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六年,十月深秋。
天津港笼罩在一片清冷而肃杀的氛围中。渤海的海风已带上了刺骨的寒意,卷起枯黄的落叶,拍打在港口林立的旌旗和军士们坚毅的面庞上。
天空是高远的湛蓝,几缕薄云更显秋日寥廓,但港口的气氛却炽热如火,仿佛要将这深秋的寒意彻底驱散。
晨曦洒在万顷碧波上,泛起粼粼金光,更映照在港湾内那支规模精干、却散发着钢铁般气息的船队之上。
十艘巨舰,如同十头蓄势待发的巨兽,静静地停泊在深水区。它们并非传统的福船样式,而是采用了更适应远洋航行的新式船型,船体修长挺拔,线条流畅,兼顾速度与稳定性。
厚重的船板、高耸的桅杆上硬帆与软帆交错,以及两侧那密密麻麻、紧闭着的炮窗,无不彰显着帝国最新的造船技艺和强大的武备。
居中的旗舰,正是威名赫赫的“天启”号。它比其余九艘更为雄伟,船首高昂的鎏金巨龙在秋阳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龙目睥睨,直视着东方无垠的海洋。环绕其侧的,是分别以“星耀”、“镇海”、“定海”、“扬威”、“抚远”、“靖波”、“乘风”、“破浪”、“海晏”命名的九艘巨舰。
每艘舰船的甲板上,官兵们正在做最后的检查,秩序井然,鸦雀无声,只有海风的呼啸和旗帜猎猎作响的声音。
码头上,五千名远征军将士已列队完毕。他们按营哨肃立,虽人数众多,却无一丝喧哗。
精锐的将士披甲执锐,燧发铳擦得锃亮;工兵、匠户、农匠、医官各守其位。
堆积如山的物资分类整齐:火炮、火铳、弹药、预制营寨构件、堆积如山的粮秣、以及大量用于防治坏血病的特制腌菜桶、果脯箱和药草。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特制的、通风良好的运马船,数百匹来自河套健硕马匹正不安地踏着蹄子,它们将是未来新大陆开拓的重要力量。
吉时将至,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只见一骑如火焰般冲破港口的肃静,直奔“天启”号停泊的码头而来。
马上的骑士一身风尘仆仆的征袍,面容粗犷,眼神锐利,下巴上短硬的胡茬更添几分悍勇,正是从东瀛驻地赶回的先锋大将、参将张献忠。
他猛地勒住战马,利落地翻身而下,将马鞭扔给亲兵,大步流星地走向正在舰桥下方与徐霞客最后确认海图的晋王世子、北美探险将军朱求桂(龙一)。
“末将张献忠,奉命报到!参见世子!”张献忠声若洪钟,抱拳行礼,动作干净利落。
龙一转过身,他今日一身戎装,外罩御赐的蟒袍,气度沉凝威严。
他微微颔首,目光在张献忠身上扫过,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张参将一路辛苦。东瀛之事可都安排妥当了?”
“妥了!区区几个不服王化的浪人,砍了几个脑袋,剩下的都老实了!”张献忠大手一挥,语气中带着几分意犹未尽的烦躁,“将军,不瞒您说,在东瀛这半年,闲得某家骨头缝里都快长出草来了!每日不是巡防就是操练,连个像样的仗都打不上,真真憋煞人也!还是将军这里痛快,跨海远征,开疆拓土,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一旁的徐霞客,青衫磊落,闻言抚须笑道:“张将军勇武过人,此去新大陆,万里波涛,未知之地,岂会少了将军用武之地?只怕到时,将军要嫌麻烦太多呢。”
张献忠眼睛一瞪:“徐先生说的哪里话!某家怕的就是没事!有仗打,有硬骨头啃,那才叫痛快!总好过在东瀛那弹丸之地,跟些窝囊废勾心斗角强!”他转向龙一,迫不及待地问:“将军,咱们何时启航?这十条大船,五千儿郎,某家这拳头早已饥渴难耐了!”
龙一神色一肃,沉声道:“献忠,寻访新陆,非比寻常征战。勇武固然重要,但更需耐心与谨慎。茫茫大海,非陆地可比,未知之险,或许远超刀兵之厄。”
“将军放心!”张献忠拍着胸脯,“末将晓得轻重!海上听将军和徐先生的,上了岸,若有那不开眼的蛮夷敢挡我大明龙旗,自有末将的刀枪说话!”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听说那新大陆辽阔无边,野兽成群,说不定还有巨兽妖物?正好给儿郎们练手,也省得他们手痒!”
