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一听,立马兴奋地鼓起掌来,叫好声差点掀翻饭店的屋顶。在一片起哄声中,王岩石站起身,清了清嗓子,两个胳膊半悬在胸前,拉开了架势。他眉头一挑,原本带着笑意的眼神陡然变得凝重锐利,那股子杨子荣的英气一下子就出来了——众人都知道,他入戏了。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高亢激越的唱腔一出来,整个饭店都安静了。王岩石的嗓子是天生的好,男高音清亮又有磁性,字正腔圆,满是老生的豪情万丈。知青们听得如痴如醉,有的还跟着小声哼唱;邻桌的食客也都扭过身,忘了吃饭,眼睛直勾勾地朝这边望;连角落里一个穿绿军装的小青年,都下意识地站起身鼓起掌来——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条件反射,听到激昂的样板戏,总忍不住热血沸腾。
服务员老周原本正蘸着唾沫,在登记簿上核对着粮票,这会儿也停下了手,耳朵朝着王岩石的方向;厨房飘来的油烟味混着酒气,在大堂里弥漫,却盖不住人们眼中闪烁的光亮。
王岩石唱的时候,还下意识地用了“三突出”的原则——唱到“党给我智慧给我胆”这句时,音调突然拔高,声音里满是坚定;提到“座山雕”时,面部表情夸张地绷紧,眼里满是对敌人的憎恨;每句唱词结尾,还带着个标志性的“革命式”拖腔,拖得又长又有力。他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虚空中抓握、挥舞,正是从县文化站反复播放的样板戏电影里学来的杨子荣“以鞭代马”的身段,虽然没有马鞭,却把骑马翻山的模样演得活灵活现。
“千难万险只等闲。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
一曲终了,众人还沉浸在那激昂的曲调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掌声和喝彩声如潮水般涌来。黄白低头一看,自己碗里的白酒不知何时已经被吸溜得底朝天,连洒在桌上的酒渍都被他用手指蘸着尝了尝。
王岩石在掌声中,又捏起粗糙的瓷碗,灌了一大口酒。他抹了把嘴,跟知青们聊起了《智取威虎山》的来历:“你们知道不?‘八亿人民八个戏’,这《智取威虎山》可是八大样板戏里的经典,光选段就有15个,我刚才唱的这段最受欢迎。”
他还说起这戏创作时的曲折:“当初写这戏,改了三回稿子呢!最开始,领袖说要‘加强正面人物的唱,削弱反面人物’,上海代表团为了改稿子,在京城待了十多天,专门听意见。为了写得真实,创作组还请了原着作者曲波夫妇,还有当年跟杨子荣一起剿匪的战友孙大得,让他们讲杨子荣的故事,说当年剿匪的事儿。”
“后来改第三稿的时候,跟原作差远了!”王岩石掰着手指头数,“删了神河庙和‘野狼嗥’夺图的戏,加了杨子荣去山里找常猎户父女的情节,体现军民鱼水情;又加了小常宝控诉土匪的唱段,不然全剧没旦角,音乐太单调;‘打虎上山’那段,还加了‘马舞’,就是学京剧里用鞭子代替马的身段;最后为了突出小分队,又加了行军、滑雪的舞蹈,还有结尾的开打戏,热闹得很!”
他还说,剧本改完后,又花了好长时间设计唱腔,先是改参谋长的唱段,中间又改了好几回。黄白听着听着,脑子有点发晕,具体的细节记不清了,只记得王岩石说,直到 1969 年 10 月,《红旗》杂志才发表了最终的剧本,那真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结果。
众人边听边喝,碗里的酒添了一碗又一碗,桌上的小菜也渐渐见了底。窗外的太阳慢慢西斜,把饭店的影子拉得老长,可没人提回知青点的事儿——难得这么热闹,又有酒有戏,谁都想多待一会儿,把心里的愁绪和疲惫,都融进这酒和戏里。
王岩石抄起桌上印着“劳动光荣”的搪瓷酒壶,壶身上的红漆虽有些斑驳,却依旧透着股精气神。他拎着酒壶绕着拼起来的大桌走,挨个给众人碗里续酒,酒液“哗啦啦”倒进粗瓷碗,溅起细小的酒花。
几个不胜酒力的知青早已经面红耳赤,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眼神也开始发飘。戴眼镜的小李最实在,双手死死捂住碗口,指节都泛了白,醉眼朦胧地直摆手:“不行了不行了,再喝我就得钻桌子底了!”
王岩石见状,把酒壶“咚”地往桌上一顿,铝制壶底撞得木桌发出闷响,震得碗里的酒都晃了晃:“咋?不让倒酒?那今儿个这《智取威虎山》,我可就唱到这儿了!”
这话一出,立马像往滚油锅里泼了瓢冷水,知青们瞬间炸了锅。原本还帮着小李劝的人,转眼就变了阵营,七嘴八舌地声讨起来。几个东北知青拍着桌子起哄,嗓门比唱样板戏还大:“小李子你这是破坏革命友谊!想听戏还不喝酒,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小李被说得面红耳赤,架不住众人的起哄,只好松开手,苦着脸任由王岩石把碗斟得满满当当。王岩石这才满意地笑了,清了清嗓子,亮开嗓门又唱了起来。
“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巍巍丛山披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他唱得投入,身子还随着节奏轻轻晃动,仿佛真站在漫天飞雪的威虎山里。知青们听得入迷,手里的酒碗也跟着晃,每唱完一段,就响起一片“滋溜”的啜饮声,酒液下肚的爽快劲儿,混着戏词里的豪情,让人浑身发热。
紧接着,“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激昂的唱段一出来,连邻桌的食客都忘了吃饭,跟着小声哼。再后来,“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怎知道今日里打土匪、进深山、救穷人、脱苦难、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深山出太阳,只盼着能在人前把话讲,只盼着早日还我女儿装……”一段段经典唱词从王岩石嘴里蹦出来,字正腔圆,满是韵味。
就这么唱一段、喝一碗,三轮酒过后,饭桌上已经横七竖八趴倒了一大半。有的知青脑袋搁在桌上,嘴里还嘟囔着“再来一段”;有的靠在椅背上,眼睛闭着,嘴角却带着笑;还有的手还攥着筷子,人已经睡熟了。
《1977年高考又一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1977年高考又一春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77年高考又一春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