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良久,长孙无忌终于出列劝谏:\"陛下,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李郎君虽才智过人,但毕竟年少。陛下难道忘了赵括之鉴?贸然让他上阵,恐非良策。\"
\"况且远征之事非朝夕可成,不如先让李郎君入军营历练,待时机成熟再议。\"
众臣纷纷附议。
魏征更是毫不客气,直言进谏:\"陛下...\"
李二被魏征一番劝谏,只得悻悻作罢。想到战场凶险,万一李沐有个闪失,他定会痛心不已。
\"罢了罢了!朕只是随口一说,诸位不必当真。征讨之事且从长计议,李沐的事日后再议。\"李二摆手道。
谁知魏征并不领情,双目圆睁又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一言九鼎,岂能儿戏?若陛下失信于天下,大唐威严何在?望陛下今后慎言慎行!\"
唾星几乎溅到李二脸上。他深知再争辩下去魏征只会更加较真,只得认输:\"魏爱卿所言极是,朕日后定当谨言慎行。若无要事,今日就退朝吧!\"
说罢匆忙起身离去。
魏征这才满意地捋着胡须,踱步出殿。
此时的李沐对此全然不知。他正站在长安城门前,望着新铺就的平整水泥大道,满心欢喜。
\"不错!短短半月就完成铺设,工人们干得很卖力。再养护七日,便可正式启用了。\"
因材料充足,人手齐备,工程进展极为顺利。李沐决定额外犒赏工人们:\"传我的话,今日就结清工钱,每人再加赏五十文!邀请大家七日后参加竣工仪式。\"
消息传出,工地上一片欢腾。
\"还有赏钱!李公子仁义!\"
\"日后有活计,我第一个报名!\"
新编:
修建新路的劳工们对李沐心怀感激,更对自己亲手筑成的这条奇特道路充满好奇。
众人约定七日后参加道路的竣工庆典。
李沐明白,他在劳工间的威望已然稳固。今后行事,必能得到众人响应。
道路完工,劳工们领了工钱,兴高采烈地归家。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也翘首以盼,想看看这耗费巨资、引起轰动的水泥路究竟是何模样。
“终于完工了!”
“那灰泥好像真的变硬了!”
“不知这条路最终会是什么样子……”
成形的路面平整笔直,明眼人都看得出绝非寻常。虽不知究竟有何妙处,但百姓们已迫不及待。
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工人们洒水养护道路,却不得触碰,心痒难耐。
终于,七日过去,水泥彻底凝固,达到标准。
为制造轰动,李沐精心准备了盛大的竣工仪式,邀请全城百姓前来观看。
“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水泥路的好处!”
“商人们见识到水泥的价值,自然会争相合作!”
他一面大肆宣扬,一面邀老李等人前来观礼。
李二欣然应允,更准备带长孙皇后微服前来,与民同乐。
续写:
新唐大道正式竣工,百姓们初次踏上水泥路,兴奋如孩童。这条前所未有的道路震撼了整座长安城,许多人甚至称之为“仙路”。
李二望着欢腾的百姓,眼中满是欣慰。
“好小子!”
“此路一成,民心更向朝廷,大唐江山愈发稳固!”
尽管早知水泥路的神奇,他仍被这万众欢腾的景象所感染。
他真切感受到百姓对大唐的拥戴与期待。
“新唐……新唐!”
“这就是他以‘新唐’命名的深意吗?”
李二暗自赞叹。竣工之后,百姓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忧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昂扬的斗志。
这仿佛在昭告天下:大唐已脱胎换骨,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正在崛起!
皇宫高阁之上,李淳风静立观运,眼中异彩流转,口中低语不绝。
大唐国运显化,龙气冲霄!
\"大唐国运......升腾了!\"李淳风双目绽放异彩,只见长安城上空紫气翻涌。
\"潜龙现世,龙跃九霄!\"
原本蛰伏的国运金龙竟冲破云层,直上九重天际。
水泥官道竣工,万民欢呼,这股浩荡民愿竟化作引动龙脉的契机。
李淳风指节掐算,面色骤变:\"这不合天地命理......\"
依照天机推演,大唐至少需二十载方能步入盛世。贞观天子虽是明君,贤臣良将济济,但国运增长本该循序渐进。
\"怎会如此?\"
老人白眉紧蹙,铜钱在掌中翻飞。忽然他浑身一震,目光穿过喧嚣人群,落在那青衫少年身上。
\"李郎君......\"
新铺的灰白官道上,锦衣华服的世家众人面色阴沉。崔氏长老枯瘦的手指划过坚硬路面,眼底寒光闪烁。
\"此物若遍布州县,皇权将再无阻碍......\"
..................
