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冬夜,万籁俱寂,唯有中央医疗站深处的指挥室内灯火通明。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秒都敲击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距离特别行动队出发已经过去了七十二小时,按照预定计划,决战时刻正在一分一秒地逼近。
林闻溪站在通讯设备前,目光紧紧盯着那台沉默的无线电。按照规定,行动队只有在极端紧急情况下才会主动联系,否则将保持完全静默。这种未知的等待,比任何明确的坏消息更加折磨人。
顾静昭轻轻将一杯热茶放在他手边:“喝点吧,你已经一天一夜没休息了。”
林闻溪恍若未闻,仍然凝视着无线电设备,仿佛要通过意志力让它响起。他的眼中布满血丝,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担忧。
指挥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行动时间轴,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每个阶段的预定时间和关键节点。根据计划,此刻行动队应该已经潜入基地,正在执行核心任务。
“不会有事的,”傅连暲走到林闻溪身边,语气试图保持镇定,“老王是经验最丰富的侦察兵,你提供了最完善的技术准备,他们一定能成功。”
林闻溪缓缓摇头:“准备再充分,也抵不过战场上的万一。我最担心的是那些生物制剂,一旦泄漏...”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在场每个人都明白那未尽的含义。那种新型制剂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致命,更具有极强的环境持久性和传染性。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在焦虑的等待中缓慢流逝。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这难熬的时刻:伊万诺夫反复检查着隔离病房和消毒设备的准备情况;顾静昭整理着急救药品和设备;年轻的研究员们则默默准备着样本分析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深夜,林闻溪突然站起身:“我要去实验室再做一次检测演练。”
众人面面相觑。这已经是今晚他第三次要求演练了。
“闻溪,”顾静昭轻声劝道,“所有的程序都已经反复演练过几十遍了,大家都已经完全掌握。你需要休息。”
“我不能休息,”林闻溪语气坚定,“万一他们带回了样本,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
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实验室,带领团队再次进行样本处理的全流程演练。从样本接收、初步检测、分类处理到安全储存,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地重复着。
“记住,安全是第一位的,”林闻溪反复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考虑科研价值。”
演练结束后,林闻溪独自留在实验室里。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封面上写着“应急处理预案”几个大字。这是他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制定的详细方案,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都准备了应对措施。
然而,他知道,现实往往比预案更加复杂。在山西那个秘密研究所的经历让他明白,战场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凌晨时分,傅连暲带来一个消息:边区外围侦察部队报告,日军正在加强边境巡逻,特别是“鹰巢”所在区域的方向。
“这说明行动队可能已经被发现,或者即将行动。”傅连暲分析道,“日军加强了戒备。”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行动队已经被发现,那么他们不仅面临任务失败的风险,更可能陷入重围。
林闻溪沉默片刻,突然说:“准备应急接应方案。如果他们被迫改变撤离路线,我们需要有能力接应。”
于是,原本就高度紧张的工作人员又投入到了新计划的制定中。基于可能的各种意外情况,他们设计了多条备用撤离路线和接应方案。
“最重要的是样本的安全,”林闻溪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如果万一...万一不得不做出选择,人的安全优先于样本。”
这句话让众人都愣了一下。大家都知道那些样本对研究有多重要,但林闻溪的态度很明确:生命至上。
天色渐亮,新的一天开始了,但仍然没有行动队的任何消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此刻任务应该已经完成,行动队正在撤离途中。
“也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伊万诺夫试图安慰大家,“保持无线电静默说明他们还没有遇到紧急情况。”
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不安。时间每过一分钟,行动队面临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中午时分,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僵局:监测站捕捉到一个极其短暂的加密信号,来源方向与行动队预定位置吻合!
“能破译吗?”林闻溪急切地问。 通讯兵摇摇头:“信号太短暂,无法完整捕捉。但这是一个预定的信号类型,表示‘任务进行中,一切正常’。”
指挥室内顿时响起一片松了口气的声音。这是七十二小时以来第一次得到行动队的直接消息!
“他们还安全,任务在按计划进行。”傅连暲激动地说,“太好了!”
然而林闻溪的眉头仍然紧锁:“信号太短暂了,这不正常。按照预定,他们应该发送更完整的信号才对。”
这种异常让他刚刚放松的心又提了起来。在敌后行动中,任何与计划不符的细节都可能意味着意外的情况。
下午,边区指挥部通报了一个重要情报:日军似乎正在调动部队,向某个方向集结。而这个方向,正是行动队预定的撤离路线!
“他们可能发现了什么,”傅连暲面色凝重,“或者是在例行调动?”
这是一个艰难的判断。如果预警过度,可能导致接应行动暴露;但如果判断失误,又可能让行动队陷入重围。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前往可疑区域核实情况,但同时不改变主要接应计划。
等待再次变得漫长而煎熬。每一次电话铃声都让所有人心跳加速,但带来的都不是期待中的消息。
黄昏时分,林闻溪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向实验室。 “怎么了?”顾静昭跟在他身后问道。 “那些纳米装置,”林闻溪一边走一边说,“如果行动队成功获取了样本,其中的纳米装置可能会接收到控制信号。”
他打开设备,开始调整参数:“如果我们能监测到特定频率的信号,也许能反向推断基地的情况。”
这个创新的想法立即被执行。技术人员调整监测设备,专注于那些特定的频率范围。
一小时后,一个惊人的发现出现了:监测设备捕捉到了强烈的特定频率信号,正是那种控制纳米装置的频率!
“信号很强,说明源距离不远,”林闻溪分析道,“而且信号模式紊乱,不像是有序的控制指令。”
伊万诺夫恍然大悟:“这意味着基地的控制系统可能已经被破坏!信号紊乱是因为系统受损!”
这个推断让所有人振奋起来。信号紊乱很可能意味着行动队已经成功破坏了基地的核心设施!
然而新的担忧随之而来:如果基地已被破坏,是否有病原体泄漏?行动队是否暴露在危险中?
“准备最高级别的隔离和消毒措施,”林闻溪当即下令,“所有接应人员必须做好全面防护。”
夜幕再次降临,决战前夜即将过去。根据时间表,行动队应该已经开始了撤离阶段,最危险的时刻即将到来。
林闻溪站在指挥室窗前,望着远方漆黑的夜空。他知道,在那片黑暗中,正上演着一场生死较量。
顾静昭轻轻走到他身边,握住了他的手。两人无言地站立着,共同等待着那个必将到来的时刻。
远山沉默,延河静流,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波涛汹涌。决战前夜,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逝,每一分钟都漫长如年。
然而,在这片寂静中,希望正在悄然生长。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信念之光永远不会熄灭。
等待仍在继续,但黎明终将到来。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针途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