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着李杰紧绷的侧脸,下颌线绷得像一根拉直的弓弦,突然笑了,笑声低沉而温和,像春日里融化的冰雪,瞬间驱散了御书房里的几分凝重。“你倒是机灵。” 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孙子兵法》,那本书的封面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磨损了不少,书脊处用牛皮纸重新装订过,显然是经常被翻阅的。书页间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梧桐叶,是去年秋天夹进去的,现在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像一段沉淀的时光。
他翻开书,手指在书页上滑动,指尖的温度让泛黄的纸页微微卷曲。最终停在 “兵者诡道也” 那页,墨迹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但那六个字依旧力透纸背,笔画间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仿佛能看到孙武当年挥毫泼墨时的决绝。“有些人想插手火药,不是为了退敌,是为了给自己攒本钱。” 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像一片薄冰划过水面,他抬眼看向李杰,目光深邃,像一口深井,“你该懂朕的意思。”
这话像道惊雷在李杰耳边炸响,震得他头晕目眩,耳朵里嗡嗡作响。他猛地抬起头,对上皇帝的目光,心中豁然开朗,像被浓雾笼罩的山路突然放晴。皇帝不仅仅是允许他反击,甚至在暗示他 “可以借尉迟恭的势”。尉迟恭手握兵权,在军中威望极高,他说一句话,比十道圣旨都管用。有他撑腰,李泰就算再想动歪心思,也得掂量掂量,毕竟没人敢得罪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这是一种默许,一种纵容,更是一种考验。皇帝想看他如何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周旋,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保护自己,保护火药研发这项关乎大唐安危的事业。就像当年让他推广贞观犁时,皇帝没有明说可以惩罚那些拒不使用的老农,但也没有阻止他采取强硬措施,这便是帝王的御下之术。
李杰的心脏 “砰砰” 直跳,像是要跳出胸腔,撞击着肋骨发出沉闷的响声。他躬身行礼,腰弯得几乎要贴到地面,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臣…… 臣明白。定不负陛下所托。” 他的额头抵在冰凉的地砖上,能感受到地面传来的寒意,这寒意让他更加清醒,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将《孙子兵法》放回书架,动作轻缓而从容,仿佛只是放回去一件寻常物品。书架上的书排列得整整齐齐,从《史记》到《汉书》,从《论语》到《道德经》,每一本都承载着王朝的智慧。“去吧。” 他挥了挥手,重新拿起案上的奏折,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对话。
走出御书房时,李杰的脚步还有些虚浮,像踩在棉花上。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像无数细小的精灵。他特意绕路经过兵部,想看看李泰的人有没有什么新的动作,就像猎人在追踪猎物时,总会留意对方的踪迹。
刚走到兵部衙门外的拐角,就看到军器监少监王显正站在一棵柳树下。柳树的枝条刚抽出新芽,嫩绿色的叶子像翡翠般挂在枝头,随风轻轻摇曳。王显手里把玩着一柄新弯刀,那刀柄是用黑色的牛角制成,打磨得光滑如玉,上面缠着金色的丝线,打成一个个精巧的结。刀鞘是用鲨鱼皮做的,上面镶嵌的绿松石在阳光下闪得刺眼,每一块都色泽饱满,没有丝毫杂质,一看就价值不菲。
王显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嘴角咧到了耳根,眼睛里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不时将弯刀抽出一点,露出寒光闪闪的刀刃,刀刃映出他那张肥胖的脸,显得有些扭曲。周围几个小吏围在一旁,纷纷啧啧称赞:“王大人好福气,这柄刀怕是只有皇子才能用上吧?”“是啊是啊,这绿松石一看就不是凡品,得值多少钱啊?”
王显故作谦虚地摆摆手,语气却带着炫耀:“哎,不过是朋友送的小玩意儿,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可他手里的动作却出卖了他,不停地摩挲着刀柄,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李杰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像结了冰的湖面。看来李泰送的这柄弯刀,确实让王显动了心。不过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验收权已经交到了尉迟恭手里,王显就算收再多的好处,也无法在火药质量上做文章了。他冷哼一声,转身离开,脚步比来时更加坚定,每一步都踩得踏踏实实,像在宣告自己的决心。这场仗,他必须赢,为了云州的将士,为了大唐的百姓,也为了自己能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