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初春,夜晚依旧带着一丝寒意。四合院门口的那一幕,却足以点燃整个娱乐圈的八卦热情。
那天晚上,王轩刚刚结束和剧组幕后的会议,高媛媛和贾靖文正好来找他,三人一同回到四合院。
门口灯光偏暗,但一个蹲守的摄影爱好者却刚好抓住了关键瞬间:
画面中,王轩一手搂着一个人,左边是笑靥如花的高媛媛,右边是脸色冷峻的贾靖文。三人挨得极近,构图暧昧,尤其是表情的强烈反差,更让人浮想联翩。
还没等外界消化这张照片,另一张更劲爆的图也在网络上冒了出来。那是第二天晚上,京城某条夜市街的大排档。
三人坐在塑料桌前,喝啤酒、撸串。照片里,王轩正体贴地给贾靖文夹菜,高媛媛则撇着嘴,眼神中写满了“不屑”。
两张图一前一后流传,网友立刻脑补成一出“二女争夫”的戏码。
当然,这些照片并非狗仔单独行动,而是王轩私底下授意的结果。他特意安排公司员工去网吧,找一群大学生兼职做“水军”。毕竟大学生又便宜又好用。
这些学生的任务很简单:在各大论坛、贴吧、早期的门户评论区疯狂发帖,把两张照片配上带劲的标题,比如——
? 《当红男歌星和两位女明星不得不说的事》
? 《王轩一日戏两女,娱乐圈最强三角恋?》
? 《剧里是对手,戏外是真情?》
有的帖子还配上煽情小作文:“一个是清冷如月的古典美人,一个是刚烈坚毅的女侠范儿,中间夹着的是风头正劲的当红歌星。这要是在雨夜,破庙,我都不敢往下想。”
学生们起初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写的都是捕风捉影的八卦,但看着一晚上能赚几十块,手速也越来越快。
2003年的网络生态还很原始,但正因为如此,八卦的传播速度反而惊人。天涯社区、猫扑、搜狐娱乐论坛一夜之间全是关于“王轩二女争夫”的帖子。
有人调侃:“王轩这是想挑战金庸笔下的三角恋吗?难道他才是真正的段誉?”
也有人一本正经地分析:“从照片上看,贾靖文显然是真正的正宫,王轩夹菜的动作很自然,说明他们关系早就不一般了。高媛媛虽然笑得灿烂,但更像是在示威。”
更有唯恐天下不乱的网友做起了“投票”,题目是《如果你是王轩,你选谁?》——结果一边倒,高媛媛票数遥遥领先。
有了网络热度,下一步就是传统媒体的“背书”。王轩让公司公关部出面,联系几家娱乐杂志,要求刊登模糊报道。
《西都娱乐》上出现了一则小道消息:
据圈内消息人士透露,某位近期大热的男歌手与两位人气女星关系密切,三人近日被拍到同回一处四合院,并在深夜小聚。
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目前不得而知,但三人正在合作一部大型古装剧,戏里戏外的暧昧关系,引发不少猜测。
《现代慢报》则更露骨一些:
有人说这是炒作,也有人说是真感情。无论真相如何,娱乐圈的故事总是比电视剧更精彩。
报道虽然没有点名,但结合网络照片,读者一眼就能联想到王轩、高媛媛和贾靖文。
高媛媛看过报道后,反倒笑了出来。她觉得这种暧昧新闻,对自己来说并无坏处,反而能增加话题度。
她甚至在私下开玩笑:“既然大家都说我在争,那我就好好演个情敌,让观众更入戏。还有就是报道的内容过于保守了,比不过我们仨私下在房里的互动。”
相比之下,贾靖文对这些绯闻更是满不在意,毕竟经过港台媒体洗礼过的她,对于大陆的这些报道只觉得无趣。既没新意也没啥尺度。
贾靖文还对王轩宣传的水准有所怀疑,质疑道:“你这炒作的套路不太行啊,咱们可以搞点更劲爆啊。”
王轩一脸无辜:“靖文,你想多了吧,目前这个年代大陆公民的心理接受能力比港台的要差些,毕竟大陆的演员可是文艺工作者。不像港台依旧是下九流,可以随意编排。”
当然,这都是彻底反封建的成果,不像港台那么封建。
