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的林雪、徐航感受到的是一种参与其中的荣耀与责任,在江城家中的周文瑾老人体会到的是穿越时空的欣慰与感慨,那么,在南方那所重点大学宽敞礼堂里的林帆,所经历的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性的灵魂风暴。
这里,是Z世代的聚集地,是网络文化、流行符号和个性表达最活跃的土壤。平日里,这个群体对过于宏大的叙事往往抱有一种本能的审视,甚至略带戏谑的距离感。他们习惯于解构崇高,用表情包和段子消解严肃,在虚拟世界中构建自己的精神部落。然而今天,当国家的力量以如此直观、如此磅礴、如此不容置疑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那层看似坚固的“隔膜”,在瞬间被碾得粉碎。
阅兵式开始的那一刻,礼堂里还夹杂着些许零食袋的窸窣声和低低的嬉笑。但当那如同复制粘贴般整齐的徒步方队,踏着足以让大地共振的步伐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的杂音消失了。
“我靠……” 林帆身边,他的室友,网名叫“猴子”、平日最爱吐槽主旋律电影的计算机狂人,发出了一个短促的、近乎失语的惊叹,嘴巴张成了o型。
林帆自己,则感觉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随即开始疯狂地擂鼓。那脚步声,透过音响,仿佛不是响在耳膜,而是直接踩踏在他的胸腔里,与他血脉的奔流产生了诡异的同步。这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性的震撼,超越了一切理性的分析和评判。
当歼-20以那种冷峻而强悍的姿态撕裂长空,当99A坦克的钢铁履带碾压过长安街的路面,当那如同移动山脉般的洲际导弹方队以近乎慢镜头的威严缓缓驶过时,礼堂里开始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呼和掌声。
起初是零星的,带着试探性,仿佛不太习惯在这种场合如此直白地表达情感。但很快,就如同燎原的星火,汇成了巨大的声浪。
“太帅了!!”
“这质感!这压迫感!电影特效弱爆了!”
“东风!是东风!妈的,看得我汗毛倒竖!”
年轻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宣泄着内心的翻江倒海。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带领,一种纯粹而炽热的情感,如同火山喷发般自然涌流。
林帆紧紧盯着屏幕,感觉自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被投入了情感的汪洋,每一个毛孔都在疯狂地吸收着这种名为“力量”与“尊严”的液体。他从小在网络世界里见识过各种“炫技”,欧美大片的特效,游戏里的虚拟战争,但那些,与眼前这真实的、代表着国家意志和工业实力的钢铁洪流相比,显得如此苍白和虚假。这是不加任何滤镜的、硬核的、足以决定世界格局的“硬实力”展示。
他的手机在口袋里不停地震动,不用看他也知道,此刻的朋友圈、微博、他所在的每一个群聊,必然已经被阅兵的画面和视频刷屏。他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解锁屏幕。
果然。
红色的国旗Emoji、烟花Emoji、“爱我中华”、“骄傲”、“威武”……各种激动人心的词汇和图片充斥着时间线。以往,他或许会对这种“刷屏”感到一丝不耐烦,甚至会随手划过。但今天,他一条条地往下翻看着,内心非但没有抵触,反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和参与感。
他看到有同学发了歼-20的截图,配文:“这才是真正的‘颜值即正义’!”
看到有人拍了礼堂里大家一起欢呼的场景,写道:“与有荣焉,与国同庆!”
看到有人转发了“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梗图,下面跟了无数点赞和“排队形”的评论。
这种在虚拟空间里迅速蔓延、同步爆发的集体情感,是如此的鲜活和真实。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传,而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的骄傲。林帆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着,最终,他也点开了相机,对着屏幕上正驶过的导弹方阵,按下了录制键,然后几乎没有犹豫,配上了三个字:“安全感!”,点击发送。
这一刻,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这个名为“国家”的宏大概念之间,那种曾经若有若无的距离感,正在急速消弭。它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新闻里的报道,而是与他的心跳、他的呼吸、他此刻澎湃的热血紧密相连的实体。他,林帆,是这个强大国家的一份子,这份强大,与他休戚相关。
* * *
游行开始后,气氛变得更加欢快,但震撼并未停止,而是转化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冲击。
当“创新驱动”方阵出现时,礼堂里的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尤其是对那些理工科的学生而言,这无异于一场顶级的技术“朝圣”。
“北斗!我们的北斗!” 一个通信工程专业的学长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老子以后就干这个了!”
“嫦娥!玉兔!下一步是不是该载人登月了?”
“蛟龙!深潜万米!这材料技术,这压力控制,牛逼!”
“神威!算力!这才是我们搞AI的终极梦想啊!”
