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外的校场上,晨雾还未散尽,十万俘虏已按原属部队列队站好。他们大多穿着破旧的甲胄,脸上带着惶惑与疲惫——这些都是从刘邦、英布旧部中收拢的降兵,此刻正紧张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天宇身披玄色披风,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潮。
“传我令,全军开始核验。”他身旁的参军高声传令,声音穿透晨雾,在校场上回荡。
早在校场两侧搭起了二十座核验台,每座台前都站着三名军校——一名负责核对名册,一名检查体能,一名记录技能特长。降兵们按序上前,有的挺胸抬头,试图展现勇武;有的低头垂目,显露出难掩的怯懦;还有的紧攥着手中的兵器,仿佛那是唯一的依靠。
“姓名?原属部队?”
“周仓,原刘邦麾下骑都尉。”
“出列!”核验官看着名册上的批注,厉声喝道,“颍川之战,你纵兵劫掠百姓,按军规当斩!”
周仓脸色煞白,刚要辩解,已被两名军校按倒在地。周围的降兵一阵骚动,天宇的声音却适时从高台上传来:“凡有屠城、劫掠、虐杀平民劣迹者,不论职级高低,一律军法处置!”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部分降兵的侥幸心理。但紧接着,天宇又道:“无劣迹者,经核验合格,可编入新军。”
话音刚落,一名瘸腿的老兵被搀扶着走到台前。“姓名?”“陈武,原英布部曲,负责守粮仓。”他撩起裤腿,露出一道狰狞的伤疤,“九江之战被流矢所伤,左腿不便。”
核验官查看名册,又检查他的手臂肌肉与握力,忽然问:“会算账吗?”陈武一愣,点头道:“营中粮草账册,都是我记的。”核验官当即在名册上批注“善簿记,留用”,并指引他往右侧的“辅兵营”队列走去。
类似的甄别持续了三日。最终,三万有劣迹的降兵被收押待审,其余七万降兵中,四万体力尚可、有作战经验的编入“作战营”,一万擅长农技、修缮、簿记的编入“辅兵营”,两万老弱则被遣散,发放了返乡的路费与粮种。
“将军,这是最终核验名册。”参军将厚厚的卷宗递上高台,“加上我军原有十万兵力,合计可编练十四万大军。”
天宇翻看名册,眉头微蹙:“不够。北境匈奴蠢蠢欲动,南疆百越尚未臣服,十四万兵力守不住这万里疆土。传我令,在关中、中原各州郡征召新兵,凡年满十六至四十岁的男子,均可应募,优者免试编入作战营。”
征召令一出,响应者云集。三辅地区的农家子弟、中原的游侠、甚至不少曾隐居的剑士都前来应募。校场上很快又多了六万新兵,他们穿着统一的粗布军服,虽面带青涩,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全军整编,划分五部。”天宇站在沙盘前,指尖划过标注着边防要塞的区域,“第一部由樊哙统领,辖三万骑兵,驻防北境雁门关,抵御匈奴;第二部英布统领,辖四万步兵,镇守南疆桂林郡,震慑百越;第三部周勃(注:此处为无劣迹的同名将领)统领,辖三万步骑混编,驻守关中,护卫京畿;第四部郦商统领,辖五万步兵,布防中原各州郡,维持治安;第五部为机动部队,由我直接调度,两万精锐随时待命。”
将领们领命退下后,天宇又看向负责军械的校尉:“军备更新得如何?”
校尉连忙呈上清单:“回将军,铁匠营已赶制出五千柄环首刀、三千张弩机,盔甲修补完毕的有八千副。只是铁矿供应不足,恐难满足二十万大军需求。”
“启用崤山铁矿。”天宇当即下令,“调辅兵营千人协助开采,再从归降的工匠中挑选能手,扩建铁匠营。三个月内,必须让每个作战士兵配齐刀弩与盔甲。”
整编后的训练随即展开。校场上,号角声此起彼伏,新兵们在老兵的示范下练习队列,口号声震彻云霄;骑兵营里,骑士们驾驭着战马练习冲锋,马蹄扬起漫天尘土;弩兵营中,士兵们反复练习瞄准,箭矢穿透靶心的闷响不绝于耳。
最严苛的是协同作战训练。天宇亲自设计了“攻防推演”阵法——步兵列阵抵挡正面冲击,骑兵从侧翼包抄,弩兵在阵后提供掩护。起初各部队配合生疏,常出现步兵被骑兵误伤、弩箭射偏的情况,天宇便让各部将领互换士兵,让他们熟悉彼此的战术习惯。
“左翼骑兵慢了!再快些就能包抄敌军后路!”
“弩兵抬高些!别射到自己人!”
天宇每日都在校场督训,声音沙哑却依旧洪亮。他会亲自示范握刀的姿势,纠正骑兵的骑术,甚至躺在地上演示如何躲避箭矢。将领们看在眼里,士兵们更是不敢懈怠,连辅兵营的士兵都主动加入,帮着搬运器械、救治伤员。
一月后,一场模拟攻防战在咸阳城外展开。樊哙的骑兵如黑云般冲出,撕开“敌军”防线;郦商的步兵迅速填补缺口,弩兵精准压制“敌军”弓箭手;英布的部队则从后方突袭,一举“捣毁”敌军大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各部配合默契,已初具战斗力。
“好!”天宇在高台上击节赞叹,“但还不够。”他指着远处的烽火台,“传令各边防部队,每座烽燧增派十人,日夜轮岗。遇有敌情,白日举烟,夜间点火,务必将警讯在一日内传到咸阳。”
夕阳西下时,天宇独自站在校场中央。晚风拂过,吹动他的披风,远处传来士兵们整齐的口号声。二十万大军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刚刚安定的土地。他知道,扩编军队不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让百姓安心——当他们看到城墙上的士兵、听到校场的训练声,便会相信,战乱的日子真的结束了。
“将军,各部首领求见,说有要事禀报。”参军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天宇转身,看到樊哙、英布等人快步走来,脸上都带着振奋之色。“将军,北境传来消息,匈奴听闻我军扩编,已撤回草原深处,不敢南下;南疆百越也派使者送来降书,愿年年进贡。”
天宇接过降书,指尖轻抚过上面的印章,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他抬头望向星空,繁星如点,仿佛在见证这片土地的新生。二十万大军的铁蹄,终将踏平所有不安,为天下换来真正的安宁。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秦末龙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