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外辽河边上有个叫靠山屯的村子,村里有个叫马老三的光棍汉,靠着种冬瓜为生。这人老实巴交,平日里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唯独侍弄起冬瓜来,那叫一个细心。
这年秋天,冬瓜长得格外好,个个都有小儿臂长,青皮上挂着一层白霜。马老三每日挑着冬瓜走十几里山路到镇上卖,虽发不了大财,倒也饿不着肚子。
这一日,天色已晚,马老三挑着两个剩下的冬瓜往家赶。走到半道,忽见路边蹲着个穿黄衫的老头,正捂着脸唉声叹气。
“老哥,这是咋的了?”马老三放下担子问道。
黄衫老头抬起头,愁眉苦脸地说:“老弟有所不知,我本是山里修行的一家之主,今日家中遭难,急需钱财打点。可我这般模样,不便进镇,身上又无银钱,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马老三借着月光细看,这老头尖嘴瘦腮,两眼溜圆,透着几分精明,却又不像坏人,便道:“我身上只有卖冬瓜得的几个铜板,老哥若是不嫌少,先拿去应急。”
黄衫老头连连摆手:“不可不可,无功不受禄。我倒有个主意,老弟明日可否帮我捎个信到镇上的当铺去?我那有一件祖传的玉佩,当了换些银钱。事成之后,定有重谢。”
马老三心想,不过是捎个信,举手之劳,便应了下来。
第二天,马老三按老头说的,到镇上“刘记当铺”递了话。那掌柜的闻言,神色微微一变,不多时便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交与马老三,嘱咐他务必亲手交给托信之人。
回程路上,那黄衫老头早已等在老地方。见马老三如约而至,喜不自胜,接过钱袋后,从袖中摸出一枚铜钱,塞到马老三手中。
“老弟诚信,这枚‘招财钱’权当谢礼。你将它系在冬瓜担上,保你生意兴隆。只是切记,每月初一十五,务必在担头插三炷香,算是供奉。”
马老三将信将疑,看那铜钱古旧,上面刻着些看不懂的符文,也不值什么钱,只当老头客气,便随手系在了担子上。
谁知自此之后,怪事便接二连三地来了。
先是马老三的冬瓜,一夜之间长得出奇地大,个个饱满水灵,镇上的人抢着要。接着是他每次挑担出门,总能在路上“捡”到些好东西——有时是几枚铜钱,有时是块好布,甚至有一回捡到只肥野兔。
靠山屯的村民们渐渐察觉马老三运气好得邪乎。村东头的赵寡妇悄悄跟人说:“我瞧见好几回了,马老三的冬瓜地里晚上有黄影子晃来晃去,怕是撞了什么邪祟。”
村西的张屠户啐了一口:“屁的邪祟,我看他是走了狗屎运!”
马老三自己也心里发毛,想起黄衫老头的嘱咐,每月初一十五老老实实插香供奉。说来也怪,每次上香后,那担子上的铜钱便会微微发烫,第二日准有好运。
如此过了半年,马老三竟攒下些钱财,翻修了破屋,还打算开春娶个媳妇。他心中对黄衫老头感激,供奉也更加殷勤。
这一日,马老三挑着担子刚到镇口,便被一衣着体面的中年人拦下。
“这位老哥,你这冬瓜品相不凡,可否借一步说话?”那人笑眯眯地说道。
马老三随他来到一处茶馆,那人自称是镇上首富李老爷的管家,说李老爷府上要办寿宴,需大量冬瓜,愿出高价包下他所有收成。
马老三喜出望外,当即应允。那管家却又压低声音道:“我家老爷还有个不情之请,听说老哥有一枚古铜钱,能否借来一观?若真是古物,愿出十块大洋购买。”
十块大洋!马老三心头一跳,这足够他娶媳妇后再买头牛了。可想起黄衫老头的嘱咐,他又犹豫起来。
管家见状,又加价到二十块大洋。马老三终究没能抵住诱惑,心想那老头只说系在担上,没说不许卖,便将铜钱解下卖了。
当夜,马老三揣着二十块大洋,美滋滋地回家。路上还特意打了壶酒,切了半斤猪头肉,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谁知刚到家门口,便见一道黄影闪过,那黄衫老头怒气冲冲地站在院中,尖声道:“好你个马老三!我好心助你,你竟为二十块大洋卖了信物!你可知道那铜钱是我本命法器,如今落入歹人之手,我百年道行毁于一旦!”
马老三吓得酒醒大半,连忙跪地求饶:“老仙家恕罪!我实在不知这铜钱如此重要,明日我便去讨回来!”