林帆听着身边同学们狂热而专业的讨论,看着屏幕上那些象征着智慧巅峰的模型,内心受到的触动,丝毫不亚于看到钢铁洪流。如果说军队装备展示的是国家的“肌肉”,那么这些科技成就,展示的则是国家的“大脑”和“神经”。这是一种更具时代感、更面向未来的力量。
他的专业是经济管理,此刻,他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这些科技成果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产业机遇和经济动能。北斗导航催生的位置服务、智能交通;嫦娥工程带动的航天产业、新材料研发;超级计算机赋能的人工智能、新药 discovery……这些,不就是他们课堂上反复讨论的“新质生产力”、“创新经济增长极”吗?
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在此刻与屏幕上具象的国之重器完美融合。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个人的知识积累、未来的职业选择,可以与国家发展的主航道如此紧密地贴合。
一种前所未有的“局内人”视角,开始取代他过去那种略带疏离的“旁观者”心态。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享受国家发展红利的普通公民,他开始思考,自己能为这条奔涌向前的洪流,做些什么。
“猴子”用力拍着他的肩膀,眼睛放光:“帆子!看到没!这才是真正的‘酷’!比什么电竞冠军、流量明星酷一万倍!搞科技,报效国家,这才是我们这代人最该追的‘星’!”
另一个学社会工作的女同学也凑过来,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国家’‘民族’这些词太大,有点空。今天看着这些,突然就明白了,我们平时讨论的公平、正义、福祉,所有这些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屏幕上的这些力量。没有这个‘硬’基础,所有的‘软’诉求都是空中楼阁。”
这些话,如同锤子,一下下敲打着林帆的心。他想起了自己之前的迷茫。是听从父母的建议,去考个公务员,寻求一份稳定?还是利用家族的一些资源,尝试经商,追逐财富?抑或是像有些同学计划的那样,出国深造,换个环境?
这些选择,似乎都围绕着“小我”的得失在打转。
而此刻,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沉重的选项,如同海平线上初升的朝阳,带着万道金光,撞入了他的视野——将个人的未来,与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时代,与这个需要无数青年为之奋斗的国家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他想起了在西北戈壁奉献一生的大伯林卫东,想起了在北京科技前沿探索的姐姐林雪和姐夫徐航,想起了在商海拼搏却不忘社会责任的叔叔林向洋……他的家族成员,似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着这场名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那么,他林帆呢?他这个享受着最好教育资源、成长于国家最强盛时期的新一代,他的位置在哪里?他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
一种深沉的羞愧感,混合着被点燃的豪情,在他心中交织。他不能再满足于那种“精致利己”的规划了。他需要找到一个支点,一个能让他撬动自身价值、同时也能为这个让他深感自豪的国家贡献力量的支点。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手机屏幕。朋友圈的刷屏仍在继续,但此刻,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员和召唤。他打开浏览器,手指在搜索框上悬停片刻,然后郑重地键入了几个关键词:“基层选调生”、“乡村振兴”、“大学生村官”。
网页跳转,大量的政策信息、报道、经验分享涌现出来。他第一次如此认真、如此投入地开始浏览这些他过去可能根本不会点击的内容。那些描述乡村面貌、讲述青年干部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何引入新技术新理念的文字和图片,仿佛具有了全新的吸引力。
他想到了云岭村,想到了阿雅,想到了那些在田野中可能被激活的潜力。也许,那里就是一个可以让他将管理知识、将他对新经济的理解,与最真实的国家需要相结合的舞台?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一颗种子,落入了被盛典深深震撼和洗礼过的心田,开始悄然生根。
礼堂里,联欢活动的音乐已经响起,烟花在夜空绽放,将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脸庞映照得明明灭灭。讨论声依然热烈,大家都在兴奋地规划着晚上去哪里聚餐,如何继续庆祝。
林帆却显得有些沉默。他靠在座椅上,双手抱着后脑勺,目光望着屏幕上绚烂的烟花,眼神却已穿透了那短暂的辉煌,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心中的波澜,并未随着庆典的临近尾声而平息,反而变得更加深沉而有力。
那是一种找到了方向的震荡,一种明确了责任的沉重,更是一种即将启程的、混合着忐忑与兴奋的期待。
他知道,今晚,或者明天,家族的视频通话一定会响起。到时候,他该对长辈们说些什么?是继续扮演那个有些迷茫、需要指引的晚辈,还是可以尝试着,说出一些自己刚刚萌生的、或许还不成熟,但却无比真实的想法?
他第一次,对即将到来的家庭“线上聚会”,充满了某种类似于“述职”般的郑重感。他的青春,在这场国家盛典的震撼教育下,仿佛一瞬间,被注入了沉甸甸的、名为“家国”的魂魄。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江奔流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