。不是关于某项重大技术突破的庆功会,也不是关于新任务下达的动员会,而是一场专门针对环保整改的“攻坚战”誓师大会。能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从各部门领导到一线工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到刚毕业的年轻技术员,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困惑、好奇与一丝不安。
林卫东走上主席台,没有寒暄,没有套话。他身后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没有出现往常的火箭模型或数据曲线,而是直接播放了一组由督察组和基地内部自查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画面触目惊心:
一段埋藏在地下多年的工业废水管道接口处,正缓慢地渗漏着浑浊的液体,周围的土壤被浸染成了深褐色;
危废暂存库里,几个锈迹斑斑的铁桶标签模糊,内容物不明,随意堆放在未做防渗处理的地面上;
锅炉房附近,一根老旧的排气管正向外逸散着淡淡的、未经充分处理的烟气;
一片闲置的空地上,杂乱地堆积着一些早年遗留下来的、未曾妥善处理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
这些平日里被忽视、被习惯性绕行的角落,此刻被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会场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许多老职工,比如那位曾对林卫东搞数字化改造心存疑虑的李师傅,此刻也瞪大了眼睛,脸上火辣辣的。他们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从未以这样一种“外来者”的、审视的目光,如此清晰地看到基地环境存在的疮痍。
林卫东关闭了投影,会场内鸦雀无声。他站在话筒前,沉默了近半分钟,仿佛在让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沉痛而有力:
“同志们!刚才大家看到的,不是别的地方,就是我们每天工作、生活的家园!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承担着国家重任的西北基地!”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知道,大家心里不好受。我看了,心里更不好受!就像被人当面指出了自己家里最脏、最乱、最见不得人的角落!”
“我们必须承认,”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自责和痛惜,“我们过去,为了抢任务、保进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欠下了历史账!我们总觉得,搞科研、出成果是硬道理,环保可以往后放一放。但现在,国家和时代告诉我们,不行!环保,同样是硬道理,是关乎基地生死存亡、关乎我们是否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对得起子孙后代的——生命线!”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积郁已久的沉重全部呼出,然后掷地有声地宣告:
“现在,这场环保整改,就是我们基地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新的——‘攻坚战’!”
“攻坚战”三个字,他咬得极重。基地的职工们太熟悉这个词了,它通常意味着某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某个重大项目的交付。如今,这个词被用在了环保整改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场攻坚战,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督察组的检查,顺利过关!”林卫东的声音激昂起来,“这更是为了还清我们欠下的历史旧账!是为了擦亮我们基地的招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无愧于心地说,我们不仅为国家铸造了利剑,我们也守护好了这片为我们提供支撑的土地!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还能在这里看到清澈的蓝天,而不是被我们留下的污染所困扰!”
他宣布了基地党委的决定:成立“环保整改专项领导小组”,由他亲自担任组长,所有分管领导全部纳入。设立专项整改资金,即使压缩其他非紧急项目的开支,也要确保环保投入到位。抽调各专业的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攻关和工程实施团队。
“从今天起,”林卫东最后说道,“各部门、各分厂,必须将环保整改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我要看到方案,看到进度,看到实效!谁负责的区域出了问题,谁就是基地的罪人!散会!”
会议结束了,但巨大的震撼和沉重的责任感,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没有人喧哗,没有人立刻离开,许多人还沉浸在刚才那番话语和那些画面的冲击之中。
老职工“老马”拄着拐杖,慢慢走出礼堂,对身边同样沉默的工友叹了口气:“林主任说得对啊……咱们以前,光顾着低头拉车,没抬头看路,把这地方弄得……是该好好拾掇拾掇了。”
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技术攻关的、全新的“攻坚战”,在西北基地这片曾经只回荡着机器轰鸣和科研讨论的土地上,正式打响了。它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脱胎换骨的决心。而在这场攻坚战中,林卫东和他的团队也意识到,除了投入和决心,他们或许还需要借助一些新的、更“绿色”的科技力量,来帮助他们更高效、更彻底地赢得这场战斗。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江奔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