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九月,松花江平原上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曳,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回荡在田野间。但在这丰收的景象背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
林文澜站在佳木斯郊外的田埂上,抓起一把稻谷在手中仔细察看。\"水分含量还偏高,要提醒农民注意晾晒。\"他对身边的农业专家说。
\"司令放心,我们已经组织了烘干队。\"佳木斯行政专员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现在最担心的是仓储问题。现有的粮仓大多年久失修,恐怕...\"
这时,一辆吉普车扬起尘土疾驰而来。杨文涛跳下车,神色凝重地递过一份电报:\"司令,刚截获的情报,有人计划在秋收期间制造混乱。\"
林文澜展开电报,眉头渐渐锁紧:\"通知各地驻军,加强粮仓守卫。特别是主要产粮区,要实行二十四小时巡逻。\"
回到佳木斯临时指挥部,林文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墙上挂着东北粮仓分布图,红色的标记代表主要仓储基地。
\"根据情报,\"杨文涛指着地图,\"敌人可能在三个方向下手:一是纵火烧粮,二是在运输途中破坏,三是制造恐慌引发抢粮。\"
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拍案而起:\"司令,让我带兵驻守主要粮仓,保证万无一失!\"
\"不,\"林文澜摇头,\"你的部队要继续帮助秋收。保卫粮仓的任务交给警卫部队和民兵。\"
这个决定让在场军官都很意外。周志宏忍不住问:\"司令,警卫部队兵力有限,恐怕...\"
\"正因为他们兵力有限,才不会打草惊蛇。\"林文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引蛇出洞。\"
接下来的部署出人意料:明面上,粮仓守卫看似松懈,实际上在暗处布下了天罗地网。更关键的是,林文澜秘密组织了一支特别行动队,由杨文涛直接指挥,专门负责反破坏工作。
九月十日,第一起事件在绥化发生。一伙暴徒试图冲击粮仓,被埋伏的警卫部队当场抓获。审讯发现,这些人都是被收买的当地流氓,对幕后主使一无所知。
\"他们只是棋子。\"林文澜在电话里对杨文涛说,\"继续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九月十五日,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特别行动队在检查一批新收粮食时,发现了混入的霉变谷物。如果这些粮食入库,将导致大面积霉变。
\"好毒辣的手段。\"周志宏看着检测报告,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让我们颗粒无收啊。\"
林文澜面色冷峻:\"立即彻查所有入库粮食,特别是从南部地区运来的。\"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霉变粮食来自同一个供应商,而这个供应商与南京某位要员关系密切。
\"果然是他们。\"林文澜冷笑,\"把证据保存好,暂时不要声张。\"
秋收进入高潮,各地捷报频传。但林文澜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根据统计,今年东北的粮食产量虽然可观,但由于战争破坏和人口流动,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司令,这是各地报上来的粮食分配方案。\"财政官员递上厚厚一叠文件,\"如果完全按计划分配,我们的储备撑不到明年春天。\"
林文澜仔细审阅着方案,拿起红笔做了修改:\"军队配额再减三成,政府机关减五成。省下来的粮食,优先保证学校、医院和孤儿院。\"
\"这...恐怕会引起反弹。\"
\"非常时期,必须非常对待。\"林文澜语气坚决,\"如果有人不满,让他们直接来找我。\"
九月二十日,林文澜亲自到哈尔滨第一中学视察。学生们正在上课,朗朗读书声让他驻足良久。
\"孩子们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他对校长说,\"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
就在这时,杨文涛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林文澜脸色微变,立即返回指挥部。
\"确认了吗?\"一进办公室,林文澜就急切地问。
\"确认了。\"杨文涛打开文件夹,\"我们的人在码头截获了一批准备运往南方的粮食,总共五千吨。货主是...\"
\"直接说名字。\"
\"是行政院张副院长的侄子。\"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名字的分量。
林文澜沉默良久,突然起身:\"立即查封这批粮食,以囤积居奇罪逮捕相关人员。\"
\"司令,这恐怕会得罪张副院长...\"
\"得罪就得罪!\"林文澜斩钉截铁,\"为了东北百姓,我林文澜不怕得罪任何人!\"
这件事很快在南京引起轩然大波。张副院长亲自打电话质问,语气极其强硬。
\"文澜,你太不懂规矩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怒气,\"立即放人,把粮食归还!\"
\"副院长,\"林文澜不卑不亢,\"这批粮食是东北百姓的救命粮。任何人想打这些粮食的主意,都是与我林文澜为敌,与东北百姓为敌!\"
挂断电话后,林文澜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立即下令加快粮食分配,同时做好应急准备。
九月二十五日,果然有南京方面的调查组抵达哈尔滨。带队的竟是监察院的李监察使。
\"林司令,\"李监察使皮笑肉不笑地说,\"有人举报你滥用职权,扰乱市场。请你配合调查。\"
\"配合调查可以。\"林文澜坦然道,\"不过在调查之前,请监察使先看看这个。\"
他推过去一叠照片,上面是各地百姓领到救济粮时喜悦的表情,还有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饭的场景。
\"这些都是用那批'扰乱市场'的粮食救助的百姓。\"林文澜直视李监察使,\"如果救助百姓是犯罪,我认罪。\"
李监察使的脸色变了又变,最终长叹一声:\"文澜兄,你这又是何苦呢?\"
\"监察使,\"林文澜正色道,\"文澜奉命镇守东北,就要对得起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调查最终不了了之。但林文澜明白,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九月三十日,秋收基本结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东北的粮食产量比预期高出两成,足以支撑到明年夏收。
当晚,林文澜难得地睡了个好觉。但凌晨时分,他又被紧急电话吵醒。
\"司令,出事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十分焦急,\"双城粮仓起火!\"
林文澜立即起身:\"情况如何?\"
\"火势已经控制住,但损失了部分存粮。纵火嫌疑人被抓到了,他交代...是受人指使。\"
\"立即审讯,我要知道幕后主使!\"
审讯结果令人震惊:指使者竟然是粮食局的一名副局长,而他的上线直指南京。
\"看来,有人非要置东北百姓于死地啊。\"林文澜面色冷峻,\"把证据整理好,我要亲自去南京一趟。\"
十月的第一天,林文澜登上了南下的列车。站台上,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排成长队。
\"将军保重!\"有人高喊。
林文澜向人群挥手致意,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次南京之行,将是一场更加艰难的较量。
列车缓缓启动,哈尔滨的街景渐渐远去。林文澜望着窗外广袤的黑土地,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够温饱。
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为了这个目标,他愿意付出一切。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