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有个凤鸣村,村里有个叫秦三宝的教书先生。这秦先生年纪不过三十,肚里却有些墨水,在村中设塾授课,倒也能混口饭吃。只可惜他天生歪嘴,讲话时嘴角向右上歪斜,显得似笑非笑,村中孩童常在背后学他模样。
秦先生自知相貌不雅,平日深居简出,除了教书便是闭门读书。这年腊月二十三,塾馆放假,秦先生独自在屋内温酒读书,忽听得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个白发老翁,身着青布长衫,肩头落满雪花。老翁拱手道:“老朽赶路遇雪,不知可否借宿一宿?”
秦先生本就心善,见老翁年迈,忙请进屋,添酒加菜,热情款待。酒过三巡,老翁端详秦先生片刻,道:“先生心地仁厚,却因这歪嘴受了不少委屈吧?”
秦先生苦笑:“天生如此,无可奈何。”
老翁笑道:“老朽略通医道,或可医治此疾。”
秦先生连连摆手:“多年旧疾,不敢劳烦。”
老翁也不强求,次日清晨告辞时,留下一粒红色药丸:“他日若改主意,服下此药即可。只是切记,医了歪嘴,恐有其他变故。”
秦先生接过药丸,道谢后便收入匣中,并未放在心上。
转眼到了年关,秦先生去镇上置办年货,在茶楼歇脚时,听得邻桌几个村中富户子弟高声谈笑,分明是在学他歪嘴模样,引得众人哄笑。秦先生心中苦涩,匆匆离去。
回家后,他想起老翁赠药,心道:“试一试也无妨。”便取出红色药丸服下。
次日醒来,秦先生对镜一照,惊喜地发现歪嘴竟然复原,嘴角端正,面貌焕然一新。他大喜过望,连日在村中走动,村民见了无不称奇。
然而奇怪的是,自那以后,秦先生的塾馆中学生日渐减少。原先村人看重他学问,不计较相貌;如今嘴正了,反倒有人说他“眼神不正”、“面相寡薄”,不愿将孩子送来。
更蹊跷的是,秦先生发现自己忽然能听懂鸟兽言语了。一日午后,他伏案小憩,听得屋檐下两只麻雀交谈:
“这秦先生医好了歪嘴,反倒丢了饭碗,真是可笑。”
“你不知,那赠药的老翁是黄仙化身,特意来试探他的。如今他过了虚荣这一关,黄仙今晚便要来授他真本事呢!”
秦先生心中惊疑,当夜果然梦到那老翁。老翁笑道:“你既已通过考验,老夫便传你一项本事。日后若有疑难,可焚香唤我,但切记:不可贪心,不可害人,不可泄露天机。”
醒来后,秦先生案上多了一本旧书,上书《解疑释惑篇》。翻阅之下,尽是卜筮相法、医卜星相之术。
起初秦先生不敢妄用,直到一日村中张老汉家的牛走失了,全家寻找三日无果,秦先生想起书中寻物之法,依样推算,竟在后山山洞中找到了牛。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村民纷纷来找秦先生问事。他先是推辞,后来见确实能助人,便谨慎施用,无不灵验。人称“秦半仙”,名声渐传渐远。
这年春天,村中李员外家小姐得了怪病,终日昏睡,医药无效。李员外请秦先生过府一看。
秦先生来到小姐闺房,见少女面色红润如常,只是沉睡不醒。他依书中所授,焚香请仙,片刻后心有所感,道:“小姐非病,乃是魂被牵走。”
李员外大惊:“先生可能解救?”
秦先生推算良久,道:“三日后月圆之夜,我设坛招魂。”
三日后,秦先生在院中设下法坛,手持桃木剑,念念有词。至午夜时分,忽见一道黑影从西方飞来,落入法坛。秦先生定睛一看,竟是只白毛狐狸,口中衔着一枚玉簪。
那狐狸放下玉簪,口吐人言:“此女前世为我恩人,我今引她魂魄相见,以报旧恩,并非害她。”
秦先生道:“人妖殊途,此举反害她性命。”
狐狸叹道:“也罢,魂魄即刻归还。只是先生须知,你今日神通,皆因黄仙所赐。黄仙与我等狐仙本有宿怨,望先生好自为之。”说罢化作青烟散去。
次日,李小姐果然苏醒。李员外重金酬谢,秦先生只取少许,余皆散与穷人。
不久,县太爷夫人遗失一枚祖传玉佩,悬赏寻找。秦先生推算后,告知在县衙后花园的枯井中。果然找到玉佩,县太爷大喜,聘为幕僚。
秦先生入衙后,谨守本分,不敢妄用神通。一日随县太爷下乡办案,路过一山村,听闻有“狐仙作祟”,村民请道士作法,要烧死一对被附身的母女。
秦先生细问之下,知那寡妇王氏与女儿小莲相依为命,近日忽能预言吉凶,治愈小疾,村民便说她们被狐仙附体。
秦先生见过王氏,察觉她身上确有灵气,但不似邪祟。夜宿村中时,他焚香请黄仙指点,梦中老翁现身道:“此女乃狐仙转世,本性善良,你可救她。”
次日,秦先生劝村民:“此非妖邪,乃是天赋异禀,何必伤害?”并演示了几样小法术,证明神通未必为恶。村民信服,释放王氏母女。
王氏感激,告知秦先生:“我梦中常有一狐仙指点,说近日将有劫难,唯有歪嘴先生可救。如今看来,正是先生。”
秦先生心中一动:“你可见过那狐仙模样?”
