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府中并无太多新鲜事。良乡侯府建成不久,仆役多从燕王府购得,绿珠大都熟识。但因无女主人,府中事务先前多由何秋交予何能打理,一些燕王府旧人不服,觉得何能年轻资浅,却凌驾其上,心中不服。
如今朱玉颖已嫁入府中,开始学习管理内宅。她虽擅长商事,但府中精细事务,未必熟练。
何秋在书房整理方才签到所得的神书——《赤脚医生手册》。
签到系统似知他昨日成婚,今日一签便得此宝物,比玻璃制法更为神奇。
这本手册自出版后,三十余年间一直是新中国农村的健康指南。许多农村缺医少药,百姓遇小病多靠此书寻方治疗。
书中诸多章节,在大明比在新中国更为实用。大明医疗条件远逊后世,得此手册实属天佑。若将之刊行,不知能救多少人命,更能推动大明医学快步前行。
门外传来声响,何秋伸了个懒腰,含笑道:\"绿珠,你这丫头倒学会嚼舌根了。幸亏后院清净,不然你这张嘴可要遭殃了。\"
刚踏进书房的绿珠吓得脸色发白,连声求饶:\"老爷莫要吓唬奴婢。\"
朱玉颖抿嘴轻笑:\"你就别逗她了。这是在忙什么?\"
何秋握住朱玉颖的柔荑,生怕她离去似的:\"正在整理一部医书,堪称能与《伤寒杂病论》比肩的典籍。\"
朱玉颖诧异地眨着眼睛:\"夫君还精通医术?\"
何秋摇头解释:\"我哪懂什么医术,不过是偶然得了这本奇书。\"
说着又继续道:\"待我整理完毕,多刊印几册。咱们留一份,呈递朝廷一份,再送往燕王府一份。但愿日后能推广天下,让百姓家家都备上一本。\"
\"若能如愿,世间便能少些被病痛夺去性命的人了。\"何秋言语间充满向往。
朱玉颖挨着丈夫坐下,眼中满是敬慕。她的夫君,就是这般心怀仁爱之人。
第167章 大军北伐
三人正在书房叙话,何能匆忙来报:\"老爷,燕王殿下与道衍大师到访。\"
朱玉颖与何秋对视一眼,整了整衣冠:\"夫君随我一同迎接吧。\"
何秋颔首。虽不知燕王为何突然造访,但他明白此时前来必有要事。
待二人疾步来到侯府正厅,只见朱棣与姚广孝正在品茶。看似闲适,但朱棣眉宇间的焦灼却掩藏不住。
良乡侯府的下人多来自燕王府,礼数周到,未失侯府体面。
何秋携朱玉颖上前行礼:\"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朱棣仔细端详着这对佳偶,轻叹道:\"你二人确实般配。\"
随即正色吩咐:\"带我们去书房议事。\"
何秋应下,让朱玉颖先回内院,自己引着二人往书房去。
甫入书房,朱棣便注意到何秋正在编纂的《赤脚医生手册》,随手拿起翻阅:\"贤婿,这又是何着作?\"
何秋躬身应答:\"是医书《赤脚医生手册》,详尽记载了各类常见病症及诊治之法。\"
朱棣闻言便要往怀里揣,作势要夺。
何秋哭笑不得:\"岳父大人总容我先将书稿整理完备,刊印成册。您放心,定然少不了燕王府那份。\"
朱棣面不改色地将书放回原处:\"记得你说的话,若敢延误,休怪我不客气。\"
何秋无奈摇头,这位岳父大人耍起赖来,还真叫人束手无策。
笑谈片刻,待何能奉上茶水,守在院门外,朱棣神色一肃,终于切入正题。
\"朝廷传来几道消息,件件非同小可。\"朱棣在房中踱步说道。
何秋察言观色,顺势接话:\"不知是何等重要消息?\"
何秋思忖片刻,觉得这确实是件好事。有了朱元璋的支持,书院未来能少受许多文人儒生的非议。
他又问:“还有其他消息吗?”
朱棣咬牙,面带怒色道:“朝廷已下旨,春耕结束后便北伐,命永昌侯蓝玉任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
何秋对此早有预料,历史上便是如此安排。他点点头,问道:“那燕王府接到什么指示?”
朱棣神色颓丧,苦涩道:“我燕王府只负责后勤事务。”
要知道古代作战与现代不同,特别是军功计算方式差异很大。像大明现在仍以首级记功。
这意味着只有一线部队能分得军功,所有二线部队和后勤队伍都无缘军功。朱棣不愿负责后勤也是情有可原。
朱棣自顾自地说道:“我就不明白,父皇为何还要任命蓝玉为大将军,这不是给我添堵吗?他明明知道蓝玉屡次派人行刺我,这等叛逆之臣,为何还要赋予他兵权?”
何秋沉吟片刻,不太确定地说:“或许是为了太子?”
朱棣仍在生闷气,反问道:“为何这么想?”
何秋迟疑道:“我也没有什么证据,只是感觉和猜测。不如请姚先生谈谈看法?”
