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的招商之策令众人叹服,这等超前的眼光与共赢之策,实非他们所能及。
\"还等什么?速速召集商贾前来!\"
李世民急不可耐。李沐却从容摆手:\"且让水泥路的好处再传几日,待天下商贾亲眼见证,自会蜂拥而至。\"
闻听此言,李世民方才冷静——如今是商贾有求于人,姿态自然要端足。
\"此事便全权交予你了!朝中若有需要,直接寻杜如晦相助。\"
李沐含笑应下,既得信任,自当放手施为。
\"今日既然来了,且尝尝新制的佳肴。\"
他转头唤道:\"小翠,可备妥了?\"
侍女应声而去。李世民不由好奇:\"又是何等美味?\"
回想起此前尝过的火锅等物,他喉头微动。杜如晦等人亦悄悄咽了咽口水。
须臾,小翠捧着大盆缓步而来......
热腾腾的香气早已飘散开来。
\"猪肉粉条来喽!\"
\"各位贵客请慢用!\"
小翠清脆的吆喝着,将一大盆菜肴端上桌。
只见那敞口大盆里汤汁翻滚,晶莹的粉条宛如丝带般缠绕其中。肥厚的肉片在水中沉浮,翠绿的葱花、洁白的蘑菇与火红的辣椒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诱人的画面。
李二望着这盆既像主粮又像菜肴的食物,不禁露出困惑的神情。
\"这叫猪肉炖粉条?\"
\"我且尝尝!\"
他毫不客气地抄起筷子,挑起一簇粉条送入口中。
\"吸溜——\"
粉条入口的瞬间,那弹嫩爽滑、鲜香满溢的口感令他惊叹不已。从未尝过这般美味的李二顿时胃口大开。
\"妙极!\"
\"这粉条究竟是何物所制?实在美味!\"
老李边称赞边不停地动着筷子,显然对这食物极为中意。
李沐露出神秘的笑容:
\"老李,这粉条不仅味美,它的来历更有趣。\"
\"给你个提示:它的原料你不仅见过,还很熟悉。\"
\"不如猜猜看?\"
李二捏着一根浸满汤汁的粉条仔细端详,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晶莹剔透的食物究竟源自何处。
\"我见过?还很熟悉?\"
他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
\"猜不着!\"
\"李小子就别卖关子了,快快道来!\"
长孙无忌等人也按捺不住好奇心。
李沐这才得意地揭开谜底:
\"哈哈哈!早知你们猜不到!\"
\"这粉条啊,是用红薯磨粉制成的!\"
\"不仅能当菜下饭,更能长久保存,完美解决了红薯储存的难题...\"
[李二哪还顾得上矜持?
只见他筷子翻飞,不停地往自己碗里添菜。
杜如晦等人见状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争食的行列。
\"小郎君,那我们也不客气了!\"
\"府上的吃食向来都是人间美味!\"
众人举箸如飞,李二更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猪肉。那肥瘦相间的肉块入口即化,香醇的油脂在齿间绽放,竟比他往日吃的山珍海味还要鲜美。
\"这当真是猪肉?\"
李二盯着筷尖的肉块难以置信。
\"猪肉不是向来腥臊难咽吗?\"
\"李小子,你这猪肉究竟是如何烹制的?\"
须知大唐虽早有养猪食肉的传统,但猪肉因异味难除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年鸿门宴上,项羽赐予樊哙的\"彘肩\"便是一例——即便英雄豪杰,平日里也鲜少以猪肉为食。
李二过去曾在行军打仗时吃过猪肉,那时条件艰苦,只要能填饱肚子便好,哪还顾得上味道。
可如今眼前这盘猪肉却大不相同,不仅毫无腥臊之气,反而肥美鲜嫩,连羊肉都比不上!
李二放下筷子,满是惊讶:“这猪肉怎会如此美味?”
李沐笑着夹起一块肉,慢条斯理道:“去腥膻的诀窍在于烹饪手法,但最关键的还是得先骟了它。”
“一刀下去,断了是非根,便再无腥味。”他微微一顿,又补充道:“而且骟过的猪性情温顺,整日吃了睡、睡了长,自然肉嫩味美。”
李二听得一愣,下意识摸了摸下巴,只觉背后一凉。
“原来如此!”他很快回过神来,点头道:“战马去势后也会更温顺,想必是一个道理。”
李沐倒没想到现在就有骟马的习惯,不过转念一想,古人连太监都能想出来,阉猪又算得了什么?
他兴致勃勃地继续道:“老李,这阉猪的好处可不止去腥,若能推广开来,猪肉不仅能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还能大规模饲养,让更多人吃上肉!”
李二闻言,立刻收起玩笑的神色:“此话当真?若真能如此,那可是民生大计!”
如今天下虽因红薯勉强不饿死人,但要让百姓顿顿有肉,仍是奢望。
李沐笑道:“猪比牛羊好养,吃杂食、长肉快,浑身是宝——鬃毛能做刷子,肉能炖能炒,连猪下水都能做成美味。”
他说得兴起,掰着手指数起来:“红烧里脊、蒜泥白肉、酱爆猪肝、卤猪蹄……就连猪头肉,都是下酒的好菜!”