黄衫老头长叹一声:“晚了晚了!那李老爷请了道士,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就等我自投罗网。你我缘分已尽,你好自为之吧!”说罢,化作一道黄烟消散。
马老三悔恨交加,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便赶到李府,却见府门紧闭,门前围了不少人议论纷纷。一问才知,昨夜李府闹了黄鼠狼,几十只黄皮子闯进府邸,将寿宴准备的食材糟蹋得一塌糊涂。李老爷气得病倒在床,那买来的铜钱也不翼而飞。
马老三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发现冬瓜藤一夜之间全部枯萎,原本硕大的冬瓜都烂在了地里。
更可怕的是,他的好运似乎到头了。接下来几日,不是走路摔跤,就是做饭烧锅。卖冬瓜攒下的钱财,不是被偷就是莫名丢失。原先对他另眼相看的媒婆,也再不登门。
村中流言四起,都说马老三得罪了保家仙,这才遭了报应。张屠户幸灾乐祸:“我说什么来着?邪财不长久!”赵寡妇则偷偷在自家后院摆了香案,祈求黄大仙莫要牵连旁人。
马老三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回到从前一贫如洗的光景。这一日,他忽然想起镇外山中有个出马仙,据说能通灵解惑,便咬牙带上最后几个铜钱前去求助。
那出马仙是个白发老妪,听了马老三的讲述后,闭目良久,方道:“你遇到的,是黄家的保家仙。他本看你诚实,想借你积累功德,早日得道。谁知你见利忘义,坏他修行。如今他道行受损,对你恨之入骨。”
马老三哭求破解之法。老妪叹道:“解铃还须系铃人。黄仙最重恩怨,你若诚心悔过,或许还有转机。明日月圆之夜,你备齐三牲酒礼,到他最初现身之处跪拜忏悔。若他肯见你,便是原谅了你;若不肯,你此生便只能如此了。”
马老三依言准备,第二天月圆之夜,带着祭品来到初次遇见黄衫老头的路口,摆开香案,跪地忏悔。
直到月上中天,四周仍寂静无声。马老三心灰意冷,以为黄仙不肯原谅自己,不由得放声大哭。
正哭得伤心,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叹息。回头一看,那黄衫老头不知何时已站在身后,只是身形比先前模糊了许多。
“老弟啊老弟,你让我说你什么好。”黄衫老头摇头道,“我本想借你积累功德,早日位列仙班。你这一卖,不仅毁我修行,更让那李府道士收了我许多徒子徒孙。这笔账,该如何算?”
马老三磕头如捣蒜:“老仙家,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只要您能消气,让我做什么都行!”
黄衫老头沉吟片刻,道:“也罢,看你诚心悔过,我便给你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三日后,李府道士要开坛做法,彻底铲除我们黄家一族。你需在那日前,潜入李府后院,找到那枚铜钱。只要铜钱归位,我便能救出被困的徒子徒孙。”
马老三连连答应。回家后,他苦思冥想如何潜入守卫森严的李府。忽然想起李府厨房有个帮厨的王婆子是靠山屯人,便连夜前去求助。
王婆子起初不肯,马老三只好将实情相告。谁知王婆子听后竟道:“实不相瞒,我家也供奉着黄家仙,前几日家中老小莫名生病,想必与此事有关。我帮你便是。”
三日后,马老三扮作送菜伙计,随王婆子混入李府。按照黄衫老头指示,他果然在道士的法坛下找到了那枚铜钱。刚将铜钱取出,便听府中一阵骚动,几十只黄鼠狼从笼中逃脱,四处乱窜。
李府大乱之际,马老三趁乱逃出。刚到府外,便见黄衫老头领着众多黄鼠狼等在那里。
“老弟,多谢相助。”黄衫老头接过铜钱,神色复杂,“经此一劫,我需回山重修百年。你我也算两清了。那招财钱的本事你已无缘,但念你最后仗义,我保你今后冬瓜种得好,衣食无忧。只是切记:仙缘难得,莫再因利忘义。”
说罢,黄衫老头化作一只硕大的黄鼠狼,领着族群消失在夜色中。
自此之后,马老三的冬瓜依然种得不错,虽不再有一夜暴富的好运,但年年收成稳定,日子倒也踏实。他娶了个本分媳妇,生儿育女,再不敢贪图意外之财。
每年腊月二十三,马老三都会在院墙角落摆上一碗清水、几块点心。村里人问起,他只笑笑说:“祭拜一位故人。”
有人传言,每逢月圆之夜,还能看见马老三的冬瓜地里有黄影晃动,却不再惹是生非,只是静静守护。靠山屯的老人都说,这是马老三与黄仙的缘分未断,互相守着当年的那份承诺。
而李府自那日后逐渐衰败,李老爷一病不起,不出半年便撒手人寰。那捉妖的道士也不知所踪,有人说是遭了报应,有人说是云游四海去了。唯有那枚神秘的铜钱,再无人见过其踪影。
喜欢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