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计划在“奇点”内部被列为最高机密,知情者范围被严格控制在林小一、苏晚晴、顾言以及精挑细选出的五名核心成员之内。他们甚至为此建立了一个物理隔离的独立工作区,网络与公司主网完全断开,进出需要三重生物特征验证,所有通讯都通过一套独立的、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加密系统进行。
与“极光科技”的接触,如同在布满感应地雷的沼泽中探路。苏晚晴被林小一亲自指定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和唯一对外联络人。这不仅因为她拥有缜密的思维和出色的谈判技巧,更因为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融合了东方智慧与真诚的沉稳,能在最紧张的谈判中让人不自觉地放松警惕,这对于在刀尖上建立脆弱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第一次非正式会谈通过高度加密的量子视频通道进行,信号经由多个中立国家的服务器跳转。屏幕那端,“极光科技”的代表是他们的首席技术官沃尔夫冈·施密特博士。他是一位典型的德国老派工程师,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嘴角习惯性地紧抿着,透露出严谨乃至苛刻的性格。他的开场白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得近乎冷酷:
“林先生,苏女士。我们注意到了你们在‘烛龙’架构,特别是近期在集成光电互联方面发表的论文。思路很……独特。但这不足以让我们冒险。与你们交易,意味着可能面对GdESA联盟最严厉的惩罚措施。我们需要确信,你们有能力确保交易的安全和稳定,并且你们提供的技术,值得我们去冒这个风险。”
苏晚晴早已预料到对方的直接,她从容地调整了一下面前的麦克风,用流利的英语回应,语气平和而坚定:“施密特博士,风险确实是双向的。我方能够坐在这里,与您进行这场对话,其本身就已经证明了我们具备在复杂环境下管理风险和保障通道安全的能力。我们寻求的,是基于对等技术和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而非任何形式的政治同盟。我们相信,纯粹的技术价值,能够超越短暂的地缘纷争。”
接下来的谈判进程异常缓慢且艰难。施密特展现出了顶尖技术专家的深厚功底,他对“烛龙”架构的理解远超常人,提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分布式计算、低延迟互联和能效优化的核心挑战。苏晚晴带领的技术支援团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必须保守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巧妙地展示足够令人信服的技术实力和性能数据。他们提供了经过处理的基准测试报告,展示了架构在特定计算负载下的卓越表现,但关于其如何实现这种表现的关键细节,则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
谈判进行到第三轮,陷入了僵局。施密特的态度异常强硬:“苏女士,我必须坚持。没有底层部分关键模块的设计文档和接口定义,我们的工程师无法评估将其集成到我们光刻机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不确定性太高,风险无法量化。如果无法满足这个条件,我认为合作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这是一个“奇点”绝对不能接受的底线。交出底层设计文档,无异于将“烛龙”架构的命门交到对方手中。
“那么,也许我们双方都需要一些时间来重新评估彼此的期望和底线。”苏晚晴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她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信任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边界的基础上,施密特博士,而非单方面的、无限制的技术披露。我相信,‘极光科技’也不会向我们开放你们核心光学系统的设计蓝图。”
视频会议在略显冰冷的气氛中结束。项目组内部立刻产生了分歧。一位负责技术的成员忧心忡忡地说:“苏总,对方的态度很坚决。如果我们一点都不让步,这次合作可能真的会破裂。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提供一个高度抽象化的设计框架说明?”
苏晚晴摇了摇头,她的判断非常清晰:“不能开这个先例。一旦我们在核心机密上退让一步,对方后续的要求只会变本加厉。施密特是个技术至上主义者,他对我们的防备,更多是源于技术上的不信任和对其自身项目风险的担忧,而非纯粹的政治立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在不暴露核心的前提下,用无可辩驳的方式证明我们架构的可靠性和价值。”
她立即向林小一做了详细汇报,并阐述了自己的分析。林小一在办公室里踱步良久,窗外的城市灯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明灭。最终,他停下脚步,做出了一个大胆而精巧的决定:
“给他一个测试用的黑箱模块。”
“这太冒险了!”一旁参与会议的安全专家立刻反对,“任何实物交付都存在被反向工程的风险!”
“是一个功能经过严格限定、内部逻辑 heavily 混淆(代码混淆)、并且内置了多层自毁机制的黑箱模块。”林小一详细解释道,“让它能够在他们提供的、经过我们确认的测试环境中运行,完美展示我们在特定计算任务上的性能优势,但确保其无法被有效反向工程。同时,”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我们要在这个模块的微码层和物理层,嵌入我们独有的、极其隐蔽的标记和监控节点。一旦他们尝试进行任何超出约定范围的深度破解或逆向分析,模块不仅会自毁,我们这边立即就能收到警报,并锁定他们的行为。”
这是一个精妙的策略,既展示了足够的诚意和硬实力,又牢牢守住了技术底牌,甚至还设下了一个反制的陷阱。
按照林小一的指示,一个特殊的团队被组建起来,日夜兼程地开发这个特制的黑箱模块。它被设计成专门针对光刻机控制中常见的、计算密集型的实时校正和多参数优化任务。当这个被封装在特殊屏蔽外壳中的模块,通过加密的物理渠道(经由第三方中转)发送给“极光科技”后,项目组进入了长达两周的、令人焦灼的等待期。
每一天,负责监控的小组都紧盯着那特殊的警报系统,生怕它亮起红灯。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既期待对方被模块性能折服后的积极回应,又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这是对手精心策划的、旨在窃取核心技术的陷阱。
第十五天的深夜,加密通讯通道的提示音骤然响起,打破了等待的寂静。施密特博士的通讯请求再次接入。项目组核心成员迅速齐聚在密室中。屏幕上的施密特,表情与之前明显不同,那双锐利的鹰眼中,多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技术人员特有的兴奋和审慎的认可。
“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苏女士。”他省去了所有客套,直接切入主题,“我们在完全隔离的模拟控制环境中进行了多轮极限测试。该模块在指定的计算任务上,性能提升达到了我们预期的127%,尤其是在复杂形貌的实时校正和多电子束协同调度方面,其并行效率和延迟控制……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解决方案。虽然,”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无奈和更多的赞赏,“我们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其中某些异常简洁而高效的设计逻辑是如何实现的……但这恰恰证明了它的独特价值。”
他停顿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郑重:“基于测试结果和初步风险评估,我方原则上同意第一阶段的合作。关于我方提供的A级特种深紫外光学镜片镀膜材料,第一批次的出口许可将在下周内正式获批。具体的交接细节和后续技术咨询安排,我的助理会与您对接。”
消息传回“奇点”最高层,所有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枚危险的棋子刚刚被摆上棋盘。随着合作的深入,如何管理和维系这份纯粹建立在利益链条上、脆弱得如同玻璃的“信任”,将成为比技术交换本身更大的挑战。
在一次绝密的项目复盘会上,苏晚晴看着屏幕上与“极光科技”初步拟定的合作框架协议,若有所思地对林小一说:“信任是奢侈品,但我们必须投资。 在这个充满猜疑、背叛和算计的游戏中,一点点真实的、可靠的信任,可能比任何单一的技术优势都更加珍贵和具有战略意义。”
林小一点头同意,他的目光仿佛已经看到了更远的未来:“所以我们每一次交互,都要做得比对方预期的更好一点点——更守时,更守信,交付物略微超出承诺。让这份昂贵的‘奢侈品’,
像复利一样,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增值,直到它成为我们最坚固的护城河之一。”
“棱镜”计划,终于在这片充满不确定性的迷雾中,迈出了危险却又无比坚实的第一步。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