在一旁静观许久的姚广孝终于缓缓开口:“我赞同何先生的见解,陛下此举确实是为了太子。”
不等朱棣发问,姚广孝从容不迫地继续分析:“一来,如今朝中能连年征战的勋贵已不多。中山、开平二王早逝,曹国公也英年早逝。”
“冯胜前次犯错,被召回京城反省。傅友德本是降将,很难有机会指挥这等北伐大战。算来算去,合适的人选也只有蓝玉了。”
“再从陛下的角度看,如今太子东宫一脉武将稀缺,文臣居多。陛下或许担心太子受文臣掣肘,故而扶持蓝玉以制衡文官集团。”
“同时,若蓝玉能一举歼灭北元,太子的声望也会随之提升。毕竟蓝玉是太子派系的首脑,他立下的功劳,至少有一半会惠及太子。”
朱棣听着姚广孝分析父皇这一石数鸟的巧妙安排,心里不禁泛起酸楚。父皇对太子实在太过偏爱,从未将其他皇子放在眼里。
何秋也暗自感叹朱标这待遇确实独一无二,开口道:“无论如何,岳父还需多加小心,暂时避开蓝玉为好,免得他再发难派人行刺。”
朱棣闷声应道:“我心中有数。”
何秋见朱棣此刻显然无心继续这个话题,便转而询问姚广孝另一件事:“先前进行的御史巡查反腐,结果如何?”
姚广孝说到此处,不禁敛起笑意,“此事收效惊人,数千名大小官员牵连落马,一部分被御史查办,还有一些则因与地方官勾结,被锦衣卫暗中查出上报。”
“此番虽不如胡惟庸案牵涉之广,也已算朝野震动的大案。听说有些地方至今补不齐缺额,只能暂由旧日小吏充任。”
何秋听得暗自心惊,脱口道:“这才几年?这些人竟已忘了陛下威严与严刑?胆敢如此贪赃枉法,甚至丢人丢到海外去!”
姚广孝捻动佛珠,无声一笑,利令智昏,不过如此。
何秋心下庆幸,如今官场这般污浊,幸亏自己当年未入仕途,否则怕是早已深陷泥潭,说不定那份处斩名册上,就要添上何秋二字了。
他随即好奇道:“可有人被施以剥皮充草之刑?我对此很感兴趣。”
姚广孝手中佛珠险些滑落——这问的什么话?如此酷刑竟也心生好奇?转念想起何秋先前设计的“蚂蚁钻洞”,顿时了然:此人本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第168章 回到书院
说罢正事,朱棣即将离开侯府时,何秋低声提醒:“岳父务必争取领兵之权,莫要留守后方督运粮草。若缺了军功,军中根基难固,日后行事必多阻碍。”
朱棣颔首:“我自会再向父皇 ** 。即便出征,也该是九月之事,时日尚早,来得及筹划。”
送别朱棣与姚广孝,何秋暗自思忖:此次出征,当是史上着名的捕鱼儿海之战罢?
此役令蓝玉一举封公,往后世人提及他,再不只是“开平王小舅子”,而该尊称一声国公了。
何秋摇头失笑,何必多想这些,先顾好眼前事才是正理。又在府中与朱玉颖缠绵数日,算来距书院开课只剩一日,便想给她个惊喜。
冬日飞雪,二人刚用过热气腾腾的羊肉锅子,浑身暖融融的。留婢女收拾残席,何秋携朱玉颖在园中散步一刻钟消食,随后引她来到精心搭建的桑拿房前。
这处虽在侯府之中,却是朱玉颖从未知晓的所在。
何秋得意介绍:“此乃我暗中建造的沐浴之处,与寻常沐浴大不相同,名曰‘蒸桑拿’。快随我进去一试。”
朱玉颖打量着这座未点灯的黑黢黢木屋,满心疑惑:“这般景象……真能用来沐浴?”
何秋兴致勃勃地带她入内,演示种种器具。朱玉颖眼见精巧布置,眸中讶异之色愈浓——不曾想夫君竟在此处费了这许多心思。
何秋素来有着贵公子般的脾性,对衣食住行处处讲究。
他哄着朱玉颖一同淋浴后,为她披上一袭轻纱,自己也只围了块布,便随她走进桑拿房。
几瓢水泼在烧红的铁板上,蒸汽“滋啦”一声弥漫开来,顷刻间,室内已是云雾缭绕。
何秋本欲开口,转头瞥见朱玉颖的模样,却一时愣住。
湿透的轻纱紧贴着她匀称的身材,勾勒出窈窕曲线;水汽熏染下,她双颊绯红,肌肤透出淡淡的粉,宛若一幅美人蒸浴图。
他心头一热,不由自主地揽她入怀,深深吻上她的唇。
桑拿室里一片寂静,只余两人急促的呼吸。何秋尚存一丝理智,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否则恐因缺氧而昏厥,这才强压冲动,草草结束了桑拿。
回到房中,又是缠绵一夜。
次日中午,何秋懒洋洋地醒来,唤上何能一同前往书院。
春耕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农人。何秋也带着书院学生整理学田,打算种植红薯——此物易活高产,即便只为让学生尝一口烤红薯,也值得一种。
一回书院,杨少峰便带来惊喜。
他这些日子在家并未闲着,竭力游说同年好友,宣扬知行书院之好。虽大多人不以为然,仍有二三学子被说动,前来应聘夫子、学习新知。
何秋热情相迎,出了两道算术题试其水平,发现二人与初来时的杨少峰相当,更难得的是皆醉心数理,视仕途为虚度光阴。
何秋如获至宝,心想书院算术教学可交予二人,他们既可教书,又能与同好钻研学问。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