王氏道:“白毛金睛,额间有月牙痕。”
秦先生恍然,正是当年在李员外家所见之狐。心中暗忖:这狐仙既能预知未来,为何不自救?必有蹊跷。
当夜狐仙入梦:“先生疑我得对。我确有所图——那王氏女小莲,前世是我恩人,我想收她为徒,传我衣钵。但若明说,必遭黄仙阻挠。”
秦先生问道:“黄仙与你有何恩怨?”
狐仙叹道:“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黄仙与狐仙本是同门师兄弟,百年前因争夺一本天书反目。那天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载卜筮相法,为黄仙所得;下卷载变化腾挪之术,为狐仙所得。二人立誓互不侵犯,但门下弟子若有往来,必受严惩。
秦先生醒后忧心忡忡,自知已卷入恩怨之中。
不久,县太爷升迁离任,新来的县太爷姓胡,年轻气盛,不信鬼神。听闻秦先生有神通,便想试他真假。
这日,胡县令召秦先生到衙,指着堂下三人道:“听说先生能断案如神,今日有三人都说自己是张屠户,你且辨辨真假。”
秦先生一看,三人相貌、衣着、声音竟一模一样,连言谈举止都分毫不差。他暗运神通,却见三人头顶皆有灵气,不似妖邪。
秦先生心生一计,道:“真张屠户昨日卖与我三斤肉,尚未收钱,请真身前来取钱。”
左边那人立刻道:“正是,共三十文钱。”中间那人却道:“不对,是二十五文。”右边那人道:“胡说,明明是三十五文。”
秦先生笑道:“张屠户卖肉从不用秤,一手便知斤两,更不会记价钱。你三人都是假的!”
话音未落,三人化作青烟消散。胡县令大惊,这才信服。
事后秦先生才知,是胡县令找来三位狐仙变化模样试探他。而这胡县令,竟是狐仙一族中人。
胡县令坦言:“实不相瞒,我乃狐仙族长之子,入世为官是为历练。前日你所救王氏母女,本是我族中要人,特此谢过。”
秦先生这才明白,自己早已陷入仙家纷争。
是年秋天,凤鸣村一带大旱,百日无雨,庄稼枯死,村民欲逃荒。秦先生求胡县令开仓放粮,胡县令道:“粮可放,但无雨难解根本。先生既有神通,何不求雨?”
秦先生夜访黄仙,黄仙道:“求雨乃天大之事,需上天旨意。我可一试,但需一物为引——狐仙手中的‘水精珠’。”
秦先生又寻胡县令借珠,胡县令道:“借珠可以,但需黄仙以天书相抵。”
秦先生左右为难,知二仙借此机会较劲。思虑再三,他决定不借任何一物,自设坛求雨。
三日斋戒后,秦先生在村口高坛作法,村民齐聚。秦先生焚香祷告,声声恳切,闻者动容。然而直至午时,仍是晴空万里。
正当众人失望之际,忽见东方乌云滚滚,雷声大作,顷刻间大雨倾盆。村民欢呼雀跃,在雨中舞蹈。
秦先生却见云中有两道光华交错,一黄一白,心知是黄仙与狐仙共同施法。法事完毕,两仙同时现身。
黄仙道:“你宁自担风险,也不偏袒任何一方,足见心地光明。”
狐仙道:“今日我二人见你诚心为民,已化解百年恩怨,共同求雨。”
二仙各赠秦先生一物:黄仙赠天书上卷,狐仙赠天书下卷。秦先生正欲推辞,二仙已化作清风而去。
此后秦先生神通大增,但更加谨慎,只用之为民解忧。他娶了王氏女儿小莲为妻,夫妻二人行善乡里,活人无数。
多年后,秦先生无疾而终。下葬之日,有人见一黄一白两道光芒落入墓中。次日坟上长出两株奇树,一株黄花,一株白花,相互缠绕,香气扑鼻。
村人称之“仙侣树”,逢年过节便来祭拜。有求必应,十分灵验。而秦先生歪嘴复正、得遇仙缘的故事,也就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至今凤鸣村的老人们还说,月明之夜,能见秦先生携妻漫步林间,容貌如生,与仙家谈笑风生呢。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