李二听得入神,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忽然觉得手里的羊肉索然无味。
李沐明白,至关重要的时刻来临了。
若猪这般容易饲养,照理说,寻常百姓家都该养上几头。
可现实却是,大唐境内养猪的农户寥寥无几,唯有家境宽裕的小地主才舍得养。
李沐曾特意探究过其中缘由。
\"百姓不养猪,自然不是愚笨。实有几点难处无法解决。\"
\"首要一点,猪食量惊人,每日需割猪草,还得掺些粮食,否则难以长膘。这般精心喂养一年,方能养出三五百斤的肥猪。旧年百姓自家果腹尚难,哪有余粮饲猪?\"
\"而今有了红薯,红薯藤便是上等饲料!剩余的红薯更能替代粮食,催生猪只。\"
李二闻言频频颔首。
原来养猪前提竟是百姓先得吃饱。
如此说来,红薯之功实在不可估量,对大唐的助益更是无法计量。
李二心中对红薯的重视,登时又添三分。
\"其二,未经 的猪性情暴烈,动辄 逃窜,甚或伤人!\"
\"故而至少需筑牢固猪圈方可饲养,这又是个不低的门槛。\"
李二此刻恍然,养猪不仅是饲养之事,更需国力支撑。
这数百斤肉食,若无相应根基,终究是空谈。
幸而如今的大唐已初具条件。
百姓温饱既解,接下来便该谋求肉食。
养猪之事,大有可为!
\"李小郎君,继续说来!\"
李二目光灼灼,他敏锐察觉到,养猪或许是大唐百姓迈向富足的重要途径!
李沐见状也兴致高涨,继续侃侃而谈。
\"其三实为养殖常遇之患:疫病!\"
\"对此我也无甚良策,唯盼百姓分散饲养,每户一两头,尚可保全。\"
古语云:家有万贯,带毛不算。
养殖行当最大危机,莫过于疫病流行。
一旦爆发猪瘟之类,顷刻间便血本无归。
青霉素等抗生素虽能医治,但制药门槛远高于养猪!
便是许多精良药坊,也难培育青霉菌!
反倒是分散饲养,风险尚可控。
李沐最为在意的,却是另一隐忧。
他以古怪神色望向老李:
\"老李可知养猪最大危机源自何处?\"
李二被这目光瞧得莫名心慌,隐约觉得不妙。
他当即瞪眼回望。
\"有话直说!\"
李沐素来胆识过人,更知老李脾性,索性直言不讳。
\"老李啊,养猪诸般难题皆可解,百姓智慧无穷!\"
\"最大隐患不在民间,而在庙堂,在官府!\"
\"养猪最大桎梏,最险之患,正是官府!\"
李沐心知老李绝非等闲,在大唐必是位高权重。
若非如此,红薯推广岂能这般迅捷?渭水铁厂、水泥坊兴建,还有新唐大道这等水泥官道修筑,又岂能这般顺遂?
皆因朝堂鼎力配合,背后少不了老李周旋。
正因看透老李这一腔赤诚,李沐才决意道破这天机。
李二听到李沐这番言论,顿时如坠冰窟,背脊发凉。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子嗣,这个他视为天纵奇才的当世智者,竟会对朝政提出如此尖锐的批评!
若李沐最终与朝廷为敌......
\"不可!\"
\"小李子,朝廷何处不妥?\"
\"但说无妨,老夫绝不怪罪于你!\"
李二心急如焚。
唯恐一言不慎,让这失散多年的骨肉对朝廷产生芥蒂。
这不仅会使父子之情愈发疏远,更是大唐难以估量的损失!
李沐显然没料到李二反应如此激烈。
反倒有些过意不去,连忙解释道:
\"老李莫急!\"
\"我并非针对朝廷,而是......\"
------------
李沐自然清楚如今正值贞观盛世,当朝天子正是青史留名的圣主明君。
见老李神色缓和,便继续道:
\"瞧把你紧张的!\"
\"当今天子乃旷世明君,必将名垂千古!\"
\"那位可是出了名的从谏如流,被魏征当朝数落都不动怒,反倒虚心接纳谏言!\"
\"我何须顾虑?\"
李二闻言面色尴尬,欲言又止。
这话虽是褒扬,听着却叫人憋闷。
他忍不住转头瞪向魏征。
那黑脸老臣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咧嘴露出几颗黄牙,满脸得意。
仿佛在说:就算你是九五之尊,我照样直言不讳!
李二气得浑身发颤,却无可奈何。
\"少说废话!\"
\"速速道来,赋税制度与百姓豢养牲畜有何关联?\"
李沐神色一正:\"当朝征税之法实在陈腐不堪!\"
\"又是田赋又是口算,花样百出!\"
\"连入城都要缴税,简直荒谬至极!\"
李二听他将精心制定的税制贬得一文不值,不由恼火:
喜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