这时,其他三位舰长——沉稳的张小凡、精干的李世敏、年轻的林锦杰也过来禀报各船准备情况。
张小凡拱手道:“将军,‘星耀’号人员物资已清点完毕,随时可动。”
李世敏接口:“‘镇海’号火炮、给养已查验无误。”
林锦杰年轻的面庞上充满干劲:“‘定海’号儿郎们士气高昂,只等将军号令!”
龙一目光扫过三位得力干将,又看了看跃跃欲试的张献忠和成竹在胸的徐霞客,心中豪气顿生:“好!诸位各就各位,依计划行事。献忠,你坐镇前导舰‘扬威’号,遇有情况,依信号行事,不可贸然突进。”
“末将遵令!”张献忠虽然渴望冲杀,但对龙一的军令毫不含糊,抱拳领命,转身大步走向属于他的“扬威”号,那背影仿佛一团随时要燃烧起来的火焰。
辰时三刻,号炮轰鸣!
港口内外,数万军民的目光聚焦于码头前方那座临时搭建的阅兵高台。
鼓乐声变得无比雄壮,在锦衣卫仪仗的引导下,天启皇帝朱啸的身影出现在高台之上。
他并未身着繁复的冕服,而是一身象征武备的玄色戎装,外罩绣金龙纹披风,身姿挺拔,目光如炬,缓缓扫过脚下的精兵强将和那十艘即将远航的巨舰。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彻云霄,那是五千远征将士、港口守军以及无数送行百姓内心的激荡。
皇帝抬手,天地间霎时安静,只余海风呼啸。
他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港口每个角落:
“朕的将士们,朕的臣工们!”
“天启十六年,深秋十月,尔等代表大明,由此启航,执行跨海寻陆之旷世伟业!”
“前方,是万里波涛,是未识之疆域!或有风浪险阻,或有困顿艰难!”
“然,朕与尔等同在!大明国运,与尔等同在!”
“尔等携去的,是帝国之威,是文明之火!”
“去寻找,去发现,去开拓!让大明龙旗,飘扬于新陆之上!”
“此去经年,朕,在京师,静候佳音!”
“愿天佑大明,佑尔等,早传捷报!”
皇帝的话语简短却重若千钧,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将士们的心头,点燃了他们胸中的热血与使命感。
随后,皇帝在高一功、徐霞客等人陪同下,缓步检阅部队。
他仔细询问士兵情况,查看火炮火铳,对预制营寨构件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叮嘱医官务必用好防治坏血病的药材果蔬。
来到运马船旁,他亲手抚摸一匹神骏战马,对马官细细交代运输要点。
皇帝的亲临、细致和期望,化作了无形的力量,注入远征军的灵魂。
检阅毕,皇帝返回高台,郑重将绣有“大明北美探险将军朱”的帅旗和象征指挥权的虎符,交到跪拜在地的龙一手中。
“皇兄,”朱啸声音低沉有力,“万里波涛,帝国菁华,尽付于你。望你不负朕望,不负此身血脉,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
龙一重重叩首,双手接过虎符帅旗,抬头时眼中是无比的坚定:“臣,朱求桂,定当竭尽股肱,效忠贞之节!必使龙旗,插遍新陆!”
“启航——”司礼太监王承恩悠长的号令响起。
码头瞬间转入高效忙碌。将士们踏着整齐步伐,依次登船。号子声、口令声、车轮声、马蹄声交织成雄壮乐章。
“天启”号舰桥上,龙一迎风而立。徐霞客在一旁展开海图。张小凡、李世敏、林锦杰各归本舰,张献忠已在“扬威”号上发出指令。十名龙语者内监肃立龙一身后。
庞大的船队开始缓缓移动。帆缆拉起,巨帆吃风鼓胀。铁锚绞盘嘎吱作响,沉重铁锚破水而出。
岸上,送行人群爆发出震天祝福。皇帝负手而立,目送船队离港。
“天启”号一马当先,引领着“星耀”、“镇海”、“定海”、“扬威”等九艘巨舰,劈开渤海湾的秋水,向着东方,向着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浩瀚太平洋,坚定驶去。
帝国的意志,已然扬帆。深秋的天津港,见证了一支精悍力量的远征,一个辉煌时代向更广阔世界迈出的坚实一步。
喜欢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