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从三个月前便开始筹备这场旷世大典。朱雀大街两侧的民居被统一修缮一新,朱红的廊柱漆得发亮,沿街挂满了明黄与赤红交织的幡旗,风过时哗啦啦作响,像在提前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工部的工匠们昼夜不停地赶工,在城南的圜丘坛外筑起三层白玉台,坛下铺着从泰山运来的青石板,每一块都刻着日月星辰的纹样——这是历代帝王祭天的规制,今日却要在此见证新朝的诞生。
一、黎明祭天:告慰上苍,承接天命
天还未亮,洛阳城已被火把照得如同白昼。天宇身着十二章纹的衮服,头戴垂旒冠,由内侍搀扶着登上圜丘坛。坛顶的“天心石”泛着温润的光泽,四周列着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他们皆着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大气不敢出。
“吉时到——”礼官的长喝穿透晨雾。
天宇走到天心石前,接过太常寺卿递来的玉圭,对着东方躬身行礼。此刻,东方的天际恰好裂开一道金缝,朝阳的光芒如利剑般刺破云层,将他的身影镀上一层神圣的金边。
“皇天上帝,后土神只,”天宇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坛上,“宇以微末,承天景命,统北方州郡,扫平乱象,今日登极,愿抚万民,兴农桑,安四境,恳请上苍垂鉴!”
礼官高唱:“献太牢——”
早已备好的牛、羊、豕三牲被抬上祭台,烟火袅袅升起,混着清晨的露水气息,飘向天际。百官跟着跪拜,山呼“万岁”,声音震得坛下的青铜编钟都嗡嗡作响。
祭天礼毕,天宇手持玉圭走下圜丘,沿途百姓跪了满地,却无一人敢抬头——他们中有人曾是战乱中流离的流民,有人是互市中获利的商贩,此刻望着那身衮服,眼里满是敬畏与憧憬。
二、朝堂受贺:百官朝拜,州郡归心
辰时三刻,太极殿的朱漆大门缓缓推开。殿内金砖铺地,梁柱上缠着金龙浮雕,正中的龙椅上铺着黑狐裘,天宇拾阶而上,在龙椅上坐定。
“陛下登极,万国来朝——”司礼监太监的尖嗓划破寂静。
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分列,率先出列的是丞相萧何,他手捧国玺,躬身道:“臣萧何,恭请陛下定立国号、年号,以安天下。”
天宇目光扫过殿内,缓缓道:“国号为‘华’,取华夏正统之意;年号‘启元’,愿开启新纪元,还天下清明。”
“启元!启元!”百官齐声附和,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紧接着,各地州郡的使者依次上前献礼:幽州刺史献上辽东的玄狐皮,青州刺史捧来深海的珍珠,徐州刺史带来亩产千斤的稻种……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方匈奴首领稽粥单于派来的使者,竟捧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单膝跪地:“我主稽粥单于恭祝华帝登极,愿岁岁朝贡,永结秦晋之好。”
殿内一阵骚动——谁能想到,半年前还与中原摩擦不断的匈奴,此刻竟主动称臣。天宇接过弯刀,笑道:“告诉稽粥单于,互市照开,汉学馆照办,朕与他共守北境太平。”
使者叩首谢恩,退至一旁。
随后,韩信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北方已平,然南方尚有割据势力未附,臣请命率军南征,一统天下!”
天宇摆手:“南方百姓久遭战乱,暂息兵戈。传朕旨意,凡南方州郡愿归附者,官爵不变,百姓免赋税三年。”
“陛下仁圣!”百官齐呼。
三、市井欢腾:万民同庆,共沐新恩
登基大典的消息早已传遍洛阳城,百姓们自发地在街头摆起香案,孩童们提着灯笼奔跑,酒肆里免费供应酒水,连平日里吝啬的商贩都将货物摆到路边,喊着“沾沾陛下的福气”。
城南的互市场格外热闹,匈奴的牧民带着皮毛赶来,看到街头的庆典,也跟着拍手叫好。一位匈奴老者用生硬的汉话对身边的中原商贩说:“过去打仗,我儿子死在边境,现在好了,我孙子能去汉学馆读书,不用再拿刀了。”
商贩递给老人一壶酒:“这都是托陛下的福,以后啊,咱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傍晚时分,洛阳城点燃了万盏花灯。从皇宫到市井,灯火连成一片星海,朱雀大街上,舞龙队、高跷队往来穿梭,百姓们唱着新编的歌谣:“启元年,天下安,禾苗壮,百姓欢……”
天宇站在紫微宫的观星台上,望着满城灯火,身后的内侍递上北方各州的奏报——除了偏远的代郡尚未遣使,其余州郡皆已上表称臣。他拿起一份奏报,上面写着“并州百姓已开始春耕,农具皆由官府发放”,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内侍轻声提醒。
天宇转身,看向远处灯火最盛的方向,那里是百姓聚集的广场,隐约能听到欢笑声传来。他知道,这场登基大典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一个需要用数十年光阴去浇灌的开始,一个要让“启元”二字真正刻进万民心中的开始。
月光洒在他的衮服上,十二章纹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像极了这片土地上正在悄然生长的希望。北方已定,南方未平,但天宇心中清楚,只要民心所向,一统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此刻,洛阳城的灯火,正为这新朝,照亮了最初的路。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秦末龙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