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将密信折好,放进袖中。她没有抬头看裴砚,只是转身朝外走。
宫道上的风有些凉,她脚步未停。昨夜刚回京,身上还带着边关的尘土。她没去换衣,直接进了政事堂。
早朝已经快开始。她站在廊下,听见里面传来声音。
“皇长子年方十二,不通政事,如何能担储君之责?”
是宗室老臣周太傅。他拄着拐杖,站在殿中央,语气强硬。
其余几位老臣也跟着附和。有人说立储太急,有人说是动摇国本,话里话外都在拖。
沈知微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百官回头看了她一眼,又迅速低头。她走到裴砚身侧,轻轻摇头。
裴砚坐在龙椅上,脸色沉静。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他抬手,压下群臣议论:“储位已定,不必再议。”
大殿瞬间安静。
周太傅颤声问:“陛下真要让一个孩子掌天下?”
裴砚没回答。他看向沈知微。
她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到每个人耳中:“那就让他做件事看看。”
她转向皇长子。少年站在角落,穿一身青色常服,双手交叠在身前,神情恭敬。
“江南水患,灾民十万。户部报上来的赈粮数目有缺,地方虚报人数。今日起,由皇长子监国,全权处理此事。”
这话一出,满殿哗然。
周太傅怒道:“这是拿国事当儿戏!”
沈知微看着他,语气平稳:“不是儿戏。若他办不好,自然不能为储。若他办得好,诸位还有什么话说?”
没人接话。
裴砚点头:“准了。”
散朝后,沈知微把皇长子叫到偏殿。
少年进来时低着头,脚步很轻。她在案前坐下,问他:“你知道江南现在有多少人等着吃饭吗?”
他摇头。
“三州淹了,百姓逃到高坡上,吃树皮啃草根。你父亲派去的官员查回来,说受灾两万人。可我看过去年户籍册,那片地方住着四万七千人。”
少年抬起头,眼睛亮了一下。
她继续说:“有人想让你批错粮,看你笑话。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谁在撒谎。”
少年沉默片刻,小声问:“母后觉得是谁?”
她没答。她只是翻开桌上一本旧档,推到他面前:“你自己看。”
午后的阳光照进窗子。少年低头翻页,手指慢慢划过一行行数字。
傍晚时,他来找她。
“户部尚书呈报的灾民数比实际少了两万一千人。他给的理由是‘流民难计’,但周边五县都没有接到逃难记录。”
沈知微点头:“你打算怎么办?”
“请父皇下令彻查。若是故意瞒报,就该换人管粮。”
她说:“你可以现在就写奏本。”
少年提笔写了奏本,字迹工整。她看了一遍,递给了传令太监。
第二天早朝,裴砚当众宣读奏本。户部尚书当场跪下,冷汗直流。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地方官员与户部勾结,虚报灾情,打算私吞三万石粮。
裴砚震怒,当场罢免三人。皇长子站在殿侧,一句话没说,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散朝后,周太傅独自站在宫门外。他望着东宫方向,叹了口气。
“此子不简单啊。”
消息传开,反对的声音渐渐弱了。
可还没等局面彻底平息,北疆急报来了。
谍网女官深夜入宫,带来一份血书。守将叛变,勾结旧部,三州告急。
沈知微接过情报看完,递给裴砚。
他看完,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仗必须打,而且得快。
但他不能留京城空着。皇长子才十二岁,朝中还有老臣虎视眈眈。
他召沈知微到御书房。
夜里灯影摇晃。他站在窗前,背对着她。
“我要亲征。”
她站着没动。
“京中不能乱。储君年少,政务生疏。你留下。”
她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要把整个朝廷交到她手里。
她走到案前,拿起虎符和印玺。冰凉的金属贴在掌心。
“我会每日发军报给你。每五天开一次内阁会议,让皇长子列席。重要决策,等你批复后再执行。”
裴砚转过身:“你能压住他们?”
“能。”她说,“只要你不犹豫。”
他盯着她看了很久,终于点头。
三天后,裴砚在太庙祭旗誓师。十万大军集结城外,旌旗蔽日。
沈知微带着皇长子送他出城。
校场上风很大。裴砚翻身上马,回头看她一眼。
她站在台阶上,穿着深色宫装,手里握着虎符。
他没说话,只是抬手抚了下她的手腕,然后策马而去。
队伍渐行渐远,消失在晨雾里。
她转身回宫。
政事堂灯火通明。六部官员已在等候。她走进去,把虎符放在案首。
“今日议程,先看江南第二批粮运情况。再议北疆战备物资调度。”
有人想开口反驳。她抬眼看他。
那人闭了嘴。
皇长子坐在下首,拿出纸笔记下每一句话。
夜深了,沈知微站在观星台。这里是宫中最高处,能看到整座皇城的灯火。
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虎符。上面刻着龙纹,边缘有些磨损。
她想起边关那场雨。想起北狄新王倒下的那一刻。
现在不一样了。她不再是为了活命而算计。她是在守这个国家。
她转身下楼,走向政事堂。
东宫里,皇长子还在灯下整理奏报。他写完最后一行字,合上本子。
窗外传来更鼓声。
他站起来,走到门口,对侍从说:“明天早朝,我想提一项建议。”
侍从问是什么。
少年没立刻回答。他望了一眼北方,轻声说:“关于边军冬衣的供应。”
喜欢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