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风刚染上几分春意,一份急报便送入了京城——西边的车师国突然撕毁盟约,派兵袭扰边境三镇,劫掠了两处商队,还放言要夺回“被大启侵占的草场”。
消息传来,朝堂震动。车师国本是西域小国,向来依附楼兰,此次突然滋事,明眼人都看得出背后定有推手。赵衡拿着边关送来的地图,手指重重落在被袭扰的城镇上:“车师国兵力不足千人,敢如此放肆,必是仗着有人撑腰。查,看看是谁在背后给他们递了刀子。”
三日后,暗卫传回消息:车师国的粮草与兵刃,竟是从北边的匈奴部落流入的。匈奴一直觊觎西域商道,见大启与楼兰等国交好,便想借车师国之手搅乱局势。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赵衡冷笑一声,“匈奴想坐收渔利,没那么容易。”他一面调兵遣将,加强边关防御,一面让人快马传信给楼兰,希望他们能从中斡旋——车师国与楼兰世代通婚,或许能听进几分劝。
林晚正在农桑学堂给学子们讲解《救荒本草》,听闻消息时,手里的书顿了顿。她想起边关的土地,想起那些刚播下的苜蓿种子,心里沉甸甸的:“战事一开,最苦的还是百姓和地里的庄稼。”
傍晚,赵衡来找她时,眉宇间还带着几分凝重。林晚给她端来一碗刚煮好的玉米粥:“殿下,车师国虽小,却地处要道,硬打怕是会伤及无辜,还会让匈奴有机可乘。”
“我知道。”赵衡喝了口粥,暖意驱散了几分疲惫,“已让楼兰去劝,但车师国首领被猪油蒙了心,怕是未必听得进去。”
林晚想起车师国的风土人情,他们以游牧为主,也种些耐寒的粟米,只是产量极低,常要靠与周边部落交换才能度日。“车师国滋事,会不会是因为去年冬天雪大,牲畜冻死了不少,粮食也歉收?”她试探着问,“若是能帮他们解决粮荒,或许比用兵更有效。”
赵衡眼睛一亮。他只想着军事与外交,竟忘了民生才是根本。车师国贫瘠,若能让他们看到与大启交好的好处,何愁他们不安分?
“你说得对!”赵衡站起身,“我这就让人备些耐旱的种子和粮食,再派几个农匠,以慰问的名义送去车师国。若是他们识趣,便罢;若是不识,再动兵不迟。”
林晚从库房里挑了最好的玉米、高粱种子,还有足够供千人吃一月的粮食,又让最有经验的老农跟着去,特意叮嘱:“见到车师人,先别急着谈别的,帮他们看看地里的庄稼,教些保苗的法子。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们的庄稼好,他们才愿意听你说话。”
老农们记下了她的话,跟着使者往车师国而去。
十日后,边关传来消息:车师国首领起初对大启的“慰问”嗤之以鼻,认为是示弱。可当农匠们帮他们救活了因春寒冻伤的粟苗,又拿出玉米种子,说这作物亩产是粟米的两倍,还耐旱时,首领的态度松动了。
更让车师人动容的是,大启使者带来的粮食,竟分了一半给最贫困的部落。有个老牧民捧着沉甸甸的谷穗,对着大启使者连连作揖:“我们打仗,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吗?你们肯给我们种子,教我们种地,我们何必再动刀枪?”
民心所向,车师国首领再固执,也拗不过底下的人。他不仅下令撤兵,还亲自送回了劫掠的商队货物,对着大启使者道:“请转告太子殿下,车师人不是忘恩负义之辈。若大启真能帮我们种出好庄稼,我们愿永世臣服。”
匈奴见车师国罢兵,本想亲自出兵,却发现大启早已在边境布好了防线,又有楼兰等国声援,只好悻悻退兵。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事,竟被几车种子和粮食消弭于无形。
消息传回京城,陛下龙颜大悦,对赵衡道:“你这法子,比派十万大军还有用。”
赵衡却道:“这不是儿臣的功劳,是林姑娘提醒了儿臣——百姓要的从不是疆土,是能种出粮食的土地;国家要的也不是臣服,是能互通有无的太平。”
他特意去农桑学堂找林晚,此时她正在教西域来的学子辨认种子。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她和学子们身上,手里的玉米穗在光影里泛着金黄。
“林姑娘,”赵衡站在门口,声音里带着笑意,“车师国派人来求购种子了,说要请你派农匠去指导耕种。”
林晚回过头,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好啊,我这就选些细心的农匠,再把暖棚的法子也教给他们。冬天能种出青菜,他们就更不用愁了。”
赵衡看着她,忽然觉得,这世间最厉害的武器,从不是刀枪,而是能让土地长出粮食的智慧,是能让人心趋向太平的善意。就像试验田的庄稼,你给它阳光雨露,它便给你沉甸甸的收获;你给他国以生路,他国便会还你以安宁。
春风拂过京城,试验田的新苗破土而出,嫩绿的叶片在风中舒展。林晚知道,无论西边还是东边,无论大漠还是田野,只要有种子落地,有农人弯腰,就总有化解不开的结,总有长不出的希望。
而她与赵衡,就像这田埂上的耕者,一前一后,一锄一犁,正慢慢把这片土地,种成彼此都期待的模样。
喜欢快穿:不同的世界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快穿:不同的世界我来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