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乱世歌行
第十七卷?第十六章 寻根归本源 守脉向远行
全球混编青少年夏令营闭营后,周明在整理周老栓羊皮手札时,发现了一张从未被注意的夹页 —— 上面用炭笔勾勒着晋蒙商道的原始路线图,标注着 “光绪二十三年,初编混经筒处”,旁边还画着一个简易的 “双经纬编织术” 示意图,线条粗糙却透着百年前的匠心。这张夹页让周明意识到,在全球混编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回溯本源,让传承人知道 “手艺从哪里来”。于是,“混编文化根脉守护工程” 正式启动。
工程的首个项目是 “晋蒙商道原始技艺复原”。周明联合山西平遥竹编匠人、内蒙古苏赫巴鲁苏木老牧民,组成复原团队,沿着夹页上的路线图重走百年商道。在平遥古城的老竹坊里,团队找到了李老根当年使用的 “三刃竹刀”,92 岁的竹编匠人李福生握着刀,演示起清末 “劈丝三法”:“当年你太爷爷周老栓学的就是这手艺,竹丝要劈到‘细如发、韧如丝’,编出来的经筒骨架才结实。” 团队用传统方法蒸煮竹材、手工劈丝,光是复原 “初编混经筒” 的竹丝骨架,就花了整整半个月。
在苏赫巴鲁苏木的草原上,老巴图带着团队找到了帖木格当年的染材圃遗址,遗址旁还留存着半只陶染瓮。团队按照手札里 “苏木染羊毛” 的记载,用草原的蓝刺头、茜草,搭配羊乳煮染羊毛:“帖木格传下来的法子,染液要煮到‘色如晴空、浓而不浊’,羊毛染好后还要在草原上晾晒三天,让太阳和风吹出自然的光泽。” 当第一缕 “胡汉青” 羊毛染成时,团队成员都红了眼眶 —— 这颜色与百年经筒上的羊毛色几乎一模一样,仿佛跨越时空的呼应。
“百年传承信物征集” 是根脉工程的另一大重点。周明通过全球混编文化数据库发起倡议,邀请各国传承人捐赠与混编文化相关的老物件。很快,征集箱里堆满了珍贵的信物:山西平遥送来李老根传给周老栓的 “初学竹编作业本”,上面记满了劈丝的尺寸与心得;内蒙古苏赫巴鲁苏木送来巴特尔年轻时编经筒的 “羊毛剪”,剪刃上还留着岁月的锈迹;日本佐藤送来祖父收藏的 “和纸编织残片”,据说是二战后中日民间手工艺交流的见证;澳大利亚露西送来第一代 “桉树枝纤维处理工具”,见证了海洋混编技艺的起步。
这些信物被整理成 “根脉展柜”,陈列在青格勒敖包山陈列馆的核心位置,每件信物旁都配着手写的传承故事。李福生老人在 “初学竹编作业本” 旁写下:“手艺的根,在每一次劈丝、每一次编织里,忘了根,就丢了魂;” 老巴图则在 “羊毛剪” 旁留言:“这把剪子剪过的羊毛,编过草原的风、沙漠的月,现在交给孩子们,要记得常回来看看草原。”
“根脉守护工程” 的高潮,是跨国非遗联合巡展的 “回到起点” 特展。巡展首站选在晋蒙商道的起点 —— 山西平遥古城,展厅中央还原了周老栓初学竹编的老竹坊场景:竹篾堆成的小山、煮竹材的老灶台、墙上挂着的 “劈丝三法” 口诀,游客走进来,仿佛穿越到光绪二十三年的平遥。特展最核心的展品,是团队复原的 “初编混经筒”—— 用传统竹刀劈丝、传统陶瓮染羊毛,严格按照手札里的示意图编织,筒身刻着 “本源” 二字。
巡展期间,“全球传承人共祭经筒” 仪式在平遥古城墙下举行。周明、老巴图、李福生、佐藤、露西等 23 国传承人,捧着各自带来的传承信物,围着复原的 “初编混经筒” 肃立。老巴图用蒙古语念起草原的传承祷词,李福生用山西方言背诵 “劈丝口诀”,佐藤用日语讲述和纸与竹丝的缘分,露西用英语表达对经筒本源的敬意。仪式最后,所有人共同将信物上的一缕材料 —— 竹丝、羊毛、和纸、桉树枝纤维,编织成一个迷你经筒,埋在平遥古城墙下,作为 “混编文化根脉碑” 的基石。
特战巡至青格勒敖包山时,恰逢周老栓与巴特尔初遇 120 周年。团队在胡杨林石龛旁搭建了 “时光长廊”,将百年经筒、复原的 “初编混经筒”、全球混编创新作品依次陈列,形成一条从过去到未来的传承路线。林晓雨带着青少年传承人沿着长廊行走,每到一件展品前,就讲述背后的故事:“这是百年前太爷爷编的经筒,这是我们复原的原始技艺,这是佐藤老师的和纸混编作品…… 它们都是混编文化的根,也是我们前行的路。”
闭展当天,周明在 “根脉守护宣言” 上签下名字,承诺每年组织全球传承人重走晋蒙商道,每五年举办一次 “本源技艺大赛”,让原始编织术永远流传。佐藤握着周明的手说:“以前我觉得混编是创新,现在才明白,创新的前提是知道根在哪里。以后我会带着日本的传承人来平遥、来草原,让他们知道和纸混编的根,也在这里。”
夕阳下,胡杨林的石龛旁,复原的 “初编混经筒” 与百年经筒并排摆放,“根脉展柜” 里的信物在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老巴图坐在轮椅上,摸着经筒上的 “本源” 二字,轻声说:“周老栓掌柜、巴特尔,你们看,孩子们没有忘本,手艺的根扎得很深,以后不管走多远,都不会迷路了。”
风掠过胡杨林,叶子 “沙沙” 作响,像是在回应老巴图的话,又像是在为混编文化的根脉祝福。那条贯穿十七卷的传承暗线,此刻已从 “全球创新” 稳稳锚定在 “文化本源” 之上 —— 它从清末晋蒙商道的那只初编经筒出发,历经全球融合、文明互鉴、生态守护,最终在回溯本源中找到了更坚实的前行力量。而这份力量,将带着混编文化的根脉,走向更远的未来,让每一位传承人都记得:唯有守得住根,才能开得出文明互鉴的繁花。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