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辙”乃续曰:“习性之争,至今贰佰载矣,伴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盛于七雄纷争,何也?春秋之期,尊王攘夷,以为先列,诸侯相随,未有更者;及待周室衰微,王不自矜,卿为诸侯,天下失常,上下惘然。诸子分现,以补其阙。于事,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以此,修道教化,以为儒家之职;是故,言四心,知性,知天;四心,教化修道之基也,仁政,教化修道之术也。此先祖孟子,及门徒公孙丑、万章之性善学也,其曰‘人皆尧舜’。”
稍歇,“孟辙”复续曰:“至于荀卿,亦言性命,性恶伪善,性伪俩分,化性起伪,求贤择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如此,其曰:‘涂人可禹’。”
“皆言至人尧舜,以此而观,修道教化,儒家之责也,虽殊途,终同归尔。虽有差错,纷争于内也,不脱职责也。纵夫子在生,亦无怨天尤人之语。”
“然则今闻法学者,超善恶而至自为,言利害而无仁义;以己之恶,视天下皆贼,以己之邪,观天下皆非。于是密罗天下,苛政以民,禁以工末,无以关征,匪有孝悌,不观孤寡,生之无仁,死而无义,利害父子,计较君臣。以此而为之,则天下民,五服未出,即为陌路,无得其亲也;防邻如仇,道路以目,无得其安尔;朝堂蔽塞,上下不达,无得民意,危殆立至矣。”
“更有言及术势者。所谓言势,独居其位,以为寡人,不与众同。如此则独乐其乐,不与众乐,独忧其忧,不与众忧。以此而一,绝于众庶,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独夫必亡,此之谓也。”
“所谓言术,虽有中正,更以僻险,好恶使之,功利由之,无关贤良,但以上听。残暴以害民,苛捐以媚上,以己得利,何及他害,以邻为壑,持刃而呼。壹日患生,君臣无信,不得并力,或独败于内,或共败于外,其得速亡矣。河蚌相争,渔翁得利,此之谓也。”
“以上所言,某之肺腑也,自去岁四月见公子,至今捌月,某以此而敬公子,望公子熟虑之。”
待闻“孟辙”之言,公子扶苏,大为震撼,讷讷无言,比之韩子所述,奔腾互搏,不能已矣,以其无得实政,止以冥思,恐久不得其正矣。
见公子扶苏无言而惘,司徒博彦亦明其思,乃近前而言:“昔日小子谒见公子,有以言说。翌日再见大家及韩子,亦有言说;待言于韩子,臣常有言‘诸子者,敬信其说,明君者,恪守其职;’逢此仟年未有之大变局,实望公子有以参量,主以决择,明众之无私,知卿之共爱。如此,吾等之幸,朝廷之幸,黎庶之幸!”
闻得此言,公子扶苏不得其思,乃已先言:“方才蒙卿之语,某已有思,众人之诚,某亦体察,故意分言众卿,各诉衷肠,各承其策,并以共力,和衷共济。”
见公子扶苏有此言,司徒博彦乃复曰:“今之关内,确以咸阳宫为要,陈平李左车之流,恐无功于其势也;至于关外,纵蒙卿无事,然则以为预备,不得无防。公子不居其位,无得官府之职,且纵贰人东归,用以遗族,用以黔首,有意外之喜,或未可知。纵有错漏,不及关内,暂亦无碍也。望公子慎计。”
公子扶苏闻言而思,以蒙毅之言语,知秦臣之桀骜,观关东之人,恐非壹人特例也,以此事初,欲以弥缝,合而并力,恐大不易也,然以陈平之用,李左车之势,纵之东归,何以安其心,无致‘藉寇兵而赍盗粮’,亦为踌躇。
见公子扶苏有以犹疑,司徒博彦虽不明其虑,然亦有猜测,乃言道:“公子容禀,虽秦臣不见山东暗事,然以目前天下之局,无变而生,暗待秦庭有事,恐不大易也;待得其时,纵我等操持,秦庭可得,然山东亦俱备矣。以残破之秦庭,而迎有备之山东,事危情殆矣。苟以贰人之能,短以半年壹载,得发山东局势,迫其早举,恐其利者,不惟关外矣。如此俩利之事,公子以为然否?”
贰人之言窃窃,“孟辙”居其侧,置若罔闻。
公子闻其言,复忆“孟辙”昔日所言“郑伯克段于鄢”,乃明其理,思而允之,并言于司徒博彦曰:“某今未曾官身,无有可谢诸贤者,贰人东归,聊以金银相馈,望其勿嫌;待得事成,必有后报。”
司徒博彦拜曰:“小子代谢公子厚爱,少以半载,多则一年,小子必以其信而复公子。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尚盼公子得诸卿相助,专以谋划,得反咸阳宫。”
公子扶苏颔首,言明日众议可行。
贰人议定,各归其位,“孟辙”乃复拜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公子共勉。”
公子扶苏拜谢,贰人拜别。
先言公子扶苏,送别而行,乃有所思,复召蒙李贰氏,共见于堂。待众人至,公子扶苏先言:“方才已有言谈,关外诸贤,不明关内,无得有利,乃以遣之,以为他用。”其时暂缓,见肆人有以喜色,乃复续言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已遣彼人,则此间得有策,以应首要,诸卿以为如何?”
肆人得讯,自为高兴,乃有筹谋。蒙毅先言曰:“先皇亲政,于蕲年宫,斩除嫪毐,剥清吕侯,时得相国昌平君、昌文君襄助。其时,以宿卫军守咸阳,郎中令、卫尉、中尉分掌,各以卫队、宫门屯卫及咸阳屯卫。今某欲得其宫,无军不行,臣请以兵。”
蒙恬李信皆黯然,以胡亥及赵高之性,恐非亲信,不得其任,欲得其机,恐大不易。众人相觑,各有所谋。李超乃曰:“昔日得拜右丞,得诺以救蒙族叔伯,故御史有以迁延,吾等方能施救。以此,御史大夫冯劫得咎被免,迁掌皇陵、兼以驰道。”至此缓言,以待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颔首,言道:“方才聚议已言,某无他意,惟卿自举,以为速急。”
肆人应诺,散而各归。
另说司徒博彦反于居处,陈平李左车张苍叁人,皆在等待,遂言语方才与公子所定:“依陈平谏言,已得公子允,赠金东归,还望有以筹谋,以促其事,并力共举,不弱关内诸人。”
闻司徒博彦所言,张苍李左车乃明东归之策,出于陈平,不明其意,纷纷问询。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