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招募的新卒陆续入营,重庆府内外的操练声日夜不息。
此番练兵,远非简单的行伍军纪、冲锋陷阵或弓马娴熟所能涵盖。
赵昺与李庭芝深知,欲在川蜀之地与元军长期周旋,乃至东出夔门,水师乃不可或缺之力。
幸而,得益于此前的重庆府守将速哥对水师的重视,停泊在嘉陵江码头的众多战舰、楼船皆养护得宜,如今尽数落入大军之手。
而那些原先劳作于元军水师的汉人辅兵、船工,也大多被保留下来,继续从事熟悉的船只维护与操纵工作。
然而,他们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
昔日是为异族驱使,动辄得咎,备受屈辱;如今却是为汉家正统天子效力,更是追随那位传奇般从东南万里跋涉、亲临危地拯救黎民的少年官家!
这份宛若天降的希望与认同感,让他们心中积郁多年的阴霾一扫而空,转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与忠诚。
正因赵昺这份敢为人先的担当与光复故土的决心,他在重庆府的威望如日中天,所下政令,无不如臂使指,被勤勤恳恳地执行下去。
水师的招募,主要面向那些自幼在江边长大、熟谙水性的渔民。
然而,会驾船撒网,并不意味着懂得水上搏杀、舰队战法。
于是,操练这些“水上雏鹰”的重任,便落在了经验丰富的章广寨老卒肩上。
这些来自陇西的子弟,祖上多为汉人,与本地新兵在种族血脉上本无隔阂。
初到之时,他们心中难免惴惴,毕竟“归顺”二字背后,是身份与忠诚的彻底转变,岂能毫无波澜?
可相处下来,他们预想中的抵触与排斥并未出现。
无论是新兵还是协助训练的本地青壮,无不对他们的指导唯命是从,训练起来更是异常卖力,眼中仿佛燃烧着一团火。
起初,陇西子弟们对此感到困惑。但随着时日推移,他们渐渐明白了。
这是血海深仇凝聚的力量……
重庆府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惨死在蒙古人的刀下。
在元廷统治的这些年月里,百姓过的哪里是人的生活?
昔日面对鞑子的淫威,他们只能将仇恨与恐惧深埋心底,噤若寒蝉。
如今,他们终于能拿起刀枪,在光复的旗帜下,向昔日的仇敌发起复仇。
是的,这就是复仇!面对这压抑了数十年的血债,谁能不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更何况,如今率领他们的,是那位战无不胜的少年官家!
理解了这份沉痛与激昂,章广寨的老兵们心中最后一丝隔阂也烟消云散。
他们开始更加用心地传授技艺,与这群心中燃着复仇烈焰的新兵一同操练。
江风猎猎,战鼓声声,嘉陵江上,一支承载着国仇家恨的新生水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
水师的招募进行得颇为顺利,得益于严格的年龄限制。
未行冠礼及未满十五岁者不得入伍,最终从数万依嘉陵江为生的渔民中,精挑细选出五千名热情饱满、水性娴熟的新卒。
这些江上的弄潮儿,将为未来的水战注入新的血液。
步卒方面,首要任务是重建骑兵。
依据身形与潜质,精心遴选出一千八百余名适于骑战的儿郎。
幸而,速哥等蒙古勋贵此前在重庆府周边圈占大量良田作为马场,遗留下超过五千匹战马。
一举解决了最棘手的马匹短缺问题,剩下的便是严苛的骑术与战术操练。
而当速哥的府库被彻底清点时,连赵昺都感到触目惊心。
仓廪中堆积如山的粮草,竟足够十万百姓一日三餐维持半年以上!
蒙古统治者宁愿粮食在仓中陈腐,也绝不肯分毫赈济饥民。
赵昺对此等行径愤恨不已,随即做出一个令所有将领震惊的决定:除留足大军三月用度外,其余粮食尽数交由城中族老,按户分发给百姓!
此令一出,李庭芝首先极力反对,认为战局未定,将如此巨量粮草散于民间过于冒险。
新晋统制易士英与阿大也纷纷劝谏,希望官家慎重。
面对三位核心将领的联合质疑,赵昺罕见地勃然大怒,厉声斥道:“蠢货!尔等目光何其短浅!”
“这些粮食,哪一粒不是鞑子从百姓口中夺来的活命粮?看看这满城百姓,有几个面有菜色?几家尚有隔夜之粮?”
“城外良田尽数荒废养马,百姓却食不果腹!如今他们是将身家性命、是将传承香火的儿郎都托付给了朕,交给了军中。”
“朕若连一口热饭都舍不得给他们,朕光复这重庆府,收复这蜀地,还有何意义?!”
这番严厉斥责,夹杂着悲愤与不容置疑的决断,让三人哑口无言,虽心中仍为日后军粮担忧,却也不敢再议。
处理完粮草事宜,赵昺旋即着手对“川军”编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
他深究宋朝旧有军事体系——枢密院掌调兵、三衙掌统兵、率臣掌出征——其分权制衡的初衷虽好,但执行中却因“以文制武”过度,导致外行掣肘内行,严重损耗战力。
他明确下令:“自即日起,各路大军临阵,文官仅有监督之责,绝无指挥之权!可于战后据实陈情,一切功过,依战果论处!”
同时,他推行新的基层编制:以十人为一伍,三伍为一班,三班为一都头,三都为一校,三校为一统制,逐级而上。
如此,校尉即对应蒙古百户,统制对应千户,主将对应万户。
这套体系多了“班长”一职,力求层级清晰,指挥顺畅。
此外,他特意下令从各军挑选千名最悍勇之士,组建一支直属于他的精锐——昔年岳家军中的“背崽军”,作为关键时刻的决胜力量。
这个举措在外人看来,在明显不过,这位少年官家势要“挥师北上”的决心……
在如今蜀地局势尚未明朗,此番举措更是让人看到少年官家的决心与韧性。
这一系列举措,虽未必能立刻达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理想状态,却是针对当前形势最务实、最高效的选择。
李庭芝看着赵昺条理分明地颁布这些军制改革,心中骇然之余,更多是叹服。
这位少年官家对军队结构的理解与重塑能力,远超他的预期。
而如易士英、阿大等将领,则早已对赵昺深信不疑,唯有凛遵奉行。
喜欢弱宋铁血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弱宋铁血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