世家暗流涌动之际,李沐正引着贵客返回宅院。
\"老李尝尝这新茶。\"
青瓷茶盏中碧波荡漾,嫩芽舒展。茶香氤氲间,谁也没注意到窗外掠过的黑影。
李二立刻被吸引了目光,盯着杯中清澈的茶水,露出惊讶的神情。
\"这茶......\"
\"不添加任何佐料,直接用热水冲泡,原来还能这样品尝?\"
\"我倒要亲自试试!\"
在大唐,人们习惯将茶叶与葱姜蒜等调料一同煎煮。这种饮茶方式后来传到欧洲,演变成了添加牛奶和糖的奶茶。
此刻李沐献上的清茶让李二倍感新奇,他端起茶盏,小心地抿了一口。
\"啧!\"
李二细细品味,缓缓闭上眼睛。
\"妙极!\"
\"茶香清雅,完全保留了茶叶原有的芬芳。\"
\"初尝微苦,随后甘甜渐生,余韵悠长......\"
\"好茶!\"
这番评价表明李二已经对清茶产生了浓厚兴趣。
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也纷纷品尝,点头称赞。
\"李公子,连饮茶都别具一格,果然非同凡响。\"
\"此法既简便,又能品味茶叶真味,想必很快会在长安流行开来。\"
长孙无忌捋着胡须,眼中带着赞赏。
李沐淡然点头。他心知肚明,待陆羽《茶经》问世后,清茶必将风靡天下。
他轻啜一口茶,似笑非笑地说道:
\"可别小看这茶叶。\"
\"将来与草原各部贸易,此物将是重要筹码。\"
\"其利润,不亚于丝绸贸易!\"
李二闻言大感兴趣,连忙追问:
\"草原牧民?\"
\"茶叶竟有如此功效?\"
\"快给我们详细说说!\"
但这次李沐并未满足李二的好奇心。
茶叶产业刚刚起步,现在谈及为时尚早。他决定点到为止。
\"诸位只需记住,茶叶能解油腻、补充养分即可。\"
\"具体细节,待茶树培育成规模后再详谈不迟。\"
\"眼下还是先处理要紧事务吧。\"
尽管对茶叶充满好奇,李二还是整了整衣冠,正色道:
\"你说的要紧事,是指联合商人生产水泥?\"
这正是他们之前的约定。新修的水泥大道一经面世,立即在长安引起轰动。
这条\"仙路\"的名声已传遍关中,正在向四方迅速扩散。
各地商贾闻风而动,纷纷赶来一探究竟。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水泥蕴含的巨大商机。
修路只是最基础的用途,水泥还有无数可能等待发掘!
李沐清楚,此刻必定有不少人千方百计想要窥探水泥的奥秘。
他抬头望向远方天际,沉声道:
\"老李,你深知水泥的价值。\"
\"如此国之重器,我恨不得立即普及天下,岂会藏私!\"
\"以当前工艺,水泥烧制耗费甚巨,需大量煤炭与人手!\"
\"唯有招商合营,方能令此物速传天下!\"
水泥非寻常货物,其需用之处无穷无尽。
单凭李沐一人,区区渭河一厂,不过杯水车薪。
莫说修造十里新唐大道已捉襟见肘......
大殿之上,\"招商引资\"四字令李世民耳目一新。
君臣屏息凝神,静候下文。
\"所谓招商,便是以烧造之法、匠人手艺并矿藏入股,合富商之力共建新窑。\"
\"朝廷出技艺、派监工、划矿山,保督查之权。\"
\"商贾则备银钱、建工坊、募工匠、掌日常经营。\"
\"届时按约分利,两相得宜!\"
圣主抚掌称善,眼中精光愈盛。
此计确是妙绝——于朝廷而言,匠艺可传抄,矿藏本天成,几无本而利万方。
既可充实国库,又能广产水泥。
更将天下商贾收入麾下,断世家臂助!
\"妙哉!\"
李世民击节赞叹:\"此乃一箭三雕!那些商贩怕要挤破门槛相求!\"
毕竟水泥乃官营独市。
待窑厂日进斗金,商贾自当感恩戴德。
\"尚未道尽呢。\"
李沐嘴角微扬:\"建窑要匠人,运料要脚夫,铺路要民壮......\"
\"银钱自商贾流向百姓,市井岂不愈发热闹?\"
他仿佛已看见,这灰浆将如何搅动整个大唐的乾坤。
大唐迎来一场强心剂,如同久病初愈之人饮下灵丹妙药,立时气血充盈!
李世民未曾料到其中玄机,听罢李沐之言,猛然起身,脖颈涨得通红。
\"这水泥量产......竟有如此功效?\"
\"妙极!李小子,你当真神人也!\"
他目光灼灼,紧盯着李沐不放。长孙无忌与魏征更是瞠目结舌,全然被这番谋划震住。
原本借助商贾之力增产水泥已够惊人,谁知其中另藏乾坤。
\"牵一线而动全局,高招!\"
\"治国之术,竟能如此精妙!\"
\"今日得闻此言,胜读十年圣贤书!\"
长孙无忌执掌大唐财政多年,向来苦于银钱短缺,憎恶富商豪族为富不仁。哪曾想竟能令商贾自愿掏钱,既解朝廷之困,又惠及百姓。
如此一环扣一环,不仅可得海量水泥修筑通途,更能让百姓凭劳力换取钱财,改善生计。
魏征沉思良久,忽而击掌:\"李郎君,此计莫非与新唐大道......\"
喜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