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23节
不虚此行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
\/
我离开遵义会议会址这栋灰白色相间的二层小洋楼。我朝着整个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基地旁边的一栋大楼陈列厅走进去。我夹杂在参观的人群之中。我屏住呼吸。仔细观看着大厅里的关于遵义会议的文字介绍和一张张陈列的图片。尤其是一些油画图片,我觉得有一种浸沉似的效果,仿佛我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其中有一幅巨大的油画,参加会议的红军领导们,总结,批评,期盼。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终于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抛开了教条,又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可走的道路。我在这一幅幅油画面前很是接受了一个现场教育了。一个浸沉似教育。我们中国现在走进了新时代,我们强调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我心想这个理念是和遵义会议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在大厅里,在这幅巨大的画作面前,我还看得一个单位的团队参观者们。一看他们就是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公务员们。他们也和我一样,是来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现场接受红色教育的。不同的是,这些公务员们是单位组织来参观学习的。他们身上承担的职责是重要的,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为人民负责,要为国家负责,甚至要为党负责。当然,也要为他们自己负责。
而我,是独自一个人来参观学习的。我是作为一个正在创作小说《乌江绝恋》的作家特此来到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的。我的写作走到了一个瓶颈。我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现场,真的是大受启发,触动也是相当深的。我在创作小说,小说是文化产品,是精神产品。也就是说我正在创造一个文化产品。我要来个文化自信,我要来个写作自信。我不能照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技巧。我要根据当下的中国情况,讲好中国故事。我一边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各个陈列大厅观看图片,细读文字,一边在思绪万千。也可以说,我心潮起伏。
我慢慢走进一个宽阔的大厅,我被眼前所看得的情景震撼了。
这个大厅的前端,有十几个真人大小的塑像。塑像的颜色是古铜色彩。是他们,带领着全体红军官兵战士,走出遵义,走到陕北,最后走到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正当我伫立在红军领导们群雕面前思考我的小说《乌江绝恋》该如何把红军长征精神表现出来的时候,我看见年轻的田红兵也站在我身边来了。我看见他在用目光一个个打量着眼前的红军领导们。我看见他拿起他的海鸥相机走到每一个雕塑人物面前拍照。几乎每一个雕塑人物他都拍了几张照片。我心想,他是不是在这群雕像里面发现了自己的父亲的身影了呢?
我很想走到正在拍照片的田红兵身边,告诉他,我的小说《乌江绝恋》是一个虚构的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虚构的。是我这个作家虚构出来的信仰之在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对号入座。包括你,你这个从北京城专程来到遵义城寻找创作交响乐《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作品的青年作曲家田红兵都是我虚构出来的。田红兵,你是一个信仰之在人物。我和你看到的真人大小的这些塑像,每一个都是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有名有姓,他们当时都亲身参加出席了遵义会议。他们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当代红色历史的创造者。
我又心想,此时此刻,田红兵的脑海里一定来了灵感,冒出新的音符,产生新的旋律。
田红兵,遵义之行,你不虚此行。你肯定收获满满。你肯定会创作出不愧时代的伟大交响乐《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作品来的。田红兵,你的乌江之行,一定会给你的生命带来多姿多彩的色彩的。
黄老呆,遵义之行,你不虚此行。你肯定收获满满。你肯定会创作出不愧时代的后现代派文学长篇元小说《乌江绝恋》作品来的。黄老呆,你的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之行,一定会给你的生命带来多姿多彩的色彩的。
喜欢乌江绝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乌江绝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