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朱允炆终于按捺不住,脱口赞道。
随即又换作悲戚之色:“詹大人的抉择,实乃明智之举。皇爷爷能在短短数年间,将您擢升至六部尚书之首,足见您才具非凡,本宫岂会怀疑?”
“那么,这一切,便全赖您了!”
“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一切亟需安定!”
“同时,务必彻查今日种种疑点,也好向天下百姓,向我大明亿万子民,有个交代。”
朱允炆语气沉凝。
“至于本宫!”
“在父皇未返京之前,唯有挺身而出,肩负起应尽之责!”
“这大明江山……皇爷爷……皇爷爷……”
说着说着,声音竟已哽咽。
“皇爷爷出身微寒,推翻暴元,历经数十载,方复我汉家天下!”
“如今不过二十五年,我大明已威震四夷,慑服八荒!”
“吾身为皇孙,眼见天下如此昌隆,岂能坐视其倾颓?”
“今日所为,实属万般无奈!”
“否则,一旦兵部尚书茹瑞离宫,本宫再难制之。”
“若再不严加审讯,那些乱党背后的主使,连同全部阴谋,恐怕将永无揭晓之日!”
“因此……”
“还望詹大人明白,本殿下此举,实乃迫不得已,别无他法。”
此刻的朱允炆,以诚相待,仿佛将肺腑之言尽数倾诉于詹徽面前。
此情此景,令一旁的方孝孺等人亦动容落泪,涕泪纵横。
“殿下仁德!”
“殿下睿智……”
“殿下为我大明江山,竟还要承受如茹瑞之流的污蔑与讥讽?殿下已然成熟,成熟得令人震撼!老臣心中,实在欣慰万分啊!”
最后一语,出自齐泰之口,却难辨其意是真情流露,抑或刻意逢迎。
话音方落,朱允炆缓缓环视齐泰、方孝孺,再凝望练子宁。
目光之中,泪光闪烁,沉痛而言:
“三位恩师……懂我,信我!”
“允炆断然不敢辜负诸位老师的殷切期望!”
“当今天下,朝纲未稳,百业待举,亟需贤才协力!”
“恳请三位老师,助我一臂之力!”
“齐先生、方先生、练大人——”
“三位皆曾蒙皇爷爷重新启用,足见皇爷爷早已识得诸位之才学与德行。”
“允炆今日肩负重任,更需良臣辅弼。”
相较数月之前,如今的朱允炆,早已脱胎换骨。
成长之巨,不可同日而语。
今日所行,一手执威权震慑,一手施恩惠笼络……
刚柔并济,恩威兼施,显而易见——
正是那帝王御下之术!
而当他开口,恳请“老师们助我”之后,齐泰、方孝孺、练子宁三人,无不欣喜若狂。
他们心知肚明,此番重用,正源于方才所提之“建言”。
从龙之臣!
一旦功成,必将世代荣宠,位极人臣,权柄在握。
“臣等领命!”三人齐声应道。
“好!”朱允炆朗声喝道,豪气顿生。
“如今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二职皆空缺。”
“方先生不擅工程事务,听闻练子宁大人,在归乡守制三年前,曾任工部侍郎……”
“不知练大人,可愿出任工部尚书一职?”
此言甫出,练子宁心头剧震,猛然抬头,脸上尽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而齐泰与方孝孺,则面露羡慕之色。
紧接其后,朱允炆又道:“齐先生之才干,本殿下素来深知。精通兵法韬略,熟谙军机战策,只可惜一直未有施展之机……”
“不知齐先生,可愿暂掌兵部,代任尚书之职?”
齐泰呼吸急促,虽早有预感,但此刻仍觉恍如梦境。
然而他迅速镇定,立即叩首回应:
“臣必为殿下竭尽心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
朱允炆连道两声“好”,声音铿锵。
在场诸臣,纵然皆为朝廷重员,亦不禁神色动容,满目艳羡。
他们皆已看出,此三人若无意外,必将登临权要之巅,执掌实权。
一步飞升的传奇!
而此类机遇,向来千载难逢,唯国之初建,或新君即位之时,方有一线可能。
何其难得的良机!
众人尚在暗自感慨,朱允炆的目光已然转向方孝孺。
“先前格物院蛊惑人心,动摇纲常。”
“如今内忧未平,外患又起!”
“本殿下必须拨乱反正,澄清学术,安定民心!”
“方先生身份尊崇,乃大儒宋濂门生……眼下虽无合适官职,然先生可为天下儒林之宗师,助本殿下正本清源,肃清格物院之异端邪说!”
“他日必位列三公,执掌文脉,为我大明士人之魁首。”
此语一出,
顿时!
方孝孺激动万分,心潮澎湃。
在他眼中,此等荣耀,远胜六部尚书之位。
当即伏地叩首!
“谢殿下厚恩!臣必肝脑涂地,助殿下成就超越汉唐之盛世宏图!”
“好!好!”朱允炆连连点头,“有诸位贤臣辅佐,待明日朝会之后……”
“我大明天下,终将重回正道!”
朱允炆立于台阶之上,蓦然仰望东方天际,仿佛静候黎明破晓。
良久之后,他才低声叹道:
“这才是皇爷爷心中所盼啊!”
......
与此同时,
皇城之外。
众朝臣眼见几位重臣早已入宫,至今仍未现身,亦无确切消息传出,人人忧心忡忡,坐立难安。
在场的,皆是举世最为睿智之辈。
此次变故极为诡谲难测,众人心中皆有所觉——暗处似有一只无形之手,深藏不露,悄然推动一切。
想到即将开启的朝会,百官心头愈发凝重。
渐渐地,议论之声四起,群臣神色也开始显露不安。
“秦大人、茹大人与詹大人至今未现身……”
“莫非,真要生出大乱?”
此时,解缙皱眉开口。
他身旁站着近日往来密切的杨士奇,以及工部诸位要员,新晋主事于修明亦列其中。
“一旦踏入宫门,吉凶难定!”
“内外消息皆断,既无法传入,也无法传出,不祥之兆愈发浓烈。”
杨士奇沉声言道。
“切莫忘了,此次圣上踪迹成谜,与格物院牵连极深!”
“而方才,除却二品重臣之外,唯一被召入内的,唯有齐泰、方孝孺等人……”
“而这几人,正是那位二皇孙殿下的死忠之臣!”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