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乱世歌行(新篇)
第四章 竹编体验课与手艺新悟
周三的下午,阳光把教室的玻璃窗照得透亮,讲台上整齐摆放着一捆捆翠绿的毛竹、磨得发亮的竹刀,还有几张画着水滴纹的图纸 —— 非遗中心派来的竹编匠人周师傅,正坐在讲台旁的椅子上,用粗布擦拭着一把竹刀,刀身上 “汉月工坊” 四个字虽浅,却透着岁月的厚重。
“周师傅,您和我梦里的周师父,名字居然一样!” 陈雨一进教室就凑了过去,指着笔记本上画的货栈场景,“您看,我梦里的周师父,也用这样的竹刀劈竹丝,布衫也是深蓝色的!”
周师傅接过笔记本,看着上面细致的插画,眼睛笑成了一条缝:“缘分呐!我祖上就是‘汉月竹编’的匠人,当年也跟着晋商走过西口,给草原商队送过竹编。” 他拿起一根毛竹,“今天咱们就从选竹开始,让你们试试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体验课正式开始。周师傅先演示选竹:“你们看,这根三年生的毛竹,竹节均匀,纤维坚韧,最适合编小竹篮。要是选太嫩的,编出来的竹篮容易变形;太老的,又太脆,劈丝容易断。” 他一边说,一边用竹刀在竹身上轻轻划了一道痕,“接下来是劈竹,要顺着竹纤维的方向,手腕用力,力道要稳……”
同学们围在课桌旁,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小竹段,跟着周师傅的动作尝试。陈雨握着竹刀,想起梦里周师父劈竹时的模样,深吸一口气,学着用手腕发力 —— 可竹刀刚碰到竹段,就歪了方向,竹丝劈得粗细不一,还差点划到手指。“别急,” 周师傅走过来,握住她的手,“你看,刀要贴紧竹面,像这样轻轻往下压,不是用胳膊硬砍。”
在周师傅的指导下,陈雨重新调整姿势,这次竹刀终于顺着纤维劈了下去,一缕细细的竹丝落在课桌上,带着淡淡的竹香。她忍不住笑了:“周师傅,我劈出竹丝了!和梦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另一边,李明正对着手里的竹段犯愁。他按周师傅说的方法劈竹,可竹丝要么断成一截截,要么粗细差太多,额头上都冒出了汗:“原来劈竹丝这么难,我还以为很简单呢!”
周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我学劈竹,整整练了一个月才像样。老手艺讲究‘慢工出细活’,机器生产快,但少了这份‘磨’的功夫,也就少了手艺里的温度。” 他拿起李明手里的竹刀,“你试试把刀角度调小一点,手腕再放松些,慢慢来。”
李明按照指导重新尝试,这次虽然竹丝还是有些粗糙,但总算没断。他看着手里的竹丝,突然明白:“周师傅,我以前觉得机器比手工好,现在才知道,手工的每一步都藏着技巧,这些技巧,机器学不会。”
接下来是编织环节。周师傅在黑板上画了简易的水滴纹编织图:“咱们今天编的小竹篮,就加一圈简单的水滴纹,一来好看,二来也让你们感受下,当年晋商为什么要在竹编上编这个纹样 —— 它不仅是装饰,还能让竹篮更结实,装东西不容易漏。”
陈雨看着图纸,想起梦里草原商队用竹编食盒排水的场景,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丝之间。可编到水滴纹的转弯处时,竹丝总是不听话,要么挤在一起,要么留出缝隙。她有些着急,额头冒出了细汗。
“别慌,” 周师傅蹲在她身边,指着竹篮,“你看,转弯的时候,要把外侧的竹丝稍微拉紧一点,内侧的放松些,就像咱们走路转弯,得调整脚步的力道。” 他拿起一根竹丝,示范着调整角度,“当年我太爷爷编竹编给晋商,每一个水滴纹的转弯都要对齐,差一点都不行 —— 草原商队装粮食,漏一点就可能影响过冬。”
陈雨跟着调整,果然顺利多了。当最后一根竹丝收尾时,一个带着浅绿水滴纹的小竹篮,终于在她手里成型。她举起竹篮,对着阳光看了看,竹丝虽不够均匀,但水滴纹的轮廓清晰,竟有几分梦里汉月竹编的模样。
李明的竹篮编得慢一些,他的水滴纹虽然歪歪扭扭,但每一根竹丝都看得出来用了心。“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亲手编的,比买的机器竹篮有意义多了!” 他举着竹篮,兴奋地对陈雨说,“以后我想跟着周师傅多学学,说不定还能编出不漏水的竹编食盒呢!”
体验课快结束时,周师傅让大家把编好的竹篮放在讲台上。几十个小竹篮摆在一起,有的精致,有的粗糙,有的水滴纹清晰,有的只是简单的线条,但每一个都透着认真。周师傅看着这些竹篮,拿起陈雨编的那一个:“你们知道吗?老手艺的传承,从来不是要每个人都成为匠人,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些手艺里藏着古人的智慧,藏着对生活的用心。”
他顿了顿,指着竹篮上的水滴纹:“就像这个水滴纹,从清代的竹编食盒,到今天你们编的小竹篮,它变的是用途,不变的是匠人对‘好用’‘好看’的追求。这就是老手艺能传几百年的原因 —— 它能跟着时代变,却不丢自己的根。”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舍不得离开,围着周师傅问东问西,有的想知道更多晋商走西口的故事,有的想预约下次的体验课。陈雨把自己编的小竹篮抱在怀里,竹丝的温度透过布料传到手上,像握着一段真实的丝路记忆。
“我以后要把梦里的丝路场景都画下来,再配上今天编竹篮的感受,做成一本‘汉月竹编故事册’!” 陈雨对李明说。
李明点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竹篮:“我要把这个竹篮送给我爷爷,他以前总说‘老手艺没人学了’,我要让他知道,我们年轻人也喜欢老手艺!”
夕阳下,同学们抱着自己编的竹篮走出教室,影子被拉得很长。周师傅收拾着竹刀和竹丝,看着窗外热闹的身影,嘴角露出了笑容 —— 他知道,汉月竹编的故事,没有停在清代的货栈和草原商队,而是在这些年轻的手里,长出了新的枝叶。而 “胡尘汉月” 里那些关于技艺、传承与交融的故事,也正在这一间小小的教室里,以一种温暖的方式,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