随着热度不断升高,网络上的声音开始分化。最初只是围观的吃瓜群众,渐渐分成了不同阵营。
有人直截了当的质疑:“这就是赤裸裸的炒作吧?照片角度太完美了,简直像摆拍。”他们甚至还拿着放大后的截图,指出“构图完整”“光线刚好”,一副专业摄影师的口吻。
也有人嗤之以鼻:“炒作归炒作,至少比某些毫无营养的艳照门强多了。人家这绯闻还有点剧情感,戏里戏外对照着看,挺有意思。”
于是,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氛围:一边是质疑的声音,觉得王轩太会算计;另一边却乐在其中,反而把这种算计当成了看点。
论坛里甚至有人写起了长帖,标题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剧本——论王轩如何玩转绯闻》。帖子从照片流出时间、媒体跟进速度、到各大论坛的水军痕迹,层层推理,几乎把王轩的幕后操作全写出来了。
可有趣的是,跟帖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反感,反而在底下留言:“就算是剧本,我也愿意追着看,这才叫娱乐圈的高水平。”
还有人打趣:“这不就是《天下第一》的前传吗?王轩用现实给自己写了个开场。”
媒体也开始出现分化。内地的几家门户网站明显更偏向“热闹无罪”的立场,文章标题类似——
? 《王轩三角恋?戏里戏外都精彩》
? 《《天下第一》未播先火,演员关系成最大看点》
而港台媒体则更加尖锐,直接下笔:“内地新星王轩靠绯闻炒作走红,是真实力还是空架子?”
这种对立反而让话题度更高。观众在论坛里骂战,粉丝忙着澄清,路人一边吐槽一边忍不住点开新闻。
王轩本人心里门清,这些争议正是自己需要的。对一个刚起步的导演兼演员来说,最怕的不是骂声,而是没人提。
哪怕是有人说他“只会炒作”,那也是一种存在感。只要大家在讨论,就意味着他在这个行业里有了分量。
他在四合院里和手下开会时,语气十分冷静:“大家记住,争议本身就是话题的一部分。不要想着去消除所有质疑,反而要让它持续存在。有人骂我们是摆拍,就会有人跳出来说‘摆拍也比没话题好’,这就是对冲。只要热度在,我们就赢了。”
手下点头,心里却暗暗佩服。这种心态,不是一般新人能有的。别人遇到绯闻躲还来不及,他倒好,反而主动把绯闻当成宣传工具。
果然,随着话题的发酵,《天下第一》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原本圈内人还在担心:这部剧没有大Ip支撑,会不会难卖?可如今大家一提起,立刻就能联想到“王轩+高媛媛+贾靖文”的三角关系。
观众甚至还没看到正片,就已经开始在脑海里编织属于自己的剧情。
更有甚者,一些娱乐版的记者干脆写起了影评式的长文:“王轩在现实中制造了一个‘未播先热’的故事,这种炒作本身就像一部连续剧。我们不妨等到电视剧播出,看看他如何把戏里的皇权斗争、江湖纠葛,与戏外的情感张力衔接起来。”
王轩看着这些报道,心里清楚得很。观众会不会相信他和两位女星真的有情感关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被钩住了。
“只要热度在,就能给《天下第一》吸引关注。”王轩在心里默念。等剧一开播,观众自然会带着八卦心态去看。
那时候,无论他们是为了验证绯闻还是真的被剧情吸引,都已经走进了自己设好的局。
为了进一步锁定话题,王轩甚至暗中操纵,让一些娱乐号写深度文章:《三角恋背后的娱乐营销逻辑》,表面是分析,实则是再次推广。
喜欢华娱从02驻唱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华娱从